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野花不採白不採

偶在國內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杜牧:我是全村的希望

(2020-09-27 12:39:40) 下一個

作者:  少年怒馬 

 

01

 

杜牧沒有想到,他寫過那麽多千古名篇,流傳最廣的卻是一首不起眼的小詩。

 

他也不會想到,唐朝人寫過那麽多名山大川,黃河長江,廬山泰山,鸛雀樓黃鶴樓,而他筆下的一個小村子,也能占一席之地。

 

這首詩叫《清明》,小村子叫杏花村,是這樣寫的: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杜牧更不會想到,正是這首小詩,給後世留下那麽多探究和爭論。

 

那場景有點滑稽,就好比數學家們埋首在小山一樣的材料裏苦思冥想,你拿出他們課題一看,上麵竟寫著:1+1為什麽等於2 ?

 

這首《清明》也是一樣。

 

02

 

首先,它的出現很突然。

 

在杜牧所有詩集裏,包括正式的和補遺的,都沒有這首詩。也就是說,從晚唐某年的那個清明節起,杜牧寫完,它就這樣消失了。

 

經過唐朝滅亡,五代十國,北宋,一直到南宋,一個叫劉克莊的詩人,編了一本《千家詩》,這首《清明》才第一次出現在世人眼中。

 

這時,已過去400年了。

 

不知道劉克莊沒關係,隻要知道他是辛棄疾的鐵粉就行了。他還有一個叫宋慈的朋友,後來成為《大宋提刑官》裏的男主。

 

《千家詩》一出來,很快成為南宋老百姓讀書的入門教材,使用了一百年。

 

到了南宋末年,這一年的科舉考試,金榜上出現三個名字,一個叫文天祥,一個叫陸秀夫,都是如雷貫耳。其實還有一個,顯得默默無聞,他的名字叫謝枋得 【那個字讀bìng】。

 

南宋滅亡後,謝枋得也被俘到元大都,他寧死不降,在北京法源寺絕食五天而死。這氣節一點也不差,後世之所以名氣小,可能跟他的死法一樣,無聲而決絕。

 

在大廈將傾的日子裏,作為一個文官,謝枋得已自覺無能為力,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拿起筆,讓華夏文明得以傳續。

 

他決定重修《千家詩》。

 

於是,一本收錄更全、更準確的唐詩啟蒙版本出現了。在這本謝版《千家詩》裏,依然有杜牧這首《清明》。

 

可以想象,在元明兩朝,原本被士族階層壟斷的文化,將因為千家詩的普及,飛入尋常百姓家。

 

但奇怪的是,到了清朝,那本由蘅塘退士編纂、大名鼎鼎的《唐詩三百首》,卻沒有入選。

 

是不夠格?還是漏選?再或者政治原因,不得而知。

 

但關於這首詩的爭論,已經在悄悄醞釀。

 

03

 

到了近現代,《清明》,這首原本清清明明的小詩,卻越來越不清不明。

 

最先提出疑惑的是陳寅恪,他懷疑這首詩是不是杜牧寫的,如果是,寫詩地點可能在洛陽。

 

這下可不得了。有人不服:大名鼎鼎的杏花村,怎麽可能在洛陽呢?

 

於是,一場爭奪杏花村的文戰打響,還是持久戰。各自的論證過程就不說了,簡單講,大概情形是這樣的:

 

最一開始,但凡杜牧到過的地方,有叫杏花村名字的,都來摻和一嘴,比如山東梁山,江蘇南京和徐州,全國至少20個地方,都曾經表示:這是在我家鄉寫的。

 

幾輪辯論之後,辯手集中在三方:

 

山西隊說:“我們有杏花村酒,杜牧去的是我家。”

 

安徽隊說:“杜牧在池州做過刺史,是我家。”

 

山西隊不服:“你們有酒嗎?”

 

湖北隊接過話:“誰家還不會釀個酒啊。杜牧在黃州做過刺史,這裏也有杏花村,毫無疑問是我家。”

 

安徽隊:“樓上的,就你有杏花村啊!”說著搬出一部大書,叫《四庫全書》:“看到沒,《杏花村誌》,給一個小村子作誌古今絕無,紀曉嵐審核的,官方認證。”

 

山西隊和湖北隊擦擦汗:“大清的考證不算,那個作者就是你們杏花村的村民,不公平。”

 

安徽隊:“我們的記載多”。

 

山西隊:“我們的酒好”。

 

湖北隊:“杜牧根本沒去過山西”。

 

片刻,山西隊扔過來一首詩:“杜牧的《並州道中》了解一下。”

 

安徽隊打助攻:“去過又怎樣,山西的清明節怎麽會雨紛紛!”

