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野花不採白不採

偶在國內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老照片 - 百年香港

(2018-07-09 07:46:39) 下一個

     1850年,香港街景。

    香港島在1841年前一直隸屬廣州府新安縣管轄。

     在英國占領香港前,香港基本上是一個荒島,島上的居民約3000人。

    1841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簽訂不平等的《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地區給英國。

    1898年6月9日,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新界租約" ,強行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區,租期99年。

    通過這三個條約,英國共占有1092平方公裏的中國領土,也就是現在整個香港地區的麵積。 

    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對香港恢複行使主權,香港進入了"一國兩製"、"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曆史新紀元 。

    香港,某處碼頭,照片大約拍攝於1860-1861年之間。

    1860年代,香港,複製照片,這在當時屬於出口貿易。

    在香港馬場的大看台。照片大約拍攝於1861-1864年之間。

    1868年,香港,街頭閑聊。

    1868年,香港跑馬場。

 

    1868年,香港九龍,這時的九龍隻是荒野中的農田小村落。

    1868年,香港,英國人。

   1869年10月31日,在香港港口的船舶。

    香港的紅燈區——太平山街。照片大約拍攝於1868-1870年之間。

    1868年,香港,戴著頭巾的少女。

    1868年,香港某街邊的一家商戶。約翰·湯姆森(蘇格蘭)/攝。

    1868年,香港,挽著發髻的老婦。

    1868年,香港,街邊休憩的人家。

    1869年,香港植物園內一群少年合影。

    1869年,香港擺花街,迎接愛丁堡公爵的訪問。

    1870年,香港,街頭江湖醫生。

    1870年,香港,維多利亞城(中西區)。

    1870年,香港,畢打街北段。

    1870年代,香港天後古廟。

    1872年,香港,尚未開發的九龍尖沙咀,這裏就是今天的尖沙咀地鐵站一帶。

    香港雲鹹街。埃米爾·魯斯費爾德/攝,大約拍攝於1871-1874年之間。

    左邊掛牌子英文意思是"香港攝影室",其對麵是日耳曼俱樂部。

     1872年,香港,首批留美幼童。

    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分四批選派120名幼童到美國留學,這是中國最早的官派留學生。    這批幼童原計劃留學15年,但由於政治文化的差異,9年後就中途撤回,以失敗而告終。

    1874年,香港,簸箕灣。

    香港,學生。大約拍攝於1872-1886年之間。

    香港,一戶五口之家。大約拍攝於1872-1886年之間。

    香港,科克倫街。大約拍攝於1872-1886年之間。

    香港,灣仔市場。大約拍攝於1872-1886年之間。

    香港市政廳。大約拍攝於1872-1886年之間。

     1880年,香港拱北樓。

     拱北樓原名為"莊士敦樓",始建於1843 年。該建築原為香港前兩任總督住所,先後還用作匯豐銀行飯堂及俄羅斯領事館。    1890年,更名為"比更士菲樓"成為香港首座多層購物商場。1915 年,法國巴黎外方傳教會購入該建築並拆遷重建成外方傳道會大樓。

    1880年,香港風光。

    1880年代,香港早期消防隊。

    1885年,香港海港。

    1889年,香港,匯豐銀行大廈。

    1890年代,香港,一位農夫在池塘裏放水牛沐浴。

    1890年春節,香港,街頭上的孩童。

    1890年,香港中環,大會堂街上挑著擔擔的小販。

    1890年,香港中環進行填海時的情景。圖中的堤岸,即今天幹諾道中。

    1895年,香港,跑馬場。

    1895年,香港,皇後大道。

    1895年,香港,畢打街附近的洋行。

    1895年,香港中環,維多利亞港。

    1898年,香港,九龍半島中英邊界(今界限街)附近的哨站緝私員及守衛。

    1899年3月,香港,新界勘界委員會。

    1899年3月,香港新界,新界勘界委員會——英方代表駱克及中方代表王存善在沙頭角海岸邊豎起第一塊界樁。

    1899年8月4日,香港新界屏山,港督卜力與新界紳耆會麵,解釋管治新界的原則。
    港督卜力向紳耆發表演說,輔政司駱克站於港督左側,麵向鏡頭者為通譯。

    1900年,香港,中環 。

    1900年代,香港,大潭篤水壩。

    1900年,香港婦人。

    1900年代,香港,華人苦力。

    1900年代,香港,從溫德姆酒店城景房看到的建築風光。

    1900年7月,李鴻章訪問香港,與港督Henry Blake在九龍至廣州的火車開通典禮上合影留念。

    1901年左右,香港,童工挑夫。

    1901年,香港,歌伎。

    1902年新年,當天的香港皇後大道。

    清末,香港,街邊小吃攤點。

    清末,香港碼頭裸身遊泳的孩童。

    1908年左右,香港,麻將館裏的大殺三方。

   清末,香港,街上的黃包車。

    1909年,香港,皇後大道中。

    1910年,香港,皇後大道。

    1910年代,香港警察,這時的警察由印度人和香港本地華人組成,冠英女皇的名。

    1910年代,香港,永樂街。

    1910年,香港,維多利亞港。

    1911年,辛亥革命期間的香港街頭。

    1914年,香港,尖沙咀火車站。

  

