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39)
2022 (880)
2023 (542)
2024 (159)
1945年9月,中國重慶民眾在舞龍慶祝抗戰勝利
《新華日報·太行版》
連發三個號外
《新華日報》是中國共產黨於1938年1月在武漢創辦的大型機關報。1939年元旦,《新華日報》華北版(也稱為太行版)在太行山區的山西沁縣創刊,為中共中央北方局機關報。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蔣介石為搶奪和獨霸勝利果實,連續下達三道命令,竟然命令解放區軍民原地駐防待命,不得向日偽擅自行動,甚至命令日偽軍負責維持地方治安。對國民黨的這個命令,中國共產黨給予了堅決抵製。8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後一戰》,號召中國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應舉行全國規模的反攻,密切而有效的配合蘇聯及其他盟國作戰。八路軍、新四軍和其他人民軍隊,應在一切可能條件下,對於一切不願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實行廣泛的進攻。隨後中共中央又發出指示,要求各中央局、中央分局及各地黨委,應立即布置動員一切力量,向敵偽進行廣泛的進攻,迅速擴大解放區,壯大我軍,並準備於敵人投降時,能迅速占領所有被我包圍和力所能及的大小城市。八路軍總司令朱德於8月10日、11日,連續發出7道命令,要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抗日遊擊隊,利用各自處於抗日最前線的有利位置,迅即在華北、華中和華南地區展開攻勢,迫使日偽軍投降,並配合蘇聯紅軍解放東北,為抗日戰爭最終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為及時向我解放區軍民宣傳中共中央的指示和毛主席的聲明、朱總司令的命令,《新華日報·太行版》連續出版發行了三期號外。
《新華日報·太行版》第一號號外
《新華日報·太行版》第二號號外
《新華日報·太行版》第三號號外
1945年8月10日夜《新華日報·太行版》出版發行了第一號“號外”,主標題醒目豎寫“毛主席發表聲明,抗日進入反攻階段”;副標題為“猛烈地擴大解放區,消滅一切不願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內容為毛主席聲明全文。接著,《新華日報·太行版》又出版發行第二號“號外”。主題為大號黑體字“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內容為“(新華社延安十日急電)美新聞處舊金山10日電,據合眾社本晚接獲東京廣播:日本政府已接受促其無條件投降之波茨坦宣言,唯一要求為保有日本天皇……”8月11日,《新華日報·太行版》又出版發行第三號“號外”。主標題是“朱總司令發布命令”;副題是“各解放區一切抗日武裝部隊立即出動,收繳日偽軍全部武裝,接洽受降”。全文轉發朱德總司令於8月10日發布的大反攻第一號命令。
毛澤東的聲明和朱德的命令下達後,各解放區立即展開了全麵猛烈的反攻。晉察冀軍區組織了74萬人的部隊和民兵,向大同、太原、張家口、石家莊、保定等十幾個城市的敵人發起了猛烈進攻;晉綏軍區兵分三路,攻克了太原市外圍的日軍據點;晉冀魯豫部隊對開封、安陽、新鄉、邯鄲之敵發起了進攻;山東軍區組織了五路反攻大軍,殲滅日偽軍6萬多人,解放了山東108縣中的100個縣,山東各解放區連成了一片;華中的新四軍、華南的東江縱隊、瓊崖縱隊也向敵人發起了反攻;中央和延安總部還從晉綏、察北、山東、冀熱遼等部隊抽調了大批主力部隊進入東北,與蘇聯紅軍共同作戰。據不完全統計,在1945年8月9日至年底的全麵反攻和殲滅拒降之敵的作戰中,解放區戰場軍民共殲滅日軍1.37萬餘人、偽軍38,5萬多人,繳獲步馬槍24.3萬支,輕重機槍5000餘挺,各種炮1300多門,收複張家口等縣以上城市250餘座,解放了大片國土。
《大公報》
日本投降矣
在重慶的各新聞媒體按捺不住興奮地心情,爭相報道這一重大新聞。
《新華日報》1945年8月10日號外
中國共產黨在國民黨統治區出版的唯一黨報《新華日報》立即行動,於1945年8月10日晚10點出版了號外,用特大號字製作標題:“接受波茨坦宣言,日本無條件投降。”莊嚴厚重,醒目耀眼。文中寫道:“美國新聞處舊金山8月10日電:日本已接受波茨坦宣言無條件投降!”緊接著是中央通訊社的電訊:“中央社據美新聞處訊:舊金山10日電:據合眾社本晚消息,日本已接受促其無條件投降之波茨坦宣言。”寥寥四十多個字,將中國軍民前仆後繼、浴血奮戰14年而取得的重大勝利喜訊及時報道給全國人民,可以說是言簡意賅,字字千金。
