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亭路上莫徘徊

歲月如水,流到什麽地方,就有什麽樣的風景。
個人資料
長亭路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麵對人生的局限

(2017-02-19 02:10:52) 下一個

麵對人生的局限

     今年我過生日那天,收到遠方一位老朋友的來信,與我探討夕陽落葉的生活之道。自從跨入知天命的門檻,我一直在自覺不自覺地淡化著自己的年齡與老之將至。我的回避並不是不願麵對,而是因為生老病死及人生的局限是一種客觀規律,既是規律就不該作為一個思考的對象,而隻能去麵對。

     記得我5歲那年第一次聽說人是要死的。我當時大哭著跑去問媽媽是不是別人在騙我?媽媽回答說:孩子,是真的,我們每個人有一天都會死去。我媽媽當時並沒有回避這個對於小孩子來講過於沉重的問題。

     這樣的結論對當時的我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而在這之前我曾堅信這個世界是為我而存在的:爸爸的存在是為我工作掙錢;媽媽的存在是為了愛我;妹妹的存在是為了陪我玩;其他人就更不用說了,幼兒園、老師、小朋友,所有的親戚朋友,馬路上走的人,乃至於整個社會無一不是為我而存在。

    長大以後讀了相關心理學書籍之後,才了解到從認知的角度來分析,小孩子感受自己在先,再以自己為中心來認識周圍的人與事物的。

     別以為小孩子不會去想嚴肅的問題。自從那天我知道了人必有一死之後,就開始思考人生和死亡了。人類天性中一定有一種對世界和人生的問題追根尋源的衝動。當一個人發現作為肉身的人有著不可逾越的界限的時候,必將試圖尋求解脫。解脫之路無非兩條:一是向宗教信仰靠攏,找一個現成的答案;二是接受命運,獨自承擔慰籍靈魂的責任。

     在那個無神論深入人心的年代,我隻能走第二條路,自己去尋找生命的答案。

     一個5歲的孩子麵對這樣沉重的問題,內心的崩潰感是可想而知的,當晚我經曆了人生第一次失眠。我想到(大意。那時我當然不懂現在用到的這些詞語):既然生也有涯,人死後一了百了,那麽我去設想人死以後的種種就變得毫無意義了。死亡既是一個無法改變的事實,那麽就算我想破腦袋也於事無補。

     了解到人生的謎底,醒悟到人生的限度之後,我的一生都在試圖與世間種種保持適當的距離。仰望浩瀚的星空,聯想人生的渺小與脆弱,還有什麽可爭的呢?所謂人生贏家躊躇滿誌的風光無限又算得了什麽?

     我對自己一向無甚要求,安心做個普通的人。基本上我的內心也是有定力的,像羨慕嫉妒恨之類虐心的情緒似乎都與我沾不上邊,更不會因為旁人的作為改變自己的方向。因為潛意識裏總有個聲音在提醒我:有什麽值得一個世間的過客執著追求的呢?

     唯有快樂!

     每個年齡段有每個年齡段特有的快樂。夕陽也自有夕陽的快樂。既然衰老不可避免,被邊緣化不可避免,關於夕陽落葉的生活之道,我的指導思想就變得十分簡單:首先必須是快樂。我這種俗人有種見解:笑比哭好。快樂地活著比痛苦地活著要好,這兩者的區別比鮮花與牛糞的區別還要大。

     無論是張揚的快樂,含蓄的快樂,跺著腳跳著高的樂,還是有事沒事偷著樂,但凡讓自己快樂著,人生就算沒白過。

     想想世上有多少美好的事物可以帶給我們快樂:友誼、愛情、美食、新鮮空氣,美景與秀色、天籟與音樂,運動與休憩。而一個人能否盡情享受並創造種種身心的快樂,往往表明了他是否擁有充沛的生命力,從這一點上也可以折射出一個人的世界觀與人生觀,看出他對世界的態度是積極還是消極。

     所以,快樂應該是我們餘生追求的首要目標。當然,如果我們進一步探討下去還可以說到幸福這個概念。身心愉悅不一定就是幸福,幸福是扒拉靈魂的事,比較抽象。我在這裏先放下不表。但不可否認,快樂是幸福的第一步,沒有快樂的幸福是不存在的。

    其次這種快樂不是簡單的及時行樂,及時行樂多依賴外部條件,隻能是單一的、短暫的。我們追求的目標是讓快樂持久、豐富,進而產生出更多的快樂。到了一定的年紀,各種閱曆、經驗、知識的積累和沉澱,讓我們變得厚重了。各種膚淺的娛樂也許不足以讓我們快樂起來,在這個時期倘若我們能夠通過讀書、思考、藝術、寫作充分領略心靈的快樂,也就同時擁有了一個永不枯竭的快樂源泉。

     有了快樂和持續快樂這個大方向,我們再來進一步探討如何去追求快樂就變得容易了。

     想想我們的童年吧。在時光的背景裏,總有一些溫暖的記憶連著你未曾消失的童心童趣:比如小鳥唱歌花開花落,比如藍色天空太陽月亮。讓我們找回自己丟失太久的那顆童心,像孩子那樣以自己的真性情生活在生活的本質之中,而不是為了表麵的東西(權力、金錢、虛榮心、占有欲等等)無事空忙。

     我想起聖埃克蘇佩裏的《小王子》,他談到大人熱愛數字,“如果你對他們說一座磚房的顏色、窗台上的花、屋頂上的鴿子,他們就無動於衷;如果你說這座房子值十萬法郎,他們就會叫起來:“多漂亮的房子啊!”小王子還告訴孩子們,大人們就是這樣的,我們對他們應該寬宏大量。

