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鬧市中的古刹 京都紀行

(2008-09-02 17:50:49) 下一個

來日本五年了,還從來沒有去過京都,主要是東京離京都比較遠,而我們一直還沒有富裕到坐新幹線隨便溜達的程度,沒錢也沒閑。

但一直想去看看,去過的朋友褒貶不一,褒的人說那裏可以找到真正的日本味道,貶的人說一堆破廟,進一個門收一道錢,對中國人來說沒啥好看的。

1869年之前的1000年左右的時間裏,不管怎樣改朝換代,首都卻隻有一個,不過那時叫“平安京”。作了千年的皇都,自然氣度非凡,仿佛城市的一磚一瓦都有久遠的故事。

我注意到日語裏很多名詞前加了“京”字,便有了特別的味道似的。比如“京扇子,京女,甚至京野菜”。再尋常不過的東西隻要和京都掛了勾也上了層次。

搬來名古屋之後,去京都不再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了。名古屋離京都隻有200多公裏,各種交通工具均能到達。在比較權衡之後,我選擇了坐新幹線去。

許久沒出門了,車站熙熙攘攘的人流看著覺得新鮮。清晨的名古屋車站,每個人都步履匆匆,讓我想起了繁忙的東京。

新幹線一路疾駛,50分鍾後,京都就在眼前了。下了車,並沒有看到很多的人,車站的人看起來並不急著趕路的樣子,悠閑得不象我所知道的日本。車站西方臉孔的老外很多,服務人員也都會幾句鳥語給他們指路。

買了一日乘車券坐著公交車在城裏逛,發現京都的路很窄,一條大路連著無數的小巷。車窗外不經意間就會看到雕梁畫棟、長長的圍牆及拱橋。從這一點說,京都是一座不可思議的城市。

我們本來想先去“邸園”的,聽說那裏可以看到很多藝妓,半路隨大流下車去了“清水寺”,隨心所遇,反正坐車不要錢。

清水寺是京都17座登錄為世界遺產寺廟中的一座。走過長長的窄窄的茶碗小巷,兩邊都是賣扇子和磁器的工藝品商店。遠遠地便看見了新綠掩映中的大紅的山門,山門的旁邊是一座五重木塔。牡丹開得正豔,國色天香。清水寺的中心建築當然是大殿,從一個角度看它仿佛由無數個木棍支撐著懸在一片新綠之中,全粟子色的屋身,這點很日本。

單瓣的櫻花早已落了,兩重的卻正在開,一樹燦爛,開在一片綠海之中,加上旁邊的五重木塔,是我腦海中的京都印象。

出了清水寺,隨便在路邊的店裏吃了點當地的小吃,幹魚蕎麥麵,魚還對付,麵是一點味道都沒有。日本人的舌頭不知怎麽長的。

下午的目的地是“邸園”,所謂“邸園”並不是園林,而是一個商店街的名,因有很多藝妓表演的茶屋而聞名。下了車有點懵頭轉向,看見有一個神社,進去轉了轉,同誌們興趣不是很大的樣子。我在找洗手間的當,忽然看見一個巨大的山門,探頭一看,高高的台階,裏麵別有洞天的樣子。無心插柳,卻成就了此行最難忘的一個片段。

這個地方叫知恩院,本不在我們的旅遊計劃之內,因為它並不在17個世界遺產的名單上。知恩院依山而建,氣勢磅薄,是禪宗的寺院。大殿可以入內觀看。和國內不同的是,要脫鞋。因為殿內是草席鋪地,房簷下也都是木製的走廊。大殿好大好大,當時有和尚在念經,大家都靜靜地坐在大殿裏,輕風吹過,淼淼香火,青燈古佛,蓮花底座。木魚的聲音似在空氣裏飄動一樣。浮躁的心,就在那一刻,刷的一下靜了下來。

我本不信佛的,卻在那一刻感覺那大殿有一種神明的力量。就這樣喜歡上了知恩院。那是一個有魂魄的所在。

沒有在那裏停多久,因為還要趕著去看金閣寺。17個景點中最有知名度的一個。倒了好幾次車,終於到了目的地。沒有太多的感動。一個園子一個亭子,要說有什麽特別,亭子刷了金子,據說日本那時比較富有。

走了一天,才跑了3個廟而已。回來一問,都說知恩院最好。覺得那裏才有京都的氣息,鬧市中的古刹,卻又那樣自然地和周圍融為一體,一點也不覺得突兀。京都的府民們真是幸福,有這樣的地方可以靜心。

晚上下榻的賓館裏發現了兩本睡前讀物,聖經和佛經。我看了一會兒佛經,就睡了。

明天去奈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方腦殼 回複 悄悄話 回複dazuiba的評論:

方腦殼正在學如何貼照片, 你再等等.
dazuiba 回複 悄悄話 月底打算再去京都,去找找知恩院。在邸園附近嗎?
你的文章很精彩!不要吝嗇,貼幾張照片上來好嗎?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