 

山西隊呲溜一口酒:“竺可楨的唐朝氣候報告了解一下。”

 

安徽隊切了一聲:“報告誰沒有呀,這份《古今圖書集成》記得清清楚楚,我家杏花村,就是杜牧寫詩處。”

 

湖北隊又霸又蠻,哐當扔出一個牌子:“記載算什麽呀,看這塊匾,是實物。”

 

眾人往地上看去,是一塊清朝古董,匾上赫然三個大字:杏花村。

 

正在不可開交之際,一個吃瓜群眾忍不住了,悠悠冒出一句:“杏花村不是一個具體村名,而是一個種了很多杏花的村子。”

 

大家議論紛紛,有的說,杜牧到池州上任是秋天,這麽愛喝酒的一個人,怎麽會等到來年春天還不知道有個杏花村?

 

有的說,如果是湖北黃州,一個刺史,怎麽會沒個小吏給領導帶路?

 

還有的甚至說,這首詩到底是不是杜牧寫的?

 

看來,《清明》真的要不清不明了。

 

三杯通大道,一笑泯恩仇,大家舉起酒杯:來,喝酒喝酒,好說好說。

 

04

 

看到沒,杜牧是全村的希望。

 

那麽,問題來了。這首詩真有這麽好嗎?或者說好在哪裏?

 

要我說,就好在“清”和“明”。

 

杜牧的詩風是飄逸的,流麗的,但這首詩更偏向清新和明麗。在“欲斷魂”的清明祭日裏,分明又有“杏花春雨江南”的色彩。

 

寫法也是攝影師手法,聚焦細微,小中見大,在悲觀中透出樂觀,這是小杜同學最擅長的。

 

大家都“悲秋”,都厭惡“嚴霜”,杜牧就寫“霜葉紅於二月花”,一片霜葉,就成絕句了。

 

明明寫三國,寫世事滄桑,興衰巨變,鏡頭一聚焦,就是“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明明寫政治得失、曆史教訓,一落筆竟是“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多細,多刁鑽,多有畫麵感。並且話不說完,讓讀者去想。

 

這首《清明》也一樣,陰雨霏霏,出來掃墓的人們心情憂鬱,杜牧也是路人。

 

但他要去喝一杯,是消愁還是豪飲,這不重要。

 

重要的是,傷心人看了,會落在雨紛紛和欲斷魂上,淡然的人看了,會落在杏花村的酒家。

 

清明節這天,在這首《清明》裏,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慰藉。

 

05

 

事實上,這也是當時杜牧的寫照。

 

想想吧。不管是寫於湖北黃州還是安徽池州,這時的杜牧都很鬱悶。

 

當時朝廷已經亂套,宦官幹政,牛李黨爭,朝廷剛剛經曆了血性的甘露之變。末世的悲涼色彩,寫在每一個官員臉上,何況胸懷大誌的杜牧。

 

但他隻能幹著急,在大潮裏隨波逐流,上不了岸。黃州、池州在當時都是下州,後來蘇軾遭遇烏台詩案,貶謫地也是黃州。

調到這裏任職,基本等同於被邊緣化了。

 

事業低穀,又逢清明,在這個守孝都要三年的時代,他不能回去給親人掃墓,不能回到長安家中,更絕望的,是看不到未來。

 

但是,管他呢,先喝杯酒去。

 

這就是中國人麵對苦難的一種基調。

 

幾千年裏,改朝換代、天災人禍、戰爭暴亂都見過,完整而漫長的文化,已經融進中國人的血液裏。

 

心裏有廟堂,也有個江湖。如果事業無望,也能欣然閑退。苦難來了,療傷,然後繼續前行。

 

李白剛投完簡曆,一頓酒就要“明朝散發弄扁舟”。

柳宗元剛剛“獨釣寒江雪”,魚竿一扔,就開始批評朝政了。

蘇軾、辛棄疾、陸遊,都是這樣。

 

杜牧在清明節想痛飲一杯,是消愁還是酣膽?不重要,重要的是繼續新的生活。

 

就像清明這個節日,明明是個悲傷基調,卻又一派生機,春光明媚。

 

逝去和新生,過去和未來,這天是分界線。

 

寒冷之後,吐故納新,萬物生長,大地會清明起來。逝者得到祭奠,活著的人繼續向前。

 

正如詩中的那個牧童,他代表著新生和未來,為杜牧這個斷魂的老者,指引出一個杏花春雨的地方。

 

今天是清明祭,這場新冠疫情奪去3300多國人生命,和5萬多外國人民的生命。

願逝者安息,生者繼續前行。

 

是為祭。

 

 

