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契機-按照聖經引導青少年(三 家庭的意義)
(2009-02-23 09:41:23)
下一個
青春的契機--按照聖經引導青少年
A Biblical Guide to Parenting Teens
by: Paul David Tripp
成人主日學老師: 2/15/09
第三講 家庭的意義
家庭是上帝設立的最初的課堂
第一代以色列民就開始忘記上帝的存在,開始拜偶像,他們的第二代就已經忘記“瘟疫之災,過紅海,磐石出水,天降嗎哪等奇妙神跡。不是先知怠忽職守,不是牧者長老沒盡本分,而是