《中央日報》1945年8月10日號外
國民黨中央機關報《中央日報》也於8月10日深夜12時出版了第三次號外。題目是“日本投降消息傳出後,杜魯門召集緊急會議,倫敦全城狂歡載歌載舞”。一開頭就報道了倫敦全城狂歡慶祝勝利的歡快情景:“倫敦十日下午11時(重慶時間)廣播,日本準備投降之消息傳來,民眾歡呼若狂。牛津方場上萬頭攢動,各報相繼發出號外,英美軍人與民眾載歌載舞,有中國軍官兩人,被民眾抬起遊行。泰晤士河上的船隻,按汽笛表示慶祝,海軍人員亦盡情歡舞。”
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通過廣播發表《終戰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的勝利而告結束。消息傳來,舉國若狂。山城重慶的歡呼聲和鞭炮聲響徹雲霄,變成了一座狂歡的火山;陝北延安也是鑼鼓聲聲,秧歌狂舞,油燈照亮了一座座窯洞。全國的新聞媒體更是欣喜若狂,紛紛及時向全國人民報道這一重大新聞。
《大公報》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矣!”
當時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報紙《大公報》於8月15日別具匠心地報道了當天全世界最重要的消息。用五個醒目的特大號黑體字和一個感歎號作為標題:“日本投降矣!”非常醒目震撼,令人振奮。在《大公報》的排版曆史上第一次使用如此大的字號,也表達了中國人民在近代史上反抗外來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重大意義。特別是用了一個文言虛詞和感歎號,更是寓意深遠,表明了新聞媒體的情感,既是對中國人民14年百折不撓、堅忍不拔、頑強抗戰的讚歎,也是對日本侵略者野蠻殘暴、燒殺搶掠的血淚控訴。“日本投降矣!”是中國人民和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發自肺腑的心聲,是震蕩在神州上空的滾滾春雷,是世界反法西斯陣營慶祝偉大勝利的歡呼聲。副標題為“日本已答複四國接受規定條款,今晨七時四國首都同時正式宣布”。報道說:“外交部公布:日本政府已正式無條件投降,投降電文經由瑞士政府轉達,原文如下:‘關於日本政府八月十日照會,接受波茨坦宣言各項規定及美國貝爾納斯國務卿八月十一日以中美英蘇四國政府名義答複事。日本政府謹通知四國政府如下……’”
當日的《大公報》一出現在重慶街頭和報攤,就被民眾搶購一空,爭相閱讀,奔走相告勝利喜訊。山城頓時萬人空巷,一片沸騰,歡慶勝利。這個版麵是當年《大公報》總編輯王芸生精心策劃設計的。他在次日《大公報》刊登的社論《日本投降了》一文中,引用了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的詩句作為開場白:“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欲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大眾日報》
紅色號外
1945年8月11日,一張紅色的報紙傳遍了山東根據地。單張整版套紅的《大眾日報》號外右側赫然一道非同尋常的大字標題:“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8月10日早晨,中共山東分局書記、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羅榮桓收到了來自延安的加急電報:日本發出乞求投降的照會。入夜收到了新華社延安急電:日本政府接受無條件投降!11日正是《大眾日報》的出報日,新報剛剛印完,按常規,下一期報紙要到13日,可消息兩天後才見報就太晚了。為了以最快的速度把這振奮人心的好消息傳遞出去,社長陳沂當即決定增出號外。報社工作人員放棄休息連夜趕印,刻字工人張偉東用木板刻製了拳頭大小的行書“號外”二字和大標題字。清晨五點半鍾,陳沂閱後簽了大樣,上機開印。
《大眾日報》的紅頭號外
《大眾日報》紅色號外格外引人注目,主題是“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由“毛主席發表聲明:由於蘇聯對日宣戰 抗戰已到最後階段”、“蘇聯紅軍攻入偽‘滿’”等相關報道組成。發行員立刻將號外分送附近的機關、部隊、團體、學校、群眾。《大眾日報》號外帶著油墨的芳香,傳遍了山東根據地的四麵八方,根據地一片歡騰,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人民盡情歡呼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