Top Comments
  • 不會是沙發吧?估計留言還沒開閘放水。不管了,貼一副今天發朋友圈自撰聯同感一下: ◎別樣清明節 一網寄哀思,值大疫橫行,心同守望; 半旗凝敬意,有英魂永勵,景自清明。
  • 《清明》 四野芳菲盡, 城郊柳色新。 輕煙升嫋嫋, 祭者皆戚戚。
  • 清明時節雨紛紛 淋濕了那些無人問津的荒塚孤墳…
  • 謝謝小馬哥,用這樣特別的方式紀念這場疫情離開我們的世界的人,十分感動!
  • 簽名新書收到了。居然還有另外的驚喜。回複一下少年:畫眉深淺恰當時!
    暗號收到
  • 寫“停車坐愛楓林晚”的是杜牧 寫“玉人何處教吹簫”的是杜牧 寫“卷土重來未可知”的是杜牧 寫“牧童遙指杏花村”的是杜牧 寫“此生何處不相逢”的是杜牧
    杜先生,您顯靈了。
  • 清明 路到清明濕 人間相遇遲 山海若相望 長街點燈時
  • “清明時節雨紛紛”。 曾經曆生離死別的人,在每個春季總有幾回想到過這詩。草枯黃了又生,前浪無聲後浪又至,無數人成為別人雨夜的夢裏人。 詩歌有一種黏性,在時間裏延伸,超越空間的限製,溝通生死,成為隻要你想就能掬起的一捧水,一碗酒,兩行淚。
    莫名想起那句,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詩人看得準,下筆狠,混沌的東西剝離幹淨了,一句句紮心。
  • 據考證,《清明》是許渾的作品
    這也是一派觀點
  • 謝枋得,他不出名可能因為名字有生僻字
  • 都說唐人七絕首推李太白和王昌齡,我個人覺得杜牧七絕無論成就和影響力都完全可以和李王鼎足而三,不知少年以為然否?
    一個搖滾教父,和一個流行天王,這怎麽比呢
  • 還有一種說法說不是杜牧寫的,是後代他的粉絲寫的
    怎說都可以,關鍵是得有證據。
  • 書到。無簽名。
    沒事,簽名了也不會升值
  • 一直關注著少年的號,也曾經一口氣看過一整天你以前的文章。但很少留言,因為我就是業餘寫近體詩詞楹聯的,怕自己的舊瓶裝新酒不合大眾口味。但我喜歡你這樣的方式解讀古典,頂你,依舊!
  • 今天的基調很嚴肅的讀完了 願逝者安息 生者繼續前行
  • 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 緬懷那些平凡又偉大的醫務工作者
  • 剛翻了翻竺可楨的文獻 從南北到唐到北宋初期 處於第三個溫暖期 長安冬天都沒雪 曲江池可種梅花柑橘 北宋後期開始轉寒 那時節令比之前遲一個月 比今時晚半個月 那麽 是不是唐朝就比現在早半個月?
  •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 我要說的跟清明的雨和杏花村沒什麽關係。我的書收到了,比清明時節的雨來的要早了些,三月底前就收到了。還沒舍得拆。
  • “杏花春雨江南” 看來少年是江南派 若從“雨紛紛”來考 據說 鋒麵雨帶的推移規律 清明時節的雨 應該在華南沿海呢
    又有人問了,唐朝也是這樣嗎
  • 怎麽撤回了讚賞碼
    這篇不想放
  • 1+1=2是很深奧的問題
  • 您好,書的鏈接有嗎?在哪裏買?
    上一篇文末
  • 書是昨天收到的,很喜歡。
  •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 兩處別字吖 怒馬兄 血腥 血性 霜葉紅於二月花
  • 今天下午書到了,女兒很喜歡,希望她能從此愛上古詩詞
  • 朝廷剛剛經曆了血性的甘露之變。確診疑似錯字一枚。
  • 心在廟堂人落拓,杏花村裏醉杜牧; 本為清明雨紛紛,卻留後人愛炒作
  • 簽名的書已收到。作為一個高三的且本身就偏好古詩詞的學生,除了那些用來得分的知識點,我更想知道的是那些詩詞背後的故事。去網上搜,大多晦澀難懂,還有的人亂說一通,每一次搜完,腦子裏的故事更亂了。怒馬的文章看完了就會很清晰,會有一種“勝讀十年書”的感覺。關注怒馬好久了,終於等到出書,必須拿下。感謝怒馬,啾咪~
    佩服的名字
  • 甘露之變前麵的血性,到底是血腥還是血性?
    應是血腥。。我後台改不了了。
  • 被你的文字弄濕了眼了……
  • 小馬???? 哥,買了你的簽名本,書中的“唐詩江湖關係譜”,還有書畫插頁真棒棒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