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海的囚徒 (48)---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2010-02-11 20:19:25) 下一個
  第四十八章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蘇豫走後的第六天,月伶正在寫實驗報告,文捷從MSN上發過來一條消息:四川地震了,據說上海都有震感,好像挻強的。蘇豫走後,月伶情緒一直非常低落,對什麽事情都提不起興趣:那又怎麽樣,日本還天天地震呢,不死人就行,震完後接著該幹嘛幹嘛。
 好像死了不少人呢。文捷補充說。
  月伶有點沉不住氣了,上網一搜:北京時間20085121428,在四川汶川縣發生7.8級地震,迄今已知過萬人死亡,震中尚有上萬人被困,生死不明。
  月伶呆住了。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大量的地震災區圖片讓月伶觸目驚心,淚流不止,整個華夏民族恐怕此刻都在流淚,天佑我中華。有人說一件事足已改變人的一生,而出國以來遇到的太多事,已經讓月伶披覆了一身滄桑。
  全世界的華人都行動起來,為震災募捐,仙台中國留學生也商量著給地震災區捐款的事。   
 
  四川地震,使中日關係進入了前所未有的蜜月期。
  日本政府第一時間捐贈5億日元,隨後又追加5億日元,並回應了中國方麵的一切物資需求。而日本的媒體每天幾乎每個小時都會報道地震的情況,在分析震因和放送紀實錄像時,主持人也都是用手擦淚,哽噎斷句,一直說太慘了。每一個電視台都在輪流播放募捐銀行賬號,各大日本門戶網站上也在醒目的位置顯示募捐銀行賬號,呼籲日本市民行動起來幫助中國人民,哪怕一塊錢也好。而在日本工商業界,除了一些大品牌企業高額捐贈以外,在便利店,超市,公共場所都設有為四川地震募捐的木箱。與此同時,日本的專業地震醫療隊也趕赴中國四川地震災區,希望能夠多救助一個人。
  
