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北美華文教育初探

(2008-08-28 12:44:47) 下一個
時光飛逝,自從2006年秋季學期希林UIC中文學校開辦三銳韻語遊戲教學實驗班至今已差不多兩年了,究竟教學效果如何?這不僅是海外華文教育領域中老師、家長以及教育工作者們矚目的焦點,也是探討今後海外華文教育中教學方法走向的重大課題。

北美的大部分中文學校都是周末開班,孩子們一星期隻上一次中文課,加上寒暑假,一年裏孩子們實際學習中文的課時也就是不到100小時。眾所周知,中文的最常用的字匯量大約是2500左右,而且中文是屬於第四類語言,也是世界上最難學習的語種之一,其學習中用腦部位也與學習英語的不同。如何讓孩子們在高中畢業之前學會這2500生字,並可運用自如,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聽、說、讀、寫”,是我們長期探索、在教學實踐中要解決的難題。長期以來,我們之中有過孩子學中文經曆的家長們都知道,大部分家長描述這段經曆隻能用“痛苦”兩字。而相當部分那些走出我們的中文學校孩子們對這段學中文的感受,可能會用“恨”字來描述,再用簡單中文考考他們,其教學效果如何就可想而知了。這教學效果不是在孩子們年齡小的時候顯現,而是在孩子們上了高中,有了一定程度的邏輯思維、開始會進行獨立思考時爆發出來,到了這個時候,家長們的挫折感和失落感,刻骨銘心,後悔晚矣。這不僅直接影響孩子與家長們的親子關係,細心的家長們也許會發現,這也對孩子們在學習高中的第二外語產生負麵影響。我們做家長、老師的幾代人不都是這樣學出來的嗎?為什麽這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法到了北美大地就不靈了?是我們孩子不努力?不是,我們的孩子在全日製學校裏都是好樣的,各門成績至少是中上水平的。是我們老師不努力?不是,我們的老師為了教好孩子們的中文,嘔心瀝血,兢兢業業,付出超出常人的才智、精力和毅力,結合美國教育體係中的教學方法,在海外華文教育園地裏辛勤耕耘。是學校中使用的教材不行?也不是。不管你從任何角度和高度來審核我們的教材,都具有很高的科學性、係統性,尤其是我們中文學校多用的《中文》教材(共12冊),是在全美中文學校協會及其成員學校、國務院僑辦和具有雄厚海外華文教育實力的暨南大學,在美進行了廣泛調研之後合力編寫的,其識字量的標準還根據北美實際情況減至2000生字左右。那麽症結究竟在哪裏?如果大家還記得話,我們老祖宗以前都常用《千字文》來教孩子的,隻是到了上世紀初的新文化運動之後,由於語言的變革,《千字文》才逐步退出曆史,課堂上的教學方法從曆史上沿用的這種集中識字法演變到今天這種分散識字的教學方法。且不說語言的變遷,光是古代那些眾多大文豪們為我們留下的膾炙人口、博大精深的華章,就驅使我們不禁要探討那種集中識字的奧秘。據考,《千字文》是南北朝之後開始開發、應用的,共有993個生字,幾乎囊括古代常用的漢字。其特點是琅琅上口,合轍押韻,適合孩子們在較短的時間裏掌握大量生字。而我們輕車熟路慣用的教學方法其特點就是“聽、說、讀、寫”齊頭並進,是要在小學六年時間內學會這2500常用字,並且音、形、字、義和讀、寫、用完全同步掌握,按六年的全日學製平均下來,學生一年才掌握四、五百生字。如按北美周末中文學校的實際課時算(一星期2學時,1年兩學期共32個星期,就是64學時左右,這大約也是學習《中文》一冊的時間),學會2000生字就需要10年以上的時間。大家也都知道,學習母語的最大優點就是社會上的語言環境。孩子們在課堂上學到的文字會在各種課外環境中得到鞏固、提高、應用,適合這種分散識字、齊頭並進教學法的推廣和應用。在北美大地,我們沒有這種學習中文的優勢,也沒這樣學習中文的大環境。一個星期七天中,六天“放羊”;一天學中文,依孩子們的天性,忘記課上所學的是必然的,這就需要家長們付出極大的努力、精力和時間來幫助孩子們複習、鞏固,這也給家長們在北美大地上打拚中加上的極大負擔。孩子們學習五、六年後,學習內容和生理、智力成長就不匹配了,在這個時候孩子們所學的生字還遠不夠閱讀一般文章,也就是說沒有什麽成就感,隻會使孩子們產生挫折感。使中文的教學進入進退兩難的惡性循環。那我們可不可能把這種分散識字、齊頭並進的教學內容拆開來,根據孩子們生理成長、變化時期的特點,不同時期施用不同教學內容的重點,最終減輕孩子和家長們的負擔,就像孩子們在全日製學校中學習那麽輕鬆呢?

