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野花不採白不採

偶在國內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回北京 (之六) – 城裏轉轉

(2010-12-24 13:02:33) 下一個
每次回北京都要到我們公司的北京辦事處去一下,算是公私兼顧,也好撈個機票錢。我們的北京辦事處在國貿。外國公司都以進駐國貿為榮。一層大廳更是讓世界上所有的名品店打破頭地進行搶占的地方。我們北京辦事處的頭兒是個美國老頭子。那時公司對他說:你現在要麽退休,要麽派駐北京兩年。明擺著是逼他退休。去就去,他居然同意被發配。結果還樂不思蜀了。我上次回去時他曾帶我在國貿的商店轉轉。他對我說:“咱就來個window shopping吧。我不會再這兒給老婆買東西的,你也別買。紐約的第五大道要是看到這兒的價錢也會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但東西不買,飯總要吃的。國貿的餐館理所當然地比外邊貴。而附近又沒有什麽地方可以就餐。公司的小秘書們還可以中午帶個飯來,可那些律師們要是自帶午飯就太“跌份”了吧。在這裏最簡單的午餐也得六七十元。美國老板曾請我在國貿的一家餐館吃飯。餐館門口貼著一張告示:“本餐廳最低消費一千元。”這在全世界恐怕都很少見。國外的館子當然也有宰人的,但這樣明目張膽的就稀罕了,好像在對顧客有言在先:要想來此地挨宰,先帶夠了銀子再說。不然老子還懶得動手呢。於是我們引頸就範,吃了一頓我有生以來在中國吃的最貴而且最難吃的午餐。在美國吃了二十多年的Americanized Chinese food,這次回到中國居然又吃了一回。

 
北京的一個新地標 - 央視“大褲衩”。對麵是國貿三期。我這次回去時國貿正在舉辦世界錢幣郵票展銷會。沒見到多少來參觀的,門口站著全是票販子。而且大都是晃著手裏的百元大鈔問你有沒有多餘的票賣,可見一票難求。門口的保安居然對這些黃牛完全熟視無睹,任憑他們攔住過往的行人不放。

賣門票的是個行業,賣發票的也是個行業。這次回國我才弄明白,在英文中統稱為receipt的收據和發票在國內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兩個物種。收據隻能證明你買了東西,而發票基本上都能夠以各種方式換成錢的。各個大型的商店都有專門開發票的櫃台。明明是個人用品,抬頭可以寫成外交部。明明是兒童玩具,可以寫成康熙字典。好像是你既然在我們這兒消費,本店就有義務提供這種服務。歡迎下次還來。

另一個我看不懂的是到處都是辦假證件的,什麽學生證、畢業證,you name it. 這在國外如果你不是碰到傻瓜或懶蛋的話,基本上就行不通。用人單位會根據你履曆上所說的學校一個電話打過去,學校在翻翻花名冊就可以確認你是不是曾在那裏混過。你既然在那裏學習過,繳過學費,學校就有義務終生確認你的資曆。我覺得這件事在國內辦到也並不難,而且必須早晚做到的事,不然對那些認真做功課的童鞋們可就太不公平了。

 
“大褲衩”旁邊的樓早些時候被一把大火全部燒毀,如今還黑黢黢地立在那兒。不知是要拆除還是重新粉飾。

 
前門樓子。

 
從國貿的公司出來就去了前門。上次回國時前門步行街尚未開放,這次一定要來看看。而這些矯飾的偽古董多少 令我失望。可是又什麽更好的辦法來存留傳統文化呢?我也沒有高見。

聽說有個很火的老北京網站,又很多北京的老照片。前幾天我興衝衝地去看了一下。結果發現該網站還很不完善,速度極慢不說,用該網站的內部搜索找“前門大街”,隻有今天的照片。查“大柵欄”,居然沒有。有“北京舊城門”專欄,可惜沒有文字說明。也許辦網站的人也不知道什麽門是什麽門,反正模樣都差不多。

 
前門旁邊倒是有介紹前門曆史沿革的櫥窗,讓我看得很過癮。

 
看到櫥窗的介紹,才知道前門箭樓上的白色窗欞和圍欄過去沒有,是民國初期請歐洲建築師設計的。仔細一看, 那白色的裝飾的確有歐洲風格。中西合璧的箭樓變得秀氣了。

 
前門大街一號仍然是大北照相館。對麵變成了星巴克。又是中西合璧。

 
前門大街上有懷古的有軌電車,但居然沒有乘客。隻見來回跑著空車。

 
過去前門大街無軌電車、公共汽車、自行車、馬車、行人擠成一團,而如今隻剩下行人,顯得空空蕩蕩的,有點蕭條,與我在西單所見到人潮洶湧的景象完全不同,多少讓我有些驚訝。看來這裏主要還是給外國和外地遊客看的,而本地人則去了西單王府井。