  在這種大的社會背景之下,仙台地區中國學友會為地震災區募捐的活動變得非常順利,其間包括許多環節。
  首先是發起募捐倡議,倡議留學生們踴躍捐款,並將首筆所得捐款通過學友總會於13日匯往災區。
  17日夜在留學生交流會館舉辦了燭光祈福活動,大家用蠟燭圍成心形,為還在地震中受苦的同胞們祈禱平安。
  18日進行了街頭募捐。
  街頭募捐由仙台地區中國學友會和宮城縣日中友好協會共同主辦,準備工作早在幾天前就已經開始,包括活動申請(這樣的活動要經過日本方麵的許可),地點的選擇,宣傳單的撰寫,印刷,宣傳看板的設計,人員的募集,必要的心理準備等等。募集人員是40人,而今天實際參加活動的人員應該在5060人左右。工作從上午10點開始,下午3點結束,人員根據地點分成4組,根據時間段分成兩批,分工情況基本是兩人持宣傳看板,一人持募捐箱,一人負責簽名並發放感謝卡,剩下的人分發宣傳材料,材料上主要是介紹捐款帳號和捐款途徑。
  月伶手捧著募捐箱,文捷在路的另一側忙著發放宣傳材料,許波也在不同的地方盡心地忙碌著,大家的表情都很凝重。
  街頭募捐很常見,真正捐到款的人其實並不多,但今天有所不同,當拿到宣傳材料的日本人發現是中國大地震,許多人慷慨解囊,不留姓名,大変だね、頑張ってね!是月伶常從他們嘴裏聽到的話,更有些日本人專門把錢交給小孩子,經孩子的手放進募捐箱,作為對孩子的教育,這些孩子將來可能便是中日友好的推動力量。月伶所在的點今天收到的最大麵值是1萬元,一個普通的日本人,沒有說什麽,沒有留下姓名。當看到許多日本老人用顫抖的手把一顆顆愛心放進募捐箱的時候,月伶鼻子發酸,忍不住想對國內那些仍然仇視日本人的憤青說一句:人民都是一樣的,愛是沒有國界的。
  許波發現他們製做的宣傳板實在太小,日本人隻有拿到材料看清後才知道他們在幹什麽,一些地震災區的照片在街道上起不了太大作用,於是他索性趕回研究室寫了幾幅中國大地震的特大號字拿到募捐場地,使大家遠遠就能看到這幾個字,效果的確好許多。
  當然不和諧的音符總是會跳躍一下,月伶看到一個日本女人從一個小女生手中把宣傳材料奪下來扔在地下,憤憤地說:如果日本地震,你們會捐款嗎?那個女孩子當即哭起來,退在了一邊。中日之間的複雜關係,是很難說清楚的:如果日本人到我們的土地上募捐,我們會解囊嗎?月伶心裏重複著這個日本右翼人士的話,答案還真不好說,也許我們不會,從小受到的教育告訴我們,不能忘記那深深的曆史問題和民族仇恨。
  中日友好,還將有很長的路要走。
  這天恰逢仙台市的青葉祭,街上的人很多,載歌載舞,節目很是精彩熱鬧,然而為青葉祭專門準備的廣播裏,不時卻會宣傳中國留學生正在為地震災區募捐的事,倡議大家解囊相助。一些電視台的記者也出現在大家的活動裏,攝像,采訪,拍照,也許他們的宣傳能夠讓更多人知道中國留學生在為同胞們努力。
  一臉沉重的中國留學生們在這種喧鬧的日本節目掩映下,顯得更加悲壯。
  月伶靜靜地捧著募捐箱,看著麵前來來往往的行人,匆匆忙忙的腳步,各種各樣的神情,不知道他們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他們的心裏此刻又在想些什麽,但他們都擁有一個同樣的東西:生命,他們是活生生的,可以自由行動的生命。月伶的腦海裏漸漸浮現出那一張張慘不忍睹的災區畫麵,又想著剛剛死去蘇豫慘白的臉,他們的生命已經結束了,不會再感覺到痛苦和歡樂,不會再計較得到和失去,而我們依然要繼續勇敢地活下去。月伶忽然覺得比起這些死去的人,自己仍然能夠活著是一件多麽幸福的事,還能夠每天享受暖暖的陽光,感受人間的溫暖,還擁有她的霄磊...,足夠了,月伶感覺自己應該感謝上天對她的恩賜才對。
 
  隨後在東北大學各個校區及留學生國際交流會館展開了校園募捐活動,留學生們把自己作為招牌在學校食堂門前伸手向日本人要錢,向他們發放募捐傳單。許波隻要有空,就會跑過去站一會,幫點忙。學校食堂,難免會遇到自己研究室的人,當研究室的兩個日本學生接了傳單後也沒什麽表示時,許波的心裏有點鬱悶:“平時感覺關係還可以啊,我們祖國有難,也不支持下,至少支持下我的工作啊?”當又有個日本學生吃完飯後走到許波跟前:“最近沒錢,真不好意思,隻能捐一百。”許波笑笑,鞠躬表示感謝。
  當募捐活動結束後的第二天,那兩個沒表示的日本學生找到許波,每人手上拿著一千日元:“我們捐錢,不好意思,上周沒錢...。”許波笑了,上周好像看到他們連續吃了幾次咖喱,周末也見他們在實驗室做咖喱。當時許波還在想,日本人怎麽這麽喜歡咖喱,原來他們也窮啊。其實日本學生進入大學後,基本上不從家裏拿生活費了,要麽貸款,要麽打工,經濟上遠遠沒有國費留學生或者博士後寬裕。這種情況許波了解,隻好告訴他們,募捐已經結束,他們可以到外麵的便利店捐款,並向日本學生表示了深深的感謝。
 
  在曆時近一個月的募捐活動中,仙台的各中國人團體,中國留學生,學者,學人以及日本各友好團體,友好人士紛紛表示了他們對中國大地震的友好和關愛,共募集金額兩百多萬日元,匯往中國紅十字協會。
  大災過後顯大愛,這是人性中最美麗的光芒,是一座不朽的豐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