   1915年,香港高等法院大樓。

    1915年,香港,時任警方新界助理總監寶靈翰(前左三),組隊圍捕老虎成功。

    1920年,香港,西環碼頭。

    1920年代初,皇後碼頭。照片來源:David Hui。

    1922年,香港,愛德華皇儲乘坐八抬大轎經過幹諾道中。

    1920年,香港,中環街市。

    1920年代,香港,填海前的軒尼詩道。

    1923年2月20日,孫中山應邀在香港大學演講,與部分校師生合影。

    1925年,香港,德輔道中與遮打道交界處。

    1927年, 香港半山區堅道,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照片來源:David Hui。

    1929年,香港,西街和高街岔口處的行人。

    1930年代,香港,兩位外國旅行者。

    1930年代,香港,九龍城寨。

    1930年代,香港中環,畢打街皇家碼頭。

    1930年代,香港,尖沙嘴彌敦道。

    1935年,香港,北河街與鴨寮街交界處。

    1935年,香港,海邊灣仔第一俱樂部及碼頭。

    1937年,香港,港龍舞者。

    1937年,日軍侵華,許多無家可歸的大陸難民湧來香港。

    1939年,香港中環,宋慶齡女士與一部獲英國友人捐贈的救護車。

    1940年代,香港畢打街,一家四口的外籍人士。

    1940年代,香港,莊士敦道和軒尼詩道交界處的加油站。

    1940年代,香港,在田地裏勞動的婦女。

    1940年代,香港,戲院海報。

    1941年,香港,九龍某賓館。

    1941年10月,香港,看小人書的孩子。卡爾·邁當斯/攝。

    1941年10月,香港,賣魚小販。卡爾·邁當斯/攝。

    1941年10月,香港,修鞋鋪。卡爾·邁當斯/攝。

    1941年,香港灣仔,日軍進攻前,莊士敦道,看上去還一片寧靜與祥和。

    1941年,日軍占領新界後繼續進攻香港島。

    1941年,香港,牆上海報。哈裏森·福爾曼/攝。

    1941年12月26日,香港軒尼詩道,日軍進行入城巡行,陸軍司令酒井隆(領先騎馬敬禮者)向在路邊列隊的日軍士兵敬禮。

    1942年,香港德輔道中,中環街市前的日軍。

    1942年,香港,梅道。

    日占時期,"香港占領地總督部"門前,香港總督磯穀廉介。照片大約拍攝於1941-1945年之間。

    1945年夏,香港,盟軍反攻日本時的啟德機場繁忙景象。

    1945年,香港,日軍投降,排隊交出武器。

    1945年,日本投降後,香港舉行升旗儀式。

   1945年9月16日,香港總督府,日本代表在投降書上簽字。中華民國、英國及日本代表聯合簽署受降文件,正式代表了日本在香港的投降,香港重光。

    1945年,在香港的印度人。 其背後是日占時期,日本人搞的"株式會社協同組香港支店"的招牌。

    1946年,香港,年輕的母親背著熟睡的孩子。

    1946年,香港,高等法院。

    1946年,香港,街頭人力車夫。

    1946年,香港,鹹魚幹貨店。

    1946年,香港,神態自若的市場小販。

    1946年,香港,中環的石板街。

    1946年,香港,裝卸貨物的苦力,這裏有很多未成年孩子。

    1946年,香港,小港旁小販夾道。

    1946年,香港,匯豐銀行大廈(中間的白色高層建築)與高等法院(右邊圓頂建築)。

    1946年,香港,遠處是維多利亞港,近處是皇後行和太子行。

    1946年,香港,一位老婦人的神情。

    1946年,香港,交通樞紐尖沙咀。

    1946年,香港,從半島酒樓望向九龍東北方。

    1946年,香港礦石山下,在小路和田園間有一個小村莊。

    1946年,香港,雜貨鋪內的工人忙著分類篩選新到的貨品。

    1946年,香港仔,漁民船隻。

    1946年,香港大學的主教堂在戰火中被燒毀。

    1946年,香港,跑馬地廣場連接銅鑼灣。

    1946年,香港,街市略影。

    1947年,香港,賣報紙的婦女。

    1947年,香港,築路工人修馬路。

    1947年,香港的軍事法院,審判日本戰犯。

    1947年,香港,德輔道。

    1947年,香港,繁華的文鹹西街。

    1948年,香港,蔡廷鍇在他的書房,此時他已經下野。

    1948年,香港,永昌銀行內繁忙的外幣兌換業務。

    1948年,香港,中央飯店夜總會內的舞女們。

    1948年,香港淺水灣,英國媽媽和她的孩子們在海灘沐浴。

    1940年代末,香港尖沙咀,天星碼頭的電影院廣告。

    1948年,香港,皇後像廣場。

    1948年,香港,九龍尖沙咀碼頭,右側為今天的星光行。

    1949年,香港,英國增加香港駐軍。

    1949年11月2日,內地與香港邊界,難民排隊領取進入香港的通行許可證。

    1949年,中英街,英國士兵和解放軍士兵在界碑兩側對視。

   

