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野花不採白不採

偶在國內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一個女大學生的一場大戲 (ZT)

(2018-04-03 09:43:28) 下一個

蔣公的飯局

 

 “1943年,蔣介石擔任國立中央大學校長,請中文係的陳中凡、胡小石等三位教授吃年夜飯。去還是不去,成了擺在教授們麵前的問題。

 

溫方伊聽到這個故事,是在做大三學年論文的時候。

 

 

20119月,大三女生溫方伊動手寫自己的學年論文,指導老師是戲劇影視藝術係主任呂效平。呂效平給溫方伊講述了那個南大流傳已久的段子,直接把《蔣公的麵子》這個題目給了她,要求她先查閱資料,再寫出一個舞台劇劇本。

 

在此之前,溫方伊隻是寫過一些舞台劇的片段,從來沒有完成過整部話劇。拿到這個題目,第一反應不是主題立意、情節、人物,而是,天!怎麽湊出兩萬字來。

 

溫方伊不好意思地說。

 

為了完成作業,這個90後女生開始在圖書館查找關於南京大學校史的資料書籍。在翻閱了諸如《南大軼聞》、《南大南大》等書籍後,溫方伊逐漸還原了《蔣公的麵子》的故事背景。

 

上世紀40年代以前,南京大學的前身國立中央大學,共有文、理、法、工、農、醫、教育7個學院,40餘個係,是國內規模最大、係科最為完備的綜合性大學。1937年,中央大學西遷至重慶。《蔣公的麵子》便發生在1943年,原校長顧孟餘辭職,蔣介石出任中央大學校長時期。

 

資料記載,顧孟餘辭職有一部分原因是與蔣介石發生矛盾。蔣介石在重慶經常找大學校長訓話。因為他是軍人出身,要求點名的時候,大學校長應該站起來。但是大學校長們不吃這一套,蔣介石很不高興。而顧孟餘索性不來開會,讓秘書代替。蔣介石為此說了重話,在其他矛盾的激化下,顧孟餘一怒之下辭職不幹了。

 

顧孟餘離開中央大學,引發了師生的軒然大波。教育部長陳立夫原想把曾任複旦大學校長的吳南軒調任中央大學校長,結果遭到中央大學師生的一致反對。陳立夫向行政院長蔣介石求援,蔣介石提出,像軍校一樣,所有各大學一律由他來出任校長,另派教育長到各校實際主持校務。

 

19435月,蔣介石正式出任中央大學校長。

 

學生們並不買賬,蔣介石來視察,沒有學生夾道迎接。甚至在蔣介石作為校長為學生授予學位時,都有人不來,讓同學代為領取。

 

教授們更不好對付,有人質疑:軍人出身、在學術上沒有任何造詣的蔣介石,能否勝任中大的校長?蔣介石在此情境下,邀請中文係的教授吃年夜飯,試圖籠絡關係。

 

 

曆史的謎局

 

蔣介石請的三位教授都是誰?他們到底有沒有赴蔣介石的飯局?去與不去的理由是什麽?在飯局上,他們又說了些什麽?溫方伊試圖通過文獻資料,尋找曆史的蛛絲馬跡。

 

在南大校史中,國立中央大學部分可用的內容不多,《聯大八年》等書籍裏也隻對中大的情況有零散的記載。蔣介石請客吃飯的故事更是壓根沒有。傳說中,蔣介石請的有三名教授,可人們隻知道有陳中凡和胡小石,第三個教授是誰呢?