 也許因為天冷的緣故,大柵欄裏麵的小商場還是挺熱鬧的。我在這兒買了漆盒,準備回美國後送給頂頭上司。這已經成為我每次回國的一個慣例。三十多塊人民幣的漆盒也就是五美元,這個小小的馬屁還是要滴。我的這位老板看到漆盒很高興。我問他:“你知道什麽是lacquer嗎?”他說當然知道。原來領導同誌曾在法國多年,每次度假都要再去法國。法國人喜歡中國文物,所謂的chinoiserie(中國風)就是法國文化的一個傳統。我見到識貨的了。

我還在大柵欄買了兩個玉碗,二十元一個,綠綠的很好看。回美國後我對老婆說:管它真玉假玉,咱倆用它喝粥吧。老婆說好。用來喝稀飯的玉碗偶很稀飯。沒想到女兒比偶更稀飯。於是被娘倆稀飯的玉碗從此被用來由她們喝稀飯。 

 
前門附近就是國家大劇院。我建議各位到北京一定到這裏來看看。我覺得這是新北京最令人震撼的地方。

 
在建國家大劇院的時候有很多爭議。不少人認為其建築風格與天安門廣場很不協調。有人說北京已經有個大褲衩就夠可以的了,難道再來個大鍋蓋不成?我倒覺得挺好。當年貝律銘在盧浮宮前麵蓋了玻璃房子,人們也說風格不協調。但看看就習慣了。

 
進去看看。




歌唱家。

 
大提琴手。 

 
正在舉辦馬勒誕辰一百五十周年紀念展覽。

 
令人驚歎的不僅是建築造型,上等的建築材料也令人印象深刻。各種名貴的大理石鋪成的五顏六色的地麵好看極了。





 
王府井步行街和新東安市場。

 
王府井附近的教堂。

 
文革前後這座教堂曾被用作小學。門口就在王府井大街上。現在把教堂前的院子敞開了,前門隻留下個門臉。

 
西單商場從原來的街東移至街西,成為北京超大型的商場。最頂層有從長安街移過來的首都影院,最底層是大名鼎鼎的蘋果專賣店。

 
和紐約的蘋果總店一樣,這裏的蘋果店也是沿著玻璃樓梯拾級而下。

 
店裏也同樣擠著一群年輕的蘋果粉絲。

 
下午去中華世紀壇。就在軍事博物館門口的一家上海館子自己一個人吃了一頓午餐。叫了上海大餛飩、芥菜炒年糕和麻球。一共花了五十多塊錢。貴嗎?有點。尤其是那四個小小的麻球十六元,趕上美國了。

這次回國,雖然對食品的價格早有預料,對吃飯的豐富多樣還是印象相當深刻,各種餐館都是變著花樣地取悅於顧客。人們對滿足口腹之欲的方式和品味也今非昔比。我父母家附近有家叫九頭鳥的餐館,我和父母去了幾次。給我印象最深的兩道菜是黃魚泡餅和烏梅芸豆。黃魚放在大盤裏,周圍碼了一圈千層餅,可以沾魚湯吃。芸豆甜甜的,有股烏梅的清香。父母說他們嚐試自己做烏梅芸豆,多次都不成功,隻好每次到這家餐館都叫這道菜。(這兩天看了《讓子彈飛》,恐怕這兩年不會吃涼粉了。)

回想起二十多年前我負笈留學,一個人在學生宿舍一個星期煮一鍋牛肉,每天就用它拌麵條吃。無聊時打開電視看每天僅有的一兩小時的中文節目。最愛看的是一個叫傅培梅的台灣老媽媽的烹調節目,算是可以畫餅充饑。有一次她示範怎樣熬白菜。我心想:這還用她教麽?我雖然對烹調無大興趣,但過去由於生活所需,做飯的花樣幾乎沒有我不會的,無論是蒸饅頭、烙餅、還是擀麵條,我都行。我十幾歲就當起全家人的大廚,兩毛錢的肉餡就打發全家的晚餐。那時一入冬,北京人家家都忙著儲存大白菜。熬白菜是北京人最經常吃、最不愛吃、最不得不吃的菜。白菜拿過來剁巴剁巴就下鍋煮了,頂多再扔點蝦皮進去,如果有的話。而關培梅說:白菜不要用刀切,要用手撕,這樣煮出來的菜才有型,好看。但是聽到這話,我感到像被電擊了一下,吃熬白菜居然能吃出美感來。自己活了三十年,什麽生活的品位、生活的質量、生活的情趣,全是一個零!當時想到這,真讓我一個七尺大男人有點熱淚盈眶的感覺。 


 午飯後去了中華世紀壇。江主席的題詞,不咋的。


世紀壇西側是中央電視台CCTV的現址,不久要進大褲衩了。東側是軍事博物館,過去是北京十大建築之一, 現在不起眼了。

 
世紀壇南麵正對著北京西客站。

 
世紀壇後麵北靠玉淵潭公園。這是八一湖,已劃歸玉淵潭公園。小時候常到這裏來遊泳,因為這裏不要錢,而且水深,又不像城裏的什刹海、玉淵潭遊泳場那麽擁擠,遊起來過癮。現在收門票了,下水遊泳也不會那麽隨便了。


