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天:作天國之路的客旅
清早六點起床,照導遊的計劃,七點上車,正式開始出埃及的行動。今天的目的是考察出埃及的四十二站的頭幾個重點,最後到達西奈山的旅館The Morgenland。當年,摩西他們清早三四點就連夜起行,而相比之下,我們已經挺晚了。可是我們將以車代步,用十三小時的速度代替摩西他們的三個月進到西奈山。
當以色列民眾離開尼羅河的下遊歌珊地,向沙漠的礦野走去時,他們並不都情願離開,甚至他們都不知道擺在前麵的曠野是怎麽樣的!當我們驅車一路走過之後,實在發現曠野的道路和日子是如此的艱苦單調。除了一條公路外,盡是遍地的黃沙,浩大的平原。這個時候,我們才體會道到為什麽以色列民那麽容易發怨言。他們在肥襖的歌珊地習慣了綠樹成蔭的環境,饑渴毫無缺乏的日子。若是他們沒有埋怨,他們就真的勝過肉體了。隻是現實的嚴峻一直在考驗著天路的客旅,無論是當年的以色列民,還是活在現代化社會的我們。麵對眼見的難處時,我們不能不發出感歎。不但是對著眼前的曠野,同樣對著身邊的人們。
我們不知道摩西走過紅海的具體位置,我們的汽車則是穿過了蘇伊士運河下的隧道。這條運河是五十年前由埃及,法國和英國共同建造,共同分享盈利的。它將地中海和紅海聯通起來,打打縮短了去印度的航線。如今運河兩岸都由士兵把守,運河上的貿易已經成為埃及的第一收入,排在旅遊棉花等創收的前麵。就這樣,我們輕鬆地過了紅海,進入西奈半島。照聖經記載,摩西過紅海後的第一月,到達無水的瑪拉,第二個月到達有泉水和棕櫚的以琳。我們親自來到瑪拉,雖不能知道看見的兩口井是否是摩西的井,但在下一站的以琳,我們確實看到了水的存在和多處的棕櫚樹。我們站在樹蔭下都了有關的經文,又一同 唱了首聖詩"我已經決定"。顯然,出埃及的記載是真實的曆史事實,不隻是聖經的記載,還有埃及地理和民族的印證。雖然以色民發過怨言,神豈不也借著它提醒我們每一位天路客神的真實,信實和慈愛嗎?
貝都因人是埃及的遊牧民族,從瑪拉到以林都看到他們的身影。大都沒有像樣的居所,要麽是簡陋的土房,要麽就隻是幾片樹枝和布片圍起來的遮蓋,連帳篷都不如。男人牧養少許羊群家禽,女人依然黑紗遮蓋,擺攤賣首飾禮物。孩子們遊玩周圍,沒有任何教育。常向糾纏過往的遊客要錢,要巧克力,搞的遊客有些煩躁。人若對著他們照相,這人就得付錢給他們。盡管如此簡陋的條件和單調的生活,他們過的很愉快,似乎不帶憂愁,一代一代地繁衍地生息。據說這個民族還很人道,陌生的客人若在他們那裏迷失了路,他們會接待客人三天,不問客人問題。這讓我想起亞伯拉罕在摩利的橡樹下接待到訪的三行者,他熱情,殷勤地服事客人。他聽從神的吩咐,在地上過寄居的日子,瑪心仰望帶領他的主。我們基督徒是否也看自己為寄居的旅客?把世界當作自己人生之旅的一個驛站,滿心仰望我們的主耶穌作引導和供應,不帶憂慮地度過每一天,朝著他的目的地遊走?
順著紅海的東岸向南行,我們到達利非訂。從那之後,我們看到不很高大的山嶺,摩西就是在這樣的山頭上舉手與亞瑪列人打仗的。人已經不再留下任何的痕跡,但江山依舊見證著曆史。山腳下的大平原看上去足以容納三百萬人的列隊和行軍。隨著靠近西奈半島的最南端,我們看見岩石組成的山脈成了主體景象。因為改道的緣故,我們沒走內陸公路,直接進入西奈山,而是繼續朝南進入了海灣。我們極為驚訝地發現那裏坐落著一處美麗的海濱度假村。導遊把我們安排在一家五星級的意大利賓館歇息。在臨海的後院,我們漫步在花叢建築中間,穿梭在身著泳裝的意大利遊客麵前,在紅海的水邊輕鬆愉快地欣賞著四圍的景色,然後美滿地享用了意大利晚餐。感謝神賜給的意外驚喜。作為旅客的我們又乘車三小時後,平安到達了目的地!
Sent from my iPad
第五天:上西奈山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37675/201205/1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