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野花不採白不採

偶在國內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二零二三年初春中歐之旅 (六)- 布拉格

(2023-06-17 18:26:33) 下一個

終於,來到了千年古城布拉格。



來到這裏,又想起我先前的那首打油詩:城裏彎彎河一條,有軌電車滿街跑。各色教堂看花眼,留神磚路擱了腳。這些正是布拉格的最大特點。



“城裏彎彎河一條”。沃爾塔瓦河(Vltava)穿城而過。Vltava一字來源於古日耳曼語的“wilt ahwa” (wild water)(“ahwa”像不像西班牙語的“aqua”?)。其實在我看來沃爾塔瓦河一點也不wild,就這樣安靜地縱流南北,是捷克實實在在的母親河。捷克作曲家斯美塔納的交響詩《我的祖國》中最著名的一章當數《沃爾塔瓦河》,基本上被當作捷克的第二國歌,常被作為單曲演奏。我年輕時對《沃爾塔瓦河》不特別喜歡,覺得它沉悶而缺乏旋律。其實沃爾多瓦河就是這樣波瀾不興地緩緩流淌。斯美塔納特別用了所謂tone paiting的技巧來表現潺潺的水聲。另一位著名的捷克作曲家是德沃夏克,代表作《致新大陸》,也不算是我年輕時的最愛。



就像布達佩斯的一座座大橋橫跨多瑙河成為一景一樣,布拉格也有鱗次櫛比的十八座橋連通城區的東西兩岸。布達佩斯最著名的橋是鏈橋,布拉格是查理橋。圖為一群音樂家在查理橋上演奏。



查理大橋建於1357年,橋上有30尊精美的聖徒雕像。



我們一行人走在查理大橋上。



查理大橋的橋頭堡。



冬天河上常有浮冰順流而下。河上的木架是緩衝浮冰以免撞毀橋墩。布拉格的沃爾塔瓦河也有遊船觀光。可惜這裏不像布達佩斯一邊河岸有山可以俯瞰大河風光,使景色立體化。因此布拉格的遊船觀光似乎不及布達佩斯熱絡。



“有軌電車滿街跑”。

布拉格的城市交通極為發達,有軌電車係統已有百年曆史。票價極為便宜,政府有巨額補貼。市民每天的交通花費不到一美元,所以人手一張年票,上車無人查票。六十五歲以上老者免費乘車。我們在瑞士乘公交、在維也納坐地鐵也無需驗票。這在紐約不可想象。



比起捷克首都的流光溢彩、車水馬龍,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發簡直就是一個鄉村小鎮。捷克和斯洛伐克分家後,後者隻好放棄布拉格,另選首都,無疑做出很多犧牲,捷克人也些許有所愧疚,他們大概會的斯洛伐克人說:要想進城了,盡管隨時來串門哈。



”各色教堂看花眼“。

歐洲城市教堂多,布拉格更多。小小的老城廣場四周教堂林立,擠在一起。維基百科在介紹布拉格教堂的條目中用一個長長的表格洋洋灑灑地列出布拉格最著名得到幾十座教堂。城裏到處是各個曆史時期、各種風格的教堂建築,從羅馬式、哥特式建築、文藝複興、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義、新藝術運動風格到立體派和超現代主義,其中特別以巴洛克風格和哥特式建築更占優勢。





布拉格的教堂給我整體上的觀感是建築頂部變化特別豐富,難怪被稱為“千塔之城”。



“留神磚路擱了腳”。

是啊,大老遠地來了,崴了腳就不好玩了。



黃牆紅瓦是布拉格建築的特色之一,因此也被冠以“金色城市”的另一美稱。



黃牆紅瓦的確既俏麗又莊重。





水巷裏也見黃牆紅瓦。



這條街號稱是布拉格的曼哈頓第五大道,雲集了大批精品店鋪。



薩爾瓦多·達利創作的《獨角獸》。



二戰紀念雕塑。



布拉格的“艾佛爾鐵塔”。





隨處可見國產斯柯達轎車。



舊城區有布拉格著名的老城廣場是遊客擁集的地方。



老城廣場又稱胡斯廣場,因為這裏豎立著被羅馬教廷處以火刑的宗教改革先驅胡斯的紀念雕像。



廣場周圍則聚集著各種風格的建築:哥特式的泰恩教堂(俗稱魔鬼教堂,黑色牆麵)、巴洛克風格的聖尼古拉教堂,以及老市政廳。在老市政廳的外牆上,有著名的布拉格天文鍾。



市政廳(City Hall)的中世紀天文鍾已經有六百多年曆史,有三部分組成:中間是天文鍾麵,代表太陽和月亮在天空中的方位,還顯示各種天文資料;上麵是“行走的使徒”,遊客聚集在下麵等待每小時整點是上麵的小門打開,有遊動的使徒雕塑表演;最下邊的日曆盤顯示月份。



