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野花不採白不採

偶在國內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老照片 - 77-78級大學生: 一個時代的符號(ZT)

(2018-08-14 08:16:20) 下一個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產物,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人物,77、78級大學生是從2000多萬被耽誤了青春的人中突圍而出的一個群體,相對於現在的大學生,他們的命運與經曆頗有幾分神奇的色彩。作為一個在特殊曆史時期產生的特殊群體,77、78級大學生的經曆和道路不可複製,但其經驗和精神卻可以傳承。

 

1977、1978級大學生(下文簡稱77級、78級),是中國高等教育史上十分特殊的一個群體。1977年招生的專業較少,有不少專業是1978年才首次招生,於是這些78級大學生也等於是這些專業的首批大學生,類同於77級。還有許多專業1977年招生人數很少,如教育學專業1977年隻有北京師範大學、東北師範大學、杭州大學等少數幾個學校招生,法學專業隻有北京大學等學校招生。到了1978年,許多大學擴大了招生專業。

 

  

1977、1978年的高考,是錄取率極低的高考。1966年停廢高考,1977年9月決定恢複高考時,考慮在中斷11年高考後,加上77年應屆高中畢業生,以及允許1978級高中生的優秀者提前報考,起初預計13個年級累積的考生有可能達到2000多萬人,原定計劃招生20萬人,77屆錄取率是1%。

 

雖然兩屆學生入校、畢業都是同一年,但還有一些不同之處。77級考試方式特殊,錄取率之低在中國教育史上是空前的。

 

後來不少省市采取了地區初試,按計劃錄取數的2—5倍篩選出來,參加正式的高考,加上全國超過半數的青年根據自己的文化基礎選擇報考中專,結果1977年最後實際參加高考的人數為570萬。

 

  

後來,國家計委、教育部決定擴大招生,經過擴招本科2.3萬人,各類大專班4萬人,共擴招6.3萬人,擴招比例達29.3%,最後錄取了27.8萬人,錄取率為4.9%。這是中國高考史上最低的錄取率。而且年齡大的老三屆,他們的錄取分數線要比應屆畢業生高出100分左右。錄取去向也重點在師範院校。

 

1978年也有擴招的舉措,總共錄取了40萬人,錄取率為6.6%,比之77年,相對容易多了,許多在77年沒有考上的,都在78年考取了。所以把78屆比作銀,而把77屆比作金,道理就在這裏。

 

77級高考時,沒有重點與非重點大學之分,也不公布高考分數;誌願隻能填三個,在“備注”欄還可填報中等專業學校。考試口號是“一顆紅心,兩種準備”,“接受祖國挑選”。這年考生的“政審”嚴格。在分數上線、體檢合格後,對每個考生組成了兩人以上的“政審調查小組”,查考生的政治表現、家庭出身,包括親屬有無政治和曆史問題,寫成專題“政審材料”。

 

 

到了78級,大學有了“重點”和“非重點”之分,再無推薦入學生,考生知道了自己的分數,政治審查也大大放鬆,“級”、“屆”序列名實相符。這些細節的變化反映出曆史的演進。

  

因此,77、78級大學生,是一個多數人經曆過上山下鄉磨練的群體,是一個曆經艱辛終於得到改變命運的機會的幸運的群體,是一個經曆了最激烈的高考競爭後脫穎而出的群體,是一個大浪淘沙後特色鮮明的群體。

 

 

在中國高等教育史上,1982年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年份

  

這一年,恢複高考後的首批大學生1977級本科生於年初畢業。緊接著,夏天又有1978級大學生畢業,結果這一年有兩屆大學生畢業,同屬於1982屆。不過,與過去大學生通常以“屆”來區別不同,自從1977級大學生以後,大學畢業生通常稱“級”而不稱“屆”。

 

 

中國高等教育史上的獨特群體

  

1977年的高考不僅在中國曆史上空前絕後,而且在世界高等教育史上也絕無僅有,由此,77、78級大學生便注定成為一個很特殊的教育群體。

  

相比現在同一級大學生多數是一個年級的高中畢業生所構成,77、78級大學生在上大學前幾乎所有人的遭遇和生存狀態都不一樣,每一個同學都可以說出自己獨特的高考故事。最大的已經30多歲,最小的隻有15歲;有的人已經是幾個孩子的家長,有的人連什麽是戀愛都還沒想過;有的人帶薪學習,有的人拿助學金讀書;有的人成熟練達,有的人年少氣盛。

  

有人曾說“不會再有哪一屆學生像77、78級那樣,年齡跨度極大,而且普遍具有底層生存經曆。

 

  

不會再有哪一屆學生像77、78級那樣,親眼看到天翻地覆的社會轉變,並痛入骨髓地反思過那些曾經深信不疑的所謂神聖教條。

  

不會再有哪一屆學生像77、78級那樣,以近乎自虐的方式來讀書學習……這就注定了77、78級要出人才。 

  

在飽經滄桑之後,這一群體普遍個性堅定沉毅,較能吃苦。而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形成堅毅的個性和練達的人情,也成為日後發展的重要因素。

