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野花不採白不採

偶在國內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二零二三年初春中歐之旅 (七)- 德累斯頓

(2023-07-12 11:27:31) 下一個

我們離開布拉格之後,車子一路向北直奔本次旅行的終點 - 柏林。途中經過德累斯頓(Dresden),停留了幾個小時。



德累斯頓是原東德地區除柏林、萊比錫之外的第三大城市,曆來是德國工業重鎮,尤其以精密儀器馳名世界,例如獨占鼇頭的蔡司鏡頭就是這裏的產品。我們的汽車開進城區,就看到街道兩旁有很多四五層的居民樓,這些都是五六十年代的東德建築,這種毫無裝飾但很實用的居民樓在其他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和中國都很常見。



德累斯頓在二戰後期幾乎被夷為平地。美英盟軍為協助蘇軍東進,於1945年2月14日開始對這座城市無差別的狂轟濫炸。此後每年的情人節,這裏都會舉行紀念活動。有意思的是,德累斯頓的第一座友好城市選擇了英國的考文垂。當年德國空軍襲擊了考文垂,而後來英國空軍以牙還牙,複製了德國空軍的戰術,對德累斯頓進行了地毯式的轟炸。如今時過境遷,願世界再無戰火硝煙。



戰後德累斯頓開始了曠日持久的修複工程,如今複建仍在進行中。這是我們在一幢建築中看到原有的石柱被保留下來。




當年和今天在同一地點的對比。



德累斯頓海德弗裏德霍夫公墓的紀念碑。 上麵寫著:“死了多少人?誰知道具體數字?在你的傷口中,人們看到了無名者的痛苦,他們在這裏被大火焚燒,在人為製造的地獄之火中喪命。”



如今的德累斯頓,可謂“鳳凰涅槃”。









德累斯頓最著名的聖母大教堂是完全重建的,但特意使用了一些當年在廢墟中撿拾的黑磚和其他遺物。



聖母大教堂的正麵。



聖母大教堂的內部。



聖母大教堂從1994年開始的重建工作漫長而繁複,最終耗時11年之久,2005年最終基本按照原貌複原成功並重新開放。





德累斯頓的建築雖然大都是再建仿製品,但黑黢黢的樣子倒顯得古樸。導遊反複幾次告訴我們:這黑色不是因為舊和髒,而是因為建築材料是沙石,經過風化就變成黑色。





擔任導遊的德國老媽是我們此程的導遊裏英語說得最好的,給我們一種終於賓至如歸的感覺。德國人說德語本來就悠緩清晰,所以說英文也能很地道,不像我們一路上聽到的波蘭語、捷克語和匈牙利語有太多的爆破音,所以那裏的導遊“英語說得像快板”(套用一句春節小品的台詞)。



森帕歌劇院。



綠穹珍寶館(Grünes Gewölbe)是歐洲最大的珍寶館。可惜我們沒有時間進去參觀,隻在外麵看了一下。



導遊告訴我們,外牆是由意大利設計師專門從意大利請來有經驗的工人建造的。



近距離觀察後,我們注意到牆壁是經過白色塗料之後,再用刀子刻出劃痕。這很新穎,想必產生的造型經過長年的風雨也不會改變。



所以牆上的圖案和立體效果都是一刀一刀刻劃出來的。



王侯隊列圖(Procession of the Princes)是在德累斯頓必看的旅遊景點之一。101米長的瓷器壁畫在1872年至1876年間為韋廷王儲誕辰800周年時完成,置於皇宮廣場的馬廄庭院外牆。全部由25000片瓷磚構成,這條壁畫長廊一共刻畫了35位侯爵、王子和國王以及59位科學家,手藝人,工匠和農民。



最神奇且幸運的是,大概由於瓷片的堅固以及沒有木質結構,該壁畫長廊居然沒有在二戰轟炸中被摧毀。這一該城唯一屹立不倒的古跡,成為德累斯頓居民重建家園的精神支柱。



在壁畫長廊還遇到從未見過的六人腳踏車。



趕緊跑過去拍了一張近照。原來一人負責掌握方向,其他五個人圍成一圈負責用腳蹬。幾個人一起賣力,不知這新鮮玩意兒的最大速度能有多塊。德國人的工藝精神可見一斑。



在德累斯頓,我們還參觀了一處遊客鮮少光顧的地方:市政廳。



市政廳正前方有一個很有意思的雕像,叫“Trümmerfrau”(Rubble Lady),我權且譯作“廢墟女郎”。戰後整個德國一片廢墟,當時男性隻剩下老弱病殘,清理廢墟瓦礫的艱苦工作就有婦女們來完成。因此Trümmerfrau一詞成為很著名曆史詞匯。另外,手握錘子、身穿工作圍裙、一臉莊嚴的女工雕像,正是當年常出現在社會主義國家中典型的勞動者藝術形象。這樣的雕塑作品在西德是很難見到的。因此它不但承載了戰爭的痛苦記憶,而且呈現了社會主義東德的曆史印記。



沒見過皇宮一樣的市政亭。畢竟是歐洲啊。





我們走上布呂爾平台遠眺,易北河美景盡收眼底。布呂爾平台因其宏偉的露天台階而聞名。其被譽為“歐洲的陽台”。



易北河這一邊是老城,河對麵是新城。二戰時新城受到的破壞較小,因此新城的建築反而比老城的更老。而老城基本上是根據舊模樣再造的新建築。



讀過一點世界近代史的人都聽說過“易北河會師”。二戰末期西方盟軍和蘇軍大反攻,在易北河會師,對納粹德國形成合圍之勢,在此地吹響了最後總攻的號角。



易北河自東南到西北蜿蜒流過德國全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自然遺產,但由於當年德國為了迅速恢複戰後經濟在河上建立很多毫無美感的大橋而破壞了景觀,曾一度被教科文撤回遺產命名。

我們的下一站是此行的終點:柏林。

且聽下文分解。

二零二三年初春中歐之旅 (一)- 華沙

二零二三年初春中歐之旅 (二)- 克拉科夫

二零二三年初春中歐之旅 (三)- 布達佩斯

二零二三年初春中歐之旅 (四)- 維也納

二零二三年初春中歐之旅 (五)- 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發

二零二三年初春中歐之旅 (六)- 布拉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