個人資料
正文

肅反,文革,東施效顰

(2013-03-14 06:51:30) 下一個

文革是個老題目了,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評論者總要將自己的個人意誌加在上麵。之所以如此,是共產黨自己不願意說它。鄧小平80年代曾答應等20年再說,可是現在仍然沒有官方去說這件事。不過,對於這段曆史,共產黨已有結論。第一個是:毛澤東錯誤地發動了文革,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錯誤。第二是:積極參與和領導文革的幹將都被共產黨掃進了垃圾堆,林彪和四人幫乃其代表。


人們似乎對文革的過程有共識,那是人類不能忍受的過程,和前蘇聯的肅反,和柬埔寨紅色高棉臭名昭著的三年零八個月的赤柬統治一樣,不僅令一般人發指,連黨內人士都惡心得不願提及。


先看看老大哥,說說前蘇聯的肅反:



在蘇聯,“鎮壓”這個詞被官方用來表示對被認為是反革命分子或者人民公敵的人的迫害。大清洗的目的是將反對分子清除出共產黨,其目的在於鞏固斯大林的權威。與此同時,在社會上進行了一係列針對反對蘇聯國家以及共產黨的迫害運動。
 
官方將一係列清洗解釋為消滅潛在的破壞分子和間諜,其背景是當時蘇聯預期的與德國之間的戰爭。公眾目光主要集中在對共產黨領導階層本身、政府官員和蘇聯紅軍領導人的清洗。這些人中的大多數是黨員。
 
但是這場運動也涉及到社會中的其他許多人:知識分子、農民(尤其是所謂的“富農”)和專業人員。一係列內務人民委員會的行動涉及到多個被指責為“第五縱隊”的少數民族。


成果: 上百萬人死於大清洗,逾十萬被槍斃,上百萬人被迫遷居。許多人被關押、拷打或者送入勞改營和古拉格。由於饑餓、疾病、惡劣的環境條件和沉重的勞動,許多人死在勞改營中。


有幾點需要知道,


1,肅反的對象不是針對共產政權明文規定的階級敵人,而是被他們定義為“人民”的人,而這些對象的頂端就是當時與斯大林差不多地位的蘇共高級領導人(托洛茨基)
2.肅反的起因並不是共產政權受到了外在力量的威脅,而是黨內最高領導權受到內部的危威脅;
3.肅反的宣傳是:黨外反對勢力在黨內找到了代理人,要推翻共產政權。


現在看看中國的文革。先把手段放一邊,看看對象,起因和宣傳,可以發現很類似:


1.文革的對象是誰?老毛明確指出,黨內走資本主義的當權派。從被打倒被鬥爭的對象,我們也知道那都是被共產政權定義為“人民”或“先鋒隊”的人;
2.文革的起因: 老毛的那篇《我的一張大字報》說得很清楚:黨內有兩個司令部,黑司令部威脅著紅司令部
3.文革的宣傳: 黨外發對勢力在黨內找到了代理人,也就是走資派,他們要推翻共產政權。


好,我們再看看文革的手段。曾有人分析過,如果老毛采用斯大林肅反的做法,雖然被判刑槍斃的人多些,但死於非命的人,受迫害的人,被牽連的人要少得多,整個社會的痛苦指數要小得多。可是老毛為什麽不這麽幹呢?


有人說,老毛這人不願意采用槍斃的方法殺人,還有人說,,老毛比斯大林聰明,他讓那些死的人都不知道是怎麽死的。其實這都是胡猜了。


“肅反”的方法老毛用過,延安時期,把張國燾和王明幹掉就是采用這種方法。不過到了文革那時候,這方法不管用了。


七千人大會後,老毛靠邊站了。劉少奇鄧小平掌握了黨和國家的執政權。老毛想搞“肅反”,黨政機關,國家機器沒人聽他的。劉少奇鄧小平連一些會議都不讓老毛參加,氣得老毛拿著憲法和黨章發牢騷。


老毛當時唯一能做的隻是寫寫詩詞,找一些文人在所謂文化上搞些旁敲側擊的花招。比如,批批《武訓傳》呀等等。還有的就是在黨內一些意識形態運動方麵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不過那時候老毛基本在黨內幹不過劉少奇了。不過由於他的老資格,還能發發牢騷。這個是薄一波回憶的:



 1964年11月底,一次聽取工作匯報時,毛澤東對劉少奇說:還是少奇掛帥,“四清”、“五反”、經濟工作,統統由你管。我是主席,你是第一副主席,天有不測風雲,不然一旦我死了你接不上,現在就交班,你就做主席,做秦始皇。我有我的弱點,我罵娘沒有用,不靈了,你厲害,你就掛個罵娘的帥,你抓小平、總理。對於毛澤東突然提出這個問題,劉少奇並無準備,隻得說:我搞不來這麽多,“四清”我管,“五反”(謝)富治、彭真多管,經濟工作由小平、總理管。毛澤東說:還是你掛帥,小平做秘書長。他們這些人很忙,否則哪個也統不起來。



老毛看上去好像繳槍了,但他卻一直像眼鏡蛇一樣潛伏著,等著那可以發起致命一擊的機會。


機會就來自於那個“四清”運動。劉少奇栽就載在這裏。不管搞什麽運動,不管搞什麽鬥爭,你得有某種仇恨之火可以煽動, 而四清運動最後演變成老毛可以煽動文革原始仇恨之火的機會。