世紀壇的甬道上刻有中國五千年曆史中每一年的大事記。如果一路仔細讀過來,高考中國曆史部分應該不成問題了吧。


 三百米長的甬道,五千年的曆史,要走一會兒呢。

 
世紀壇上的長明火炬。

 
世紀壇的碑文是對仗工整的駢體文,很有氣勢。大家不妨仔細讀一下。真的不錯。

 
我覺得我的這張照片很能體現出今天北京的形象:在煙霾和和喧囂中,矗立著一個居高臨下的巨人。它有著古老的身影,又內藏著一顆年輕的心。

如今中國有錢了,令西方世界也為之側目。有個笑話說一個中國人到美國去,走在大街上,一個老美老遠就非常友好地打招呼:“Hi!”那中國人眼皮也不抬一下,說:“Hi什麽Hi!還錢!”今天北京到處建造高大的建築,大機場、大火車站、大劇院、大酒店,還包括這個並無實際建築功能、類似從前皇帝蓋天壇進行祭祀的地方。而如何還政於民仍是個大問題。這次在北京我與一個朋友一起吃飯,席間聊起美國與中國的種種。她說她到美國探親時給她印象最深刻的地方不是帝國大廈或自由女神,而是美國社區的公共圖書館。美國任何城鎮、街區總能找到為各階層居民服務的公立免費圖書館。這是民眾稅收得到回饋的一項重要內容。她說:北京這樣一座大城市,蓋了那麽多樓堂館所,看起來如此富有,然而卻找不到一家這樣的公共圖書館為普通居民、老人、孩子們提供最基本的文化服務。雖然我們有國家圖書館,號稱藏書多少多少,但看起來大門不是衝著老百姓開的。國家圖書館、北京圖書館、首都圖書館我都去過,雖然免費,但不能隨意瀏覽取閱。有時等了半天領到自己叫的書,發現並不是自己需要的。而美國的社區圖書館氣氛完全不同,居民可以閑來逛逛,翻翻期刊,借盤DVD回家去看。孩子們下學後可以來這裏做功課,查資料,參加一些免費的講座。每次我到號稱全美最大公共圖書館紐約法拉盛圖書館,看到那裏熱烈的氣氛,我都有點感動。我們的國家真的拿不出這筆錢嗎?教育可是百年大計啊。

另一方麵,北京的房價也令人擔憂。說起三萬一平方米的房子,如今頂多讓人打個哈欠。有人作過計算,如果你要不是三大式人物(大款、大官、大腕)而想在北京買套100平方米總價300萬的房,各種社會階層所付出的代價是什麽呢?請看:
農民:如果種三畝地每畝純收入400元的話,要從唐朝開始至今才能湊齊(不能有災年);
工人:每月工資1500元需從鴉片戰爭上班至今(取消雙休日);
白領:年薪6萬,需從1960年上班就拿這麽多錢至今,而且每天隻能吃饅頭鹹菜(春節國慶不得回家);
搶劫犯:連續作案2500次(受害人必須是白領),約30年;
妓女:連續接客10000次,日接一客,隔日備戰,從18歲起按此頻率接客到46歲(生理期照常工作)。
這還是毛坯房,裝修、家具、家電等費用另計。

是在說笑話嗎?但願如此。

我的故土故鄉的認識的不認識的見的沒見過的親人朋友父老鄉親們啊!我在遠方擔憂著你們的擔憂,快樂著你們的快樂,牽掛著你們的牽掛,期盼著你們的期盼!祝你們在新的一年裏幸福安康!

全文完。祝各位網友新年愉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9)
評論
珍曼 回複 悄悄話 多謝分享...無論怎樣.
qianpang 回複 悄悄話 敢問您父母在北京住什麽房子,他們也有您這份憂心麽?我很欣慰地從您的博文中看到,他們的日子也挺舒心的。我們在海外的就別隔靴撓癢,跟著外麵的人一起瞎起哄,中國自有中國的脈絡,雖然中國還有許多問題,但是總有她自己的解決之道,不是嗎,比起三十年前,您父母的生活一定已經進步得太多了。
毛小毛 回複 悄悄話 非常同意不要多餘的‘大褲衩’,寧要社區圖書館。
出喝酒 回複 悄悄話 到對麵的soho現代城去還是能找到一些便宜的,推薦那裏的金枝玉葉上海館子,真好吃呀!
anniesky 回複 悄悄話 你結尾提到的是最重要的問題。。。
黑今王 回複 悄悄話 大褲衩也是鳥人設計來給鳥人穿的嗎?這些地方沒準都是鳥語花香的吧。哈哈!
BeijingNative 回複 悄悄話 國家體育場--鳥巢
國家大劇院--鳥蛋
國家電視台--鳥腿
中華世紀壇--鳥屎

因為他們的設計者都是--鳥人
行者1000 回複 悄悄話 好小子! 哥們兒, 口裏口兒外? 刀子板兒帶?
你是北京哪一疙瘩的? 我也北京來, 一別20年, 偶爾回鄉,頗有同感. 下次也去世紀壇看看.

妓女連續接客10000次, 你做過幾次貢獻?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