    1950年代,香港,衣著。

    1950年,香港啟德機場,在登機櫃台前,服務人員微笑服務。

    1950年, 香港威靈頓街,擁擠的路道。

    1950年代,香港匯豐銀行總行門前,三位美女合影照。

    1950年代,香港,舊公屋。

    1953年,香港,銅鑼灣渣甸坊。

    1954年,香港,一戶陳姓人家的除夕。

    1955年,香港,街頭攝影攤。

    1955年,香港,街邊一對老年夫婦。

    1955年,香港,街上的行人。

    1955年,香港警察驅趕街頭擺攤的小販。

    1955年,香港,九龍街頭小吃攤前的食客。

    1955年,香港,雙層公交巴士。

    1955年,香港,街頭穿街而過的人群。

    1955年,香港交警。

   1955年,香港,某戶居民家的廚房。

    1955年,香港高檔高層公寓。

    1955年,香港,正在練習寫毛筆字的小女孩。

    1955年,香港,九龍港港口起重機。

    1959年,香港,九龍城。

    1961年,香港旺角。

    1960年代中期, 香港,上環荷裏活道東望。

    1960年,香港,舞廳裏的的士高。

    1960年代,香港,長辮女士。

    1960年代,香港,大排檔。

    1960年代,香港中環,穿旗袍的女子。

   1960年代,香港,雙層大巴電車。

    1960年,香港,夜景下的皇都戲院。

    香港屏山,上圖1960年的聚星樓 ,下圖2011的聚星樓。

   1962年,香港,拖兒帶女逃港的難民。

    1960年代,香港九龍,作揖。

   1962年5月,香港,大陸難民在香港的簡陋居所。

    1962年,香港,被迫在歌廳賣唱的逃港難民女童被警方帶離遣返。

   1960年代,香港,街頭照相館。

    1964年,香港,鐵匠。

    1964年,香港旱災,食用水供應不足,香港政府施行限製供水,這是市民們在排隊打水。

    1960年代,香港中環天星碼頭,俊男靚女。

   1965年,香港,黃包車上的外國遊客。

   1960年代,香港,中環的高樓大廈。

    1960年代,香港,時髦女子。

    1960年代,香港,手拉車。

   1967年5月6日,香港左派工會暴動,手拿紅寶書的抗議遊行隊伍。

   1967年5月6日,香港左派工會暴動,參與鎮壓的港英政府警察。

    1967年,香港,出售毛主席像章和著作的專櫃。

    1967年,香港中環,警察與香港左派暴動者。

    1967年,香港,無線電視位於廣播道的第一代總部。

    1970年代,香港,校巴。

    1970年代,香港, 喇叭褲,鬆糕鞋。

    1970年代,香港青年郊遊。

   1972年,香港,街上行人。

    1970年代,香港九龍,屋邨的"萬國旗"。

   1978年,香港嘉禾電影公司片場,吳宇森。

    1978年,香港,在維園玩滑梯。

    1980年代,香港,警署派出所。

    1980年代初,香港,開往文錦渡的巴士。

    1982年,香港,開發新界沙田新市鎮。

    1982年,香港,少數民族孩子的服飾。

    1982年,香港,街上鱗次櫛比的店鋪招牌。

    1983年,香港,警車。

    1986年3月25日,香港,李嘉誠被香港大學授予榮譽法律博士學位,並參與該校第127屆學位授予典禮。

    1987年,香港,電車車廂廣告。

    1988年,香港維多利亞港,中銀大廈正在建設中。

    1995年,香港北大嶼山,興建中的填海建造的赤鱲角機場,造價約為100億美元,至今仍然是全世界造價最昂貴的機場。

    1997年,回歸前夕,香港居民在大街小巷懸掛中國國旗和香港特區區旗。李開遠/攝。

    1997年6月30日,香港英軍添馬艦基地,工作人員正拆除英國皇家徽章。

    1997年6月30日,香港,"末代港督"彭定康一家步出港督府。

    1997年6月30日,香港,一群菲傭坐在印有董建華畫像的站台前。

    1997年6月30日,香港港督府,舉行降旗儀式,香港末代總督彭定康接過港英旗幟。

    1997年,香港,香港回歸交接儀式。

 

    1990年代末,香港,飛機飛越九龍城。

    2005年,香港迪斯尼樂園開幕。

    2016年,香港,一位男士在屋頂鍛煉身體,做俯臥撐。

    2017年6月30日,香港會展中心,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文藝晚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