 

陳中凡和胡小石都位列南大中文係三老。陳中凡是著名的古典文學家,當年是思想激進的左派學者,追求人格獨立,一貫反對當局對大學的幹涉。胡小石則一心向學,不問政治。他還有一特別的愛好:酷愛美食。至今南京還有道名菜為:胡先生豆腐。

 

溫方伊查閱了其中兩名教授的學術著作:《陳中凡論文集》、《胡小石論文集》,有效信息還是太少。

 

她甚至發現,這個廣為流傳的故事,連時間上都有點占不住腳。

 

“1943年,陳中凡根本就不在中央大學,而蔣介石要來中大做校長的消息傳來時,年已經過完了。也就是說,根本不可能是年夜飯。溫方伊似乎陷入了曆史的謎團。

 

帶著這些疑問,溫方伊向中文係的老教授,已經年近8旬的董健教授請教。董健教授是呂效平老師的博士生導師,在上世紀90年代曾經多次在不同場合講過這個傳說。

 

董健教授於上世紀50年代就讀於南京大學中文係,陳中凡曾做過他的老師。

 

董健教授也證實,1943年,陳中凡並不在中央大學,他也從來沒聽陳中凡教授提起過這件事情。

 

至於胡小石,董健回憶說,據他所知,熟悉胡小石的人也從未聽他提過赴宴一事。

 

董健教授倒是提供了另一個有些相似的細節,蔣介石六十大壽時,國民黨曾經請胡小石給蔣介石寫壽文。胡小石說:我隻會給死人寫祭文,不會替活人寫壽文

 

 

來人聞之變色,悻悻而去。

 

在董健教授的印象裏,蔣介石請中文係教授吃飯的傳說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才開始在南大流傳。老教授們會說:民國時候的知識分子,蔣介石請吃飯,都不一定給他這個麵子。

 

至於蔣介石到底有沒有請南京大學中文係的三名教授吃飯,溫方伊最終也沒法確認。

 

可是,董健教授仍然支持她寫這個劇本,並建議,描寫1943年的曆史最好與當前知識分子的精神失落做比較。

 

我們可以看到,今天的知識分子精神已經退化到怎樣的程度,別說是一把手,就算是一個部級幹部接見都會感到無限的光榮。

 

溫方伊的指導老師呂效平也認為,這個傳說的真實性是屬於當代的。

 

曆史上,許多事情被忘記了,另一些事情卻被清晰地記憶下來,甚至被捕風捉影地虛構出來。對這個傳說興趣的增長,實際上是教授們對自己當下生存狀況的失望和對自己主觀精神狀態的反思。

 

曆史已不可尋,擺在溫方伊麵前的任務,是虛構一個盡量真實的故事。

 

她查閱了《吳宓日記》、《朱自清日記》、《徐悲鴻日記》、《胡適口述自傳》等大量民國文人的傳記,最終塑造了三位有不同政治傾向和思想狀態的中央大學教授

 

戲劇中,三位教授分別是時任道、夏小山和卞從周。

 

時任道的原型是陳中凡,在劇中,蔣介石曾下令打死過他的學生,他對蔣的專製統治非常憤怒。但因為自己的藏書流散,需要蔣介石幫助收回,他糾結於是否要赴宴。

 

夏小山的原型是胡小石。他承認蔣是整個國家的領袖,但從學術角度,覺得蔣沒資格做校長。可作為饕餮之徒,宴席上的一道名菜實在讓他心癢難忍。

 

卞從周則是一個完全虛構的人物,他是與體製合作的知識分子的代表。他不鼓勵學生遊行,接到請柬後,竭力說服兩位同儕同去赴宴,結果被時任道和夏小山斥為諂媚。

 

去,還是不去?這是一個問題。

 

在溫方伊的筆下,這個故事不是靜止在1943年,而是從文革開始:三名被打倒的教授,在寫交代材料時,爭論自己當年到底有沒有赴過蔣介石的宴席。

 

和溫方伊的調查一樣,在劇中,三名教授有沒有赴宴最終也是個謎團。

 

這出戲由呂效平導演,演員都來自戲劇影視藝術係的學生。

 

20125月是南京大學110周年校慶,呂效平把《蔣公的麵子》上報為校慶獻禮的學生話劇之一。

 

 

虛構與真實

 

77歲的董健教授認為這部學生劇抓住了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真實的一麵,總體上看,他們都有著一個共同的價值,就是知識分子人格的獨立。他們並不把蔣介石請吃飯當做是皇帝的賜宴。即使是官方化的卞從周也沒有這種傾向。

 