“四清”和共產黨很多運動一樣,是一種對假想敵發動的群眾運動,假想敵就是黨內,國家政府幹部內的一批幹壞事的人,需要人民起來揭發,采用法律外的手段把他們清理出去。以前什麽“三反”,“五反”,“反右”都是典型的例子。劉少奇當時傻就傻在這裏,大好形勢下,你撥亂反正,把老百姓從饑荒中帶出來吃了飽飯,需要的是安定團結,你玩“四清”幹什麽? 如果沒辦法要玩,你就搞個走過場不就完了,非要積極地去玩?老劉估計當時有些頭大,不僅真玩,還把自己老婆放出去玩,玩了以後還宣傳出個“桃園經驗”。


群眾運動必然有冤獄。你看網上這些不搭嘎的人還鬥個你死我活,你讓群眾鬥群眾還能鬥出個好來。不可避免,“四清”工作隊立刻就有仇恨者了。這些仇恨者要反抗,當然如果上麵沒人支持,他們隻能認倒黴。可是,上麵居然有人出麵支持了,而且這個支持者還是黨的最高領導人,你說這革命之火能不燃燒嗎?


這個時候,劉少奇沒轍了。你要不就用鐵腕手腕壓住這火苗,要不你就向這些火苗妥協。最後他選擇了妥協,說“老革命遇到新問題”,期待檢討過關。可是苦等這機會好幾年的老毛怎麽會放過。他要乘勝追擊。他知道光要打掉劉少奇一人是沒用的,要把一切支持劉少奇的人都幹掉。


“肅反”的做法還是不行,即使劉少奇辭職,老毛在全黨會議也占不了上風。所以老毛要建立另一個指揮中心,這個機構需要建在體製外,因為他對那時的黨和政府都不信任。於是516通知出台了,所謂的文化大革命開始了。


 
文化大革命一開始就和文化無關,一切都是造反,奪權,鬥爭,鎮壓。不信你看這些大事: 從1967年上海一月風暴倒全國建立革命委員會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將原來的政權機器打碎,建立一個徹底聽從老毛指示的政權。


似乎老毛像斯大林一樣勝利了,鏟除了黨內異己,鞏固了自己的統治地位。但是,由於文革這個手段不僅血腥味重,而且波及麵廣,一些負麵效應慢慢出現了。


第一是同盟者問題。劉少奇倒了,舊的威脅沒有了,但林彪崛起了,新的威脅又來了。給了他一個“接班人”地位還不行,他還要當國家主席,這不是又要建立第二個司令部嗎?老毛不幹,可沒有合適手段動林彪。不僅組織上不好動他,意識形態上也不好動他。因為林彪和劉少奇不同,他沒有發表過與老毛不同的政治看法。另外,林彪有了劉少奇的教訓,不上老毛的當。你讓他檢查,他死活不說話,因為林彪知道,隻要承認錯誤,一切主動權就交給老毛了。


老毛遇到了文革前相似的處境,所以他還是想到從體製外想辦法。他到南方去煽風點火,發牢騷說林彪不聽他的話。如果林彪反抗,老毛還可以用革命的方式將他幹掉,然後宣傳給全國人民,你看,這事不能怪我吧,我隻是防守反擊。可他沒想到,林彪選擇不跟他玩了,直接爬上飛機逃跑走了。


這給老毛出難題了。怎麽交代這事呢? 開始的時候還是宣傳林彪怎麽企圖奪權,怎麽要迫害他。可找來找去也沒找到什麽鐵的證據,隻有林彪他兒子搞的什麽571.可那個571也不能讓老百姓知道,因為說的都有道理。



後來有人說571是周恩來編出來的,這個估計是胡猜了。但等林彪一倒,老毛又遇到另一個問題。林彪倒台後的政治空間又讓那些原來被打倒後來又被解放的人占領了。而這些人都在某種程度上投靠了周恩來。林彪一死,老毛遇到了一個比劉林更具聲望的周恩來。


72年開始,周恩來開始用“批林整風”批左傾,實際上就是在手段上否定文革。老毛知道,即使隻是手段上否定文革,隻要人民享受了幾年安定的日子,必然會反思文革的起因的。另外,自己權力的威脅依舊存在。幹掉了老劉,出來了林彪,幹到了林彪,又來了老周。沒法子,隻要把老周幹掉了。


找誰幹老周呢? 這是個問題。找江青他們幹,能量不足。又隻好到體製外找人了,於是想到了鄧小平。現在宣傳的是,老鄧的那封懺悔信是周恩來轉的,其實是胡扯。那信是江青給轉的。老毛一看老鄧承認錯誤了,好,你來吧。先把老周的地盤給我占下來再說。


於是有了“批林批孔批周公”,很明顯,劍指周恩來。有了劉少奇和林彪的教訓,加上老周特有的智慧。他采用軟身段迎戰。你要權,我交權,你要檢查,我給檢查,把自己說得一無是處。慘得連老毛都無法將那檢查傳達下去。也就是說,老毛打一拳出去,就像打在空氣上一樣。後來,老周得癌症了,權也交了,老毛也就歇手了。


然後就是老鄧。這個家夥很麻煩,說是永不翻案,但讓他搞個對文革的鑒定,搞個三七開,他都不肯。這不明顯為以後搞翻案留活口嗎?不行,還得動他,乘著他還沒全部將老周的地盤收到他的門下,趕快搞掉他。


可是,老毛沒料到,那時他找誰上台接班的願望都沒戲了。沒人會接他文革的衣缽的。臨死的時候,他隻有江青和毛遠新可以信任。他想將權力交給江青,但這已經不能隨他自己意誌了。從結果上看,老毛的文革隻是一次共產黨“肅反”的東施效顰而已。不論從政治目的,政治手段,政治後果上看,都是老毛的的失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