三銳韻語遊戲教學體係是根據古人用的集中識字方法,在對兒童生理、智力生長時期進行了深入研究後開發研製出來的。其目的是先教會孩子們識字閱讀,重點在培養、訓練孩子們自主閱讀的能力,然後再根據教學進度逐漸適度地加入“寫”的教學內容。有些家長會問,如果先不練寫字怎麽能記住生字、詞呢?此問題本身就是基於成人的思維提出的,正是成人已練就了“理解記憶”的學習方法,隻有在理解了字義,加上用寫的過程來幫助大腦記住生字、詞。殊不知在3-6歲的孩子們筆還拿不好的時期,還處於所謂的“形象記憶”階段,就是說在這個時期,孩子們認識外部世界,隻是習慣靠記憶,比如家裏來客,你讓孩子叫叔叔,他就記住叫叔叔,下次再來,他就知道叫叔叔,至於叔叔的含義是什麽,孩子並不知道,隻是以後邏輯思維逐漸發展後才能了解,見到看起來比父母年輕的男人來家裏作客要稱呼叔叔。三銳韻語遊戲教學利用孩子這種“形象記憶”的特點,把我們常說的生字表編成琅琅上口、合轍押韻的韻文,涉及知識有關的內容包羅萬象。通過特殊設計的教學環節、步驟,實現一節課認、學16個生字的教學效果。同時,孩子們學過的生字可借助韻文很容易回憶出來,再也不像通常的生字表隻是生字的羅列。這裏需要重點指出的是,三銳韻語遊戲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孩子們的自主閱讀能力,而不是單純的識字,隨著孩子們學習的進度,閱讀的教學比重逐漸加大,最終把孩子們培養成找書閱讀的良好習慣。全部三銳韻語遊戲教學按北美周末中文學校的學時,大約三年即可完成。試想,如果孩子5歲開始業餘學習中文,到七、八歲時可掌握2500常用字,正常閱讀一般的文章而沒有太多的生字,其成就感可想而知了;而且到孩子們上高中前的這一段時間,孩子們的中文水平能學到什麽程度,通過閱讀而學到什麽深度的各科知識,隻有通過將來的教學實踐來驗證了。

希林UIC中文學校的孫方敏老師是具有十數年北美華文教育經驗的老師,由於三銳韻語遊戲教學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與我們慣用的“聽、說、讀、寫”基本上完全不同,剛開始接手實驗班時所遇到的困難是常人想象不到的。從轉變傳統教學概念和理念,到如何改變教學手段、方法,以致如何根據孩子們的生理特點恰到好處地掌握三銳韻語遊戲教學的步驟、教學環節和教學進度,孫方敏老師都付出了極大的心血和辛勞。由於三銳韻語遊戲教學要融入北美周末中文學校的教育體係,在教學中各方麵還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改進,孫老師根據自己長期積累的教學經驗及時做出改進和調整,使教學過程一步一腳印穩步前進。年初在中國國務院僑辦舉行的《2008年中國知識競賽》中,實驗班的柯佳林、郭凱昊兩位小朋友也參加了考試,據現場觀察,兩位小朋友完全不是靠背誦來答題,而是靠閱讀答題,郭凱昊同學還在大約半小時就答完了所有的題,隻是在監考老師的堅持下,留下來複查試卷。他們都是才學了不到兩年的中文,相信他們也在最小歲數的參賽者之中。他們倆都得到了屬於及格的鼓勵獎。現在三銳韻語遊戲教學實驗班的教學,孫老師已熟知如何教,輕鬆自如;孩子們知道怎麽學,瀟灑超脫;識字教學步驟一環扣一環,識十六生字一氣嗬成,閱讀部分中孩子們一字一句,發音地道,很字正腔圓了。由於時至今日教學過程不再需要遊戲教學內容,孫老師適時加入書寫的教學內容,一邊學筆劃,一邊練寫字,孩子們“聽”沒問題了,又學、認了2100多生字了,所以一筆一劃寫出來的字端端正正,少有倒下筆,更不是我們常見的“畫”字。根據教學進度,孫老師準備還要在以後適當時期加進漢語拚音的內容和查字典的內容,這樣到孩子們結束三銳韻語遊戲的教學後,不僅具備了自主閱讀的能力,還具備了完全、自主的“寫”的基礎。可以預見,隨著教學實踐的深入,我們北美的周末中文學校作為整體,盡早跟AP中文或者漢語水平考試接口已不再是天方夜譚、高不可攀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