這出戲讓這名老教授感慨良多,建國後知識分子從原先的獨立精神,蛻變到對領導的崇拜,這是一個漸漸演變的過程,並不是一下子完成的。

 

董健想起親身經曆的一件往事。

 

1950年代,南大生物係的一個教授,某個項目很有成就,在南京受到了毛澤東的接見。回來後,他激動地說:我的手不能洗,你們趕快來握一握,這是毛主席握過的手。

 

在董健看來,當年那個生物係教授的舉動是真誠的,現在看來又顯得可笑、可悲。“1949年以來,中國大學的獨立、自由精神經曆了多次破壞。

 

1952年,院係調整,南京大學的法學、社會學等被認為是危險學科而砍掉。其時著名的社會學家孫本文被安排到資料室工作。工學院、教育學院和農學院均被分出去成為了獨立的專業院校,大學的有機聯係、綜合素質教育被削弱。

 

1957年,董健到南大中文係讀書,五年本科、三年研究生後留校任教。工作剛剛一年,文革便開始了,直到1978年,才開始恢複到正常的學術研究。

 

董健上大學時,讀書是一件危險的事情。讀書太認真,會被扣上走白專道路的個人主義的帽子。因為崇拜俄國文學批評家別林斯基,董健畫了他的畫像掛在床頭,也想當個批評家。他因此被批判。

 

1957年反右派鬥爭,凡是堅持獨立、自由大學精神的人,一旦公開表露這樣的觀點,都被打成了右派。南大中文係的老師開始接連自殺:

 

1958年,教古典文學的劉紀宣老師跳河自殺;1960年,研究中國文學批評史的老教授羅根澤跳樓自殺;1963年,被外調到山東的研究古典文學的孫建堂老師跳井自殺;1964年,從南京師範學院調到中文係的研究古典文學的許銘延老師割斷自己的喉嚨自殺;1965年,與董健教授相熟的,研究語言學的青年教授黃景欣吃安眠藥自殺,隻有30歲。

 

江蘇省委成立專門小組來調查,為什麽南大中文係自殺的這麽多?調查還沒有展開,文革開始了。自殺繼續蔓延。

 

1966年,文藝理論組的秦德林老師接到自己學生的通知:下午兩點,接受批鬥。兩點鍾,秦老師並沒有來,派人去找,秦老師已經在衣櫥裏上吊了。

 

董健當時在中文係當老師,領導中文係的是軍宣隊和工宣隊。領導我們的工人師傅小學沒畢業,領導我們的解放軍是初中生。他們說,中文係是廟小妖風大,池淺王八多。

 

知識分子的風骨,在曆屆運動之後消失殆盡,即使文革後的平反,也未能再造學院派教授的獨立精神。

 

幾年前,國家某部委請董健的一個學生去做秘書。那個學生當時已經做了博士生導師,他要去。

董健勃然大怒:在幾十年前,叫一個大學的成熟教授去當部長,教授們還要猶豫一下。現在公然地叫一個大學的成熟教授、博士生導師來當秘書,提出這個要求的人不感到羞愧,而接到這個邀請的人感到很榮幸。

 

因此,董健更想看到,“1943年的這段戲與今天知識分子麵貌做一個對比。

 

 

被拒的校園戲劇

 

 現在的人,天天說政府不好,似乎隻要罵兩句腐敗,便是個進步人士了。台下掌聲熱烈。

 

還不該罵嗎?中國政府腐敗已是國際聞名了。美國紅十字會捐送奎寧極多,卻全存在中國銀行庫裏,不給傷兵使用,隻為出售獲利,這等不顧國難之舉竟無人攔阻。以致該會已不肯再捐藥品,國恥,國恥!罵兩聲腐敗,總比呼三聲萬歲強得多。

 

觀眾席爆出更為強烈的掌聲。

 

舞台上,卞從周和時任道針鋒相對的台詞,並不是溫方伊的杜撰,而是來自曆史文獻的真實記錄。溫方伊在與曆史人物不停的會麵中,發現了曆史的吊詭之處。20125月期間,作為校慶戲劇演出係列之一,《蔣公的麵子》在南京大學鼓樓校區禮堂首輪公演,從第三場開始,已經座無虛席。