    讀到這裏心中很是酸楚。與其讓小王子們無奈地原諒我們,還不如我們先挽救一下自己,既然我們與社會的糾葛越來越少,何妨索性做回一個可愛的大孩子呢?每一時、每一刻都認真地活著,睜大好奇的眼睛,裝一顆原住民的初心,單純、驚奇並相信真善美的存在,伸出雙臂去擁抱自然,讓一切美好感動自己。

     你會察覺,你的驚喜仿佛也會打動身旁的花草水滴呢,天空會因你的仰望而澄明親近。你的周遭也必定是快樂融洽的。不要再盲從世間那些固有習慣,不要再心甘情願做現世的奴隸了。我們一輩子犧牲的夠多,妥協的也夠多了。若想得到人生最高層次的愉悅,非那顆珍貴的童心不可。

     世界保存在天真的人那裏。並且一直會被那些水晶般純淨的人好好保存下去。盡量去和童心尚在的、有趣且相處不累的人在一起吧。人生短暫,我們沒必要討好誰、遷就誰。夕陽階段是做減法的階段,合則聚不合則散,舒服才是硬道理。

     朋友的信中還提到了微信帶來的困擾。這些年微信、 Facebook及其它社交媒體的出現令人猝不及防,你還沒有想好用什麽表情來迎接它,它就已經鋪天蓋地洶湧而來。我們感歎著成也微信,敗也微信,卻不得不承認生活中已經無法擺脫它的糾纏了。

     對於新的東西,輿論通常會出來挑戰。你獨善其身不參與吧,它會嘲笑你說你怪癖不合群;你投身其中努力踐行吧,它又會說你心術不正臭顯擺。無論參與不參與,輿論都饒不了你。借用一個網絡新詞來表達我的態度:你必須讓自己的內心強大到混蛋,看這個世界能奈你何?

     我熱愛運動、喜歡旅遊,愛美愛拍照,想用圖片記錄下自己的足跡,等哪天走不動了,還可以坐在搖椅上帶著滿滿的回憶翻看今天留下的相簿。

     發朋友圈對我來說不僅僅是為了分享旅途故事和心情,更多的是為了記錄這一路上的回憶。等旅行結束了,回過頭來看看朋友圈,回憶旅途趣事,寫遊記和感悟,都是必要的。

     在朋友圈發圖最多9張,我既沒學過攝影也沒學過排版,但我希望自己發出的圖片看起來舒服,發著發著慢慢就找到了感覺,比如每組圖片如果隻發風景比較刻板,適當加入一兩張人像,就會使整版看起來更加有趣,有活力,有代入感。拚圖變得越來越好玩兒了,要考慮色調的統一呀,適度的留白呀等等。像我這樣一個疑似強迫症患者,會越來越嚴苛地碼好圖片九宮格的。

     有人說,這樣發圖會引人嫉妒什麽的,那又如何?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活法,還是活給自己看最重要。不能因為別人的生活方式影響自己的心情,相反,也不能為了配合別人的心情去定位自己的生活。人活到這個歲數該有點兒定力了。嫉妒其實是一種思維模式,那些容易嫉妒的人永遠需要一個嫉妒對象。

     別人是不是在曬幸福其實很多時候隻是我們的猜測。就算真如此又有什麽關係呢?我們可以做的無非就兩條:一是送上自己的祝福;二是視而不見,關上朋友圈圖個耳根子清靜。

     再說人往往是缺什麽吆喝什麽。你怎麽知道曬幸福曬得最凶的人,不是最缺乏安全感,內心最柔弱的那個呢? 我的經驗是,假如你感到某人在某一階段異乎尋常的鬧騰,那他往往是在掩飾什麽,而且未必是值得慶幸的好事。如果這樣,那麽你所有的羨慕嫉妒恨不是都白搭了嗎?因此影響到自己的心情就更不必要了。

     最後讓我以蘇軾的一首詩結尾吧:“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醉歸扶路人應笑,十裏珠簾半上鉤。”想當年蘇東坡在杭州做官,花開時節的某一天喝得酩酊大醉,東倒西歪走回家去,頭上還插著牡丹花。此時十裏長街珠簾半卷,人們爭相笑看醉歸的蘇軾。然而蘇軾卻說:我老了,老了怎麽了?老了就老了唄!我就是喜歡把花兒插在頭上。我一點兒都不害羞,倒是花兒害羞了。

     我們是不是該為這位樂觀豁達、瀟灑不羈的蘇東坡點讚呢?

     既然人生如夢、如寄,我們什麽時候也這麽灑脫地醉一回吧,記著別忘了戴花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長亭路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FayArk' 的評論 : 謝謝您的鼓勵!祝快樂!
長亭路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為寫而寫' 的評論 : 嗬嗬,真開心遇到有同好的“強迫症患者”。就是,發圖也能看出人的品味,排版怎能不優雅?我覺得快樂無處不在。熱愛生活、內心世界豐富的人一定會從生活中的各種小驚喜、小感動之中體會到無窮樂趣。謝謝關注! :)
為寫而寫 回複 悄悄話 又看一遍,劃重點:太同意關於快樂那段。沒有快樂的幸福是自欺欺人。要快樂就要為自己發現或創造快樂的源泉,這才能有持久的快樂。另外童心別丟了。還有,我也是九宮格強迫症患者:)
為寫而寫 回複 悄悄話 寫得真好!”人活到這個歲數該有點兒定力了”。這個定力還真不那麽容易有。這是真功夫:)
FayArk 回複 悄悄話 寫得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