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正文

聚會交流(19)–民之饑

(2013-03-05 20:48:58) 下一個

關於柔弱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我用power within and power without 來命名這個章節。具有生命的人,外顯柔弱,但內具堅強。死去的則外顯堅強,但內失生命。這兩種內外之強,要看你選擇哪種。

在剛開始學習道德經的時候,我寫過這樣的話,we have to unlearn in order to learn。因為我們已經對所有已知的文字建立起了成見,所以我們不可能用現有的思想來理解古代的文字。也就是說我們的理解很大一部分應該是偏離原意的。所以我們需要使用不同的手段來矯正我們的閱讀方式。首先,我們應該調整閱讀態度,用缺省的態度隻能得到缺省的結果,所謂的缺省即是我們舊有的重複。如果我們站的高,那麽我們看到的也會開闊,so for me I am not reading a book but I am reading life。其次,在我們閱讀的時候,必須放棄像閱讀一般當代作品那樣,去快速的閱讀文字。而是每一個字都要停頓,仔細琢磨其滋味,意義,以及其背後的心理。

如果用現代心理去閱讀柔弱,那麽很顯然,我們無法讀出這種柔弱的深意。柔,能曲能直,能退能進。曲而不斷,直而不僵;退而不潰,進而不傷。弱,由弓和羽毛合成。弓,當然不是純粹的無力,雖外顯無強,但拉開後,則其力可射。所以弓之力,不在其必射,而在乎人之選擇。這種選擇要比必射之強更加有力。因為力不再被強為和必用而僵化,而是被視為一種工具。生命要超越力,你有選擇的力量,這是自由的力量。羽,則有輕柔之意,可上可下。所以柔弱不是無力無奈之意,而是一種至強之勢化。這種勢,猶如下棋,猶如將軍用略,其力雖不可見,但卻是製勝的唯一選擇。所以柔弱不是失敗,而是勝利,不是無力,而是至強。但是這種勝沒有絲毫強占之欲,而是為愛而勝。所以柔弱不是以勝為旨,而是以愛為容。

那麽這種柔弱是否隻是一種為了勝利,而暫時采取的策略呢?我的感想是,柔弱是一種意識的指引,它在告訴我們如何體驗內在的生命和智慧,它本身並不是為了勝利而采取的一種臨時策略。道家思想講究練神還虛,所謂的還虛,就是回歸到這種柔弱之內在生命空間,那是一種生命之勢,以無形為形,以無力為力。莽夫以力為力,兵卒以形為形。但智者顯然不會采取這樣的策略。並且生命之勢,並不是權益之計,而是生命之本。如果為了暫時的勝利而柔弱,那最終的結果還是失敗。

柔弱之至強,是否難以做到呢?我的看法是,難易之間,隻有一紙之隔。無我則柔弱,有我則僵強。雖一紙之隔,有的人可能需要千年的學習,有的人可能需要10年之反思,這就要看每個人的生命曆程了。但無論怎樣,在我們閱讀道德經的時候,不要以字為字,而是借字體神。體驗豐,則智慧成。

關於天之道

77章的天之道,我用“一者之為”來命名。不足和有餘之惑,我想天之道和人之道都有其形成的原因。天之所以能平衡不足和有餘,那是因為天之道,是以“一”來看世界的。而人之道,是以局部狹小來看世界的。如果我們手熱而腳涼,那麽我們不會脫掉襪子繼續提高手之熱(損不足以奉有餘),因為我們將手和腳看成是一體的。但是如果我們將手看成是自己,而把腳排除在外,那麽我們就會做出損腳而奉手的荒唐事情來。所以這個問題的本質不是不足和有餘的困惑,而是我是誰的問題,我是一?或者我是一的繼承者?還是我是遠離一的存在?兩者之間,哪個你更想接近,哪個你認為是荒唐的?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的選擇,我對此沒有什麽建議。但我們可以驗證自己的選擇,如果你每天都感到一種快樂,光明和愛,那麽你的選擇可能是正確的。但是如果你感覺不到這些,那麽你或者嚐試改變自己,或者不接受改變,等待來生繼續重來,或者永遠喪失了某種機遇。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人生道路,每個人都是不同的。

關於天道和貴生

75章談貴生之德,79章談無親,恒與善人。這些章所內含的東西很多,我就不在這裏詳述了。但是有一點補充的是,閱讀的目的不是解字,而是將生命的視野,擴充到文字所指向的地方。並且將生命世界,轉移到那個新的時空。如果你一旦立足於那個世界,那麽你就不再會用閱讀的心態,從此世去遙視文字,而是呼吸於文字所描述的新世界。時間會不斷豐富你的新生命,直到有一天,當你再次回到這個世界,曾經熟悉的景色似乎變得陌生。所以有人說,當你走在這個星球上,似乎你是個alien,帶著一種全新的眼光,好奇的審視著這個世界。這是那些走過的人所講述的,所以我也在此抄襲一番,以為借鑒。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