 

這個老舊的禮堂原本有個二樓觀眾席,可因為擔心安全問題,已經很久沒啟用。因為觀眾太多,禮堂不得不重新開放了二樓觀眾席。

 

20126月,呂效平帶著話劇《蔣公的麵子》報名參加了中國劇協在上海操辦的第三屆中國校園戲劇節。然而,《蔣公的麵子》被淘汰出局。對這個結果,呂效平並不意外。我們跟中國劇協也不是第一次較量,我知道淘汰是必然的。

 

2005年,呂效平做了一個反映環境問題的話劇《人民公敵》事件,請了很多藝術專家來提意見。中國劇協的秘書長說:政府對環境問題是負責任的,不可以與150年前的資產階級政府相比較。

 

呂效平很生氣:如果我們在環境問題上沒有比一百多年前的資產階級政府做得更差一點的話,至少沒有比它做得更好。

 

結果,劇協的秘書長說:你一個搞藝術的操那麽多心,講那麽多話,幹什麽呢?

 

盡管有心理準備,《蔣公的麵子》被淘汰還是讓呂效平很生氣。他甚至想過,到上海與中國校園戲劇節打擂台,門對門地演

 

20121027日,南京第二輪演出第四場,也是第三屆中國校園戲劇節在上海閉幕發獎的時間。呂效平在那一場謝幕後上台講了幾句話。今天300公裏以外,第三屆中國校園戲劇節閉幕了,我們是一個被淘汰的節目,但是第三屆中國校園戲劇節的全部劇目的總和抵不上我們這一個戲。如果你知道中國當代戲劇的現狀,你就知道《蔣公的麵子》在當代中國戲劇中的少有高度;但如果你知道世界戲劇的狀況,你就知道《蔣公的麵子》到底還是三年級本科生的習作。

 

《蔣公的麵子》很快從校慶獻禮劇突破出來,它不斷加演,演到了29場。因為禮堂裏沒有空調,演員冷得要命,決定開春再演。呂效平頗為自豪的是,《蔣公的麵子》沒有正式走向社會的時候,已經開始給演員們發工資。

 

溫方伊也拿到了5萬元的編劇稿費。

 

2012年底,《蔣公的麵子》引起了江蘇省委宣傳部的注意。他們找到呂效平,包戲三場。演完之後宣傳部長一言不發,留了一句話:我跟你再談。

 

省委宣傳部長並沒有找呂效平再談,而是把話劇《喜劇的憂傷》捐給南京市的200萬元給了呂效平帶領的南京大學藝術碩士劇團。

 

2013113日,《蔣公的麵子》在南京紫金大劇院進行了首次麵對市民的演出。

 

雖然不能赴上海參加中國校園戲劇節,但上海的演出公司卻機敏地嗅到了這部戲的價值。上海有6家話劇演出公司來找呂效平談商演合作。201343日,上海首輪商演在上海戲劇學院劇院開演。最高票價280元,黃牛開出800元兩張的票價。

 

201346日,上海演出了最後一場《蔣公的麵子》,這是這部戲第48場演出。呂效平說:演出30場,是一個地方性的文化事件。演出50場,將是一個全國性的文化事件。

 

 

第二天的研討會上,有學者說:我們在這個戲裏看到了1940年代和1960年代的知識分子精神麵貌,希望也能看到今天知識分子的麵貌。

 

座中有人馬上呼應,你聽一聽觀眾的笑聲,就看見了知識分子今天的精神現狀。

 

2005年,溫家寶在看望錢學森時,錢先生提出了著名的錢學森之問:為什麽我們在建國後培養不出傑出人才?

 

董健教授說:錢學森之問有一個重要的潛台詞沒有明說,建國後在我們的製度下,教育遭到了根本性的破壞,獨立、自由的精神萎靡不振,因此培養不出人才。我想,這個戲也應當想辦法將這點意思融入進去。”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