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野花不採白不採

偶在國內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三島逝世50周年 | 先散之者,櫻花憑風入夜

(2021-02-28 06:49:26) 下一個

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又到了一年一度櫻花盛開的時節。

江戶時代的良寬和尚去世前,曾留下一句著名的詩句:

散る桜/殘る桜も/散る桜

意思是:“飄零的櫻花,殘留在樹枝上的櫻花,也終歸是飄零的櫻花。”

這正是櫻花在日本人心中的寫照——活著時,要像櫻花一樣,在最為絢燦的時候,化作塵土、求得生命永恒的靜寂。

“花為櫻木,人則武士”。

五十年前,與太宰治和川端康成齊名的日本著名作家——三島由紀夫,就以櫻花般絢燦的方式,切腹自殺,一時震動世界

彼時,他已經三度提名諾貝爾文學獎(1965、1967、1968年)川端康成稱他才華橫溢,是兩三百年都難遇一位的文學天才”;連唐納德·金聲也說“若要選出日本現代文學的一位代表作家,非三島莫屬”。

三島死前留下一張字條:“生命是短暫的,但我想永遠活著。”

顯然,如今他已如願。他用作品達成了某種意義上的偉大和不朽。

▲ 妻夫木聰與竹內結子主演的電影《春雪》

一生寫21部長篇小說,80餘篇短篇小說,33個劇本以及大量的散文。10部小說被改編成電影,36部被搬上舞台,7部得過各種文學獎……

到今天,他仍是被翻譯成外語版本最多的日本現代作家,無人超越

01

“先散之者,櫻花憑風入夜

作家莫言曾撰文稱三島:“雖然長相平平,但他的靈魂高貴而嬌嫩,仿佛還是蟬蛻的幼蟬,承受不了任何傷害。

16歲被視為天才少年出道,處女作《鮮花盛開的森林》一周內4000冊銷售一空。

24歲暴得大名,被譽為“日本當代文壇最美的收獲”。

30歲時寫出《金閣寺》,一出版,即封神。

但三島最令後人驚異的構想,是臨死完成的、史詩巨著《豐饒之海》四部曲。這部花6年寫成的長篇,被認為是走近他人生成熟時期全部思想的關鍵鑰匙。

“豐饒之海”分四卷,每卷以一位主要人物為軸心,通過三顆黑痣次第連接,圍繞“輪回轉生”演繹故事,以本多繁邦一人貫穿始終。

內容千頭萬緒,場麵宏闊壯麗。既放得開,又收得緊。渾然一體,妙趣橫生。

豐饒之海,出典於《浜鬆中納言物語》是北宋仁宗時期描述夢和轉生的故事

川端康成稱讚“豐饒之海”是自《源氏物語》以後日本小說的名作。

“啊,真是太好啦!

這部作品通達西洋古典之骨脈,也是空前未有的深刻的日本式作品……這部新的抒寫命運的典範之作,將超越國家、時代和評價而永生。”

四卷書的四個主人公,清顯為戀情所困擾,勳為使命所糾結,金茜(月光公主)為愛欲所迷惑,透為自尊而走入邪惡……

故事從大正初年(1912),一直講述到上世紀七十年代,幾乎涉及這個時期內的所有重大曆史事件。

它是一部真正從深層意義上開掘人生、解剖人性的“大河小說”。

02

《豐饒之海》何以成為“豐碑”式名作?

有人形容看《豐饒之海》的感覺:

“就像燈光淋在雨中,這種瀉進蒼白光亮的夜裏,似乎是人性中最清澈的上部鳥瞰底層。”

們不僅能感受到三島文字異色的美,還能捕捉到許多,今日人們心中即要消散的、純粹的東西。

比如《春雪》中,不摻一絲一毫雜質,至純至真的愛情。既有日本深層的古樸,也有希臘牧歌的生機。

明淨與肅穆,情致與淳樸,流進心裏,又從眼睛淌出。有讀者看後表示:“清顯和聰子在雪中的吻,讓我一呼一吸都變得小心翼翼。”
 
又如《曉寺》中,晚霞一般美好、恒久持續的人類藝術。
“所謂藝術,就是巨大的晚霞,是一個時代所有美好事物的燔祭……美,橫亙在人們麵前,把人世間的一切變為徒勞。”

以及《天人五衰》中,衰老、死亡中蘊含的誘人美學。
美麗如金箔剝落一般從身上紛紛下落,在晚風中蹁躚,而這一切又必須親自目睹……典雅的院落本身也如一麵斜坡,萬能的、美麗的、快樂的砂金一齊從上麵沙沙滑下……

五十年後,仍有一批一批的讀者,醉心於其唯美、浪漫、玄妙的文學世界。

“從內核上來看,總覺得《豐饒之海》才是日本版的《紅樓夢》。”

“《豐饒之海》四部曲大概是看的最投入,也是最長的書了……”

“讀之前以為會無法完成,讀罷隻覺被征服。”

03

《豐饒之海》誕生的背後……

為了縝密地構思曠世之作“豐饒之海”,三島曾遠赴印度和泰國,與印度總理甘地探討農業發展問題,參觀廟宇探訪河邊火葬儀式。

同時他也從日本以及西方文學汲取大量靈感:

自小閱讀穀崎潤一郎、裏爾克、雷蒙德·拉迪蓋,王爾德大學時研習德國文化(文學與法律),8世紀的《古事記》和古詩文集《萬葉集》;戰爭期間,待在家又研讀能樂、《近鬆物語》、泉鏡花的神幻故事和上田秋成的鬼怪故事……

在談及文學創作方式時,他明確表示“自己並不是興之所至即成書的作家”。

“寫作和耕耘何其相像啊!”

——與三島同時代的日本作家,很少關注諸如埃斯庫索羅斯,索福克勒斯,或是荷馬史詩,他卻熟讀這些古典名著的譯本……

正是他不停的攀登,造就了最後的傑作“豐饒之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