 

   

77、78年的高考,由於備考時間很短,考生原有基礎便顯得格外重要。77、78年考上大學者除了智力因素以外,更多是非智力因素在起作用。過去,科舉時代有“讀書種子”之說,我看77、78級大學生中也有部分屬於“讀書種子”。在“讀書無用論”盛行的年代仍然堅持讀書。

  

另外,這兩個年級大學生中,出身於知識份子家庭的比例也較大。鄭若玲博士曾以廈門大學8821名學生記有家庭出身的檔案作為有效樣本作研究,從結果看出,77、78級大學生中家庭出身於學界的比例達到25.38%和23.46%,在各個時期中是最高的兩個年級。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在書籍匱乏、社會普遍不重視教育的年代,家庭的影響起到較大作用。

  

而且,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大學生普遍有一種“知識饑渴症”,這是一個在文化斷裂的年代堅持學習的人所形成的群體大學期間都努力抓住機會,給自己補課。恢複高考改變了以往許多人聽天由命、前途由領導決定的觀念,使廣大知識青年知道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處境,讓人們覺得有了盼頭,普遍帶著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投入學習。當時還是物質高度匱乏的年代,糧票、布票、肉票、油票……許多生活必需品都憑票供應。

 

但學生普遍有助學金,對未來充滿希望和自信。在校期間,他們經曆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大討論,大家開始反思,開始接觸西方馬克思主義、弗洛伊德、存在主義、鄧麗君歌曲、人生觀大討論、傷痕文學……

  

當然了,這一群體中的多數人在最佳受教育的年齡整天處於動亂的環境中,知識不成係統。或許勤能補拙,但有些知識和能力錯過了最佳學習時間很難彌補。

 

 

群體的命運與作為

  

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還是處於萬物複蘇、需才孔急的狀況。

  

甚至在77級本科生讀到三年級時,主管部門就曾在部分大學征求學生的意見,問是否願意提前畢業,讀完三年或三年半就按本科畢業走上工作崗位。1980年夏到1982年春之間,1977年考錄的27萬本專科大學生陸續畢業,成為改革開放後所選拔、培養的第一批優秀人才,為求才若渴的中國社會注入了一批新生力量。1982年夏,40萬名78級大學生也基本畢業。

 

當時,各行各業人才“青黃不接”。而11年的積壓,67萬畢業生匯聚到一起噴湧出來,受到社會的普遍歡迎,填補巨大的需才空缺。當時流行在大學生中的一個順口溜叫作“金77,銀78”,大學生把這個來之不易的求學機會比作金銀一樣珍貴。另一種說法是,後來因這兩屆學生成功率之高,被民間戲稱為“金77,銀78”。77、78級大學生集合了十幾個年頭的青年中的精英,因而人才較為集中一些也就不足為奇。

  

相對其他同齡人而言,77、78級大學生無疑是時代的幸運兒。考上大學,在當時是令人羨慕的大好事,“大學生”似乎是頭上罩著光環的三個字。他們的工作和發展機遇特別好,作為與眾不同的群體,起點普遍比其他同齡人高,後來發展也較快。30年後,無論是在政界、學界、商界,都有許多領軍人物是77、78級大學生,有人將之稱為“77、78級現象”。

 

  

“77、78級現象”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屬於自然更迭,也是特定時代的需要、特定時代的產物。

  

當然,並不是所有77、78級大學生都很成功,也存在許多默默無聞的平凡人。這就有如宋太宗所說的:“朕欲博求俊彥於科場之中,非敢望拔十得五,止得一二,亦可為致治之具矣。”(《宋史·選舉誌》)。高考所選拔的人才也類似,在一個群體裏麵,成材的比例遠高於其他可比的對象,便可看出其特征和意義。

 

曆史不一定記得他們中單個人的功名與所為,但一定會記得這一群體的貢獻與所為。1977年恢複高考的重要意義,正是在人才的作為與貢獻中體現出來。不像一般大學生多為同齡人因而基本上同時退休,由於年齡差距很大,77、78級的人才洪流,在一波“老三屆”的人才洪峰消退之後,還將在中國曆史舞台上持續上十年。

 

 

77級、78級畢業生大多有幾分理想色彩,較能獨立思考,不大肯隨意附和,內心頗有幾分“天下英雄舍我其誰”的狂傲。這兩級學生包括稍後79級等屆次的畢業生,較多集中於黨政機關。不過,這兩級學生大多也清楚,自己無非是同輩中的幸運兒,個人努力固然重要,但時代的機遇更為重要。

 

77、78級大學生是從2000多萬被耽誤了青春的人中突圍而出的一個群體,相對於現在的大學生,他們的命運與經曆頗有幾分傳奇的色彩。通過幾代人的努力,中國在接下來的20年或者更長一點的時間,可能將是一個科學和文化成果集中產出的時期,經過多年的磅礴鬱積之後,終會有噴薄而出的一天。“百年能幾何,三十已一世。”77、78級大學生在中國改革開放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其影響和作為,相信還將在未來的歲月中更加顯現出來。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