市政廳裏的宗教雕塑。在我們這次所到的幾座中歐城市中,布拉格很幸運地最少受到二戰炮火的破壞,珍貴的曆史文物和建築都得以保存。



卡夫卡誕生地就在老城廣場旁邊。



弗朗茨·卡夫卡是西方現代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曾有評論家居然把他與莎士比亞並列,可見其地位的崇高。他一生鬱鬱寡歡,疾病纏身,所寫的作品也表現了人世間的荒誕、病態、異化、無助和宿命。在他四十歲臨終前曾吩咐友人在他去世後將其全部作品燒掉。幸虧這位友人未聽從其遺願,其作品才得以保存下來。木心說卡夫卡與林黛玉有一比,都是肺癆,都愛焚稿。

除了未完成的《城堡》之外,我覺得《變形記》最為震撼。主人公是一位推銷員,每天勞碌奔波,從來不敢偷懶。有天醒來,發現變成大甲蟲。他還能聽到家人的聲音,但自己不能發聲。他本來負責養家,成了甲蟲後,家計無著,父親打雜,母親縫紉,妹妹出去做傭人。有一天父親用蘋果追打這甲蟲,後來蘋果爛在甲蟲背上。家人將他鎖在屋內,第二天甲蟲無助地死去。全家興高采烈,一起出門去旅遊。這看似輕鬆的結尾實在有些冷酷荒誕,給讀者很多苦澀的回味。這就是卡夫卡作品的魅力所在。



木心說:”卡夫卡這個名字一聽就好像不得了。等到看見照片——這麽苦命。從耳朵、眼睛,一直苦到嘴巴。這麽苦命,和中國賈島一樣。“ 其實所有最偉大的文學家、藝術家都是悲觀的。他們對人類的難題有最深刻的理解和表述。

其實身為猶太人的卡夫卡是幸運的,他在二戰之前就早早死去,就像很多中國名人,如梅蘭芳,在文革前去世一樣。卡夫卡的三個姐妹都死於納粹集中營。

捷克可以說是二戰的導火索。希特勒一直眼饞捷克的土地,1938年德意英法四巨頭在慕尼黑謀劃如何割讓捷克土地。這樣一次有關某國領土的重要國際會議居然不允許該國的代表參加,堪稱天下奇聞。捷克代表隻能在附近的旅店聽信兒,等待別人談判的結果。慕尼黑協議出台,讓捷克將蘇德台地區割讓給德國。捷克開始是拒絕的,於是英國首相張伯倫威脅捷克說:如果你們拒絕,我們大英帝國就不會保護你們。捷克隻好就範,任人宰割。當年最著名的曆史鏡頭是,張伯倫返回英國後,在機場揮動手中的慕尼黑協定的文本,滿臉堆笑對英國民眾說:天下太平了!過去一向把張伯倫定義為曆史罪人,但今天一些曆史學家認為慕尼黑協定還是為英國贏得了兩年的備戰時間(張伯倫老帥哥一枚,謙謙君子的模樣實在讓人恨不起來啊)。我覺得其實希特勒並非故意設局欺騙,他隻是把國際合約不當回事。1940年希特勒進攻波蘭,這回張伯倫對德宣戰。兩年前他沒有因捷克對德宣戰,一是因為他還沒有準備好,二是因為他對希特勒還存有一定幻想。君子之心難度小人之腹,罪不在君子吧。這次宣戰,希特勒心想你敬酒不吃吃罰酒,那咱就幹一仗。於是二次大戰開打,捷克就是最開始被雙方丟來丟去的籌碼。



黑黢黢的建築是市政廳(Municipal House,不是上麵介紹的City Hall)。我們在這裏聽了一場音樂會。



市政廳的音樂廳名叫斯美塔納大廳。就像華沙到處都是肖邦一樣,這裏到處都是斯美塔納。



感覺在布拉格聽音樂會與在維也納很不同,這裏無論聽眾還是音樂家都比較隨意,拍照也沒有限製。幾天前在維也納金色大廳,音樂家都是戴頭套,穿莫紮特式服裝上台的。



我們買了一個包間的座位,聽維瓦爾第的《四季》。維瓦爾第所處的十七十八世紀時音樂配器尚遠不及莫紮特、貝多芬時代那麽豐富,很多樂器還沒有發明出來,他和巴赫的作品主要是弦樂和管風琴。《四季》輕快流暢,彷佛一股清流注入聽眾心田,給我們帶來在奔波一整天之後全身放鬆的享受。



布拉格城堡有近千年的曆史,是布拉格旅遊的重頭戲。





布拉格城堡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堡, 占地七萬平方米。



布拉格城堡不但是曆代波希米亞國王的官邸,曆任總統都在此辦公。因而此地具有國家政權的象征意義。我下麵這段視頻記錄了城堡大門前換崗的全過程,很有趣。因為拍攝得匆忙,視頻有些晃動:



我們的下一站:德國德累斯頓。

且聽下文分解。

二零二三年初春中歐之旅 (一)- 華沙

二零二三年初春中歐之旅 (二)- 克拉科夫

二零二三年初春中歐之旅 (三)- 布達佩斯

二零二三年初春中歐之旅 (四)- 維也納

二零二三年初春中歐之旅 (五)- 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