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李鶴年-轉貼-清史稿

(2008-09-08 21:59:10) 下一個
   列傳二百三十七

   

李鶴李鶴年 文彬 任道鎔 許振禕 吳大澂

李鶴李鶴年,字子和,奉天義州人。道光二十五年進士,由編修改禦史,轉給事中。父憂歸,服除,命赴河南襄辦軍務。同治元年,授常鎮通海道,署河南按察使,調直隸,授布政使。四年,擢湖北巡撫,調河南。

時撚時撚匪由山東南竄,鶴年以為十餘年來賊屢擾歸、陳、南、汝間,即去而他竄,必假道於豫。乃增募兩軍各萬餘人,一曰毅軍,宋慶統之;一曰嵩武軍,張曜統之;更以馬隊屬善慶,與兩軍為犄角。於是宋慶等軍大破張總愚睢州,鶴年親赴陳、留、杞督戰。任、賴各逆複乘虛北擾,鶴年以賊蹤無定,防河尤急。賊果犯中牟,以有備不得逞,乃於省治西決堤引水南流,擾及長垣。鶴年飛檄水陸各軍沿堤剿堵。賊西走湖北麻城、黃岡,詔飭宋慶一軍越境會剿,殲賊無算。鶴年自駐許州策應,賊竄裕州,慶擊敗之。善慶及淮軍劉銘傳大敗賊贛榆,任柱被戕死。賜鶴年頭品頂戴。七年,奉命督師出境,馳抵磁州。撚犯近畿,更由滑、濬等處沿河東趨。坐防堵不力,再議處。豫軍告捷,賞還頂戴。總愚溺死,撚匪平,照一等軍功議敘。

十年十年,擢閩浙總督。明年,陛見,賜紫禁城騎馬。旋署福州將軍,兼署巡撫。詔詢海防事宜,覆奏言:“海防之策,莫重於練兵、籌餉、製器、用人四端。四者之中,以用人為急務,而尤在專其責成。沿海疆臣固責無旁貸,第無統率大員,仍恐意見紛歧,臨事推諉。”上韙其議。

光緒光緒元年,調河東河道總督,兼署河南巡撫。七年,授河南巡撫,仍兼河督。十年,坐審辦盜犯胡體安連疏抗辨,部議革職,以祝嘏恩賞降二級職銜。十三年,署河督,疏言:“黃河分流,自宋時河決澶州,分為二派。明築黃陵岡,始合為一。河性上漫則下淤,今兩路皆淤,急宜疏支河以預籌宣泄。”報可。逾年,鄭工複決,發軍台效力。未幾釋歸,並賞三品銜。十六年,卒。宣統元年,開複原官。

鶴年鶴年有知人鑒,少與文祥同學相淬厲。及居言職,嚴疏劾肅順跋扈,而奏起曾國籓於家,謂必能辦賊。拔宋慶、張曜統豫軍,後皆為名將。治豫久,多善政,豫人刻石頌之。始任河督,黑岡堤潰,不絕如縷。鶴年親督工二十餘晝夜,險工克濟。德宗嚐詢李鴻藻以善治河者,鴻藻舉鶴年,上亦識前事之枉也,故再任河督。其卒也,豫民有流涕者。三子葆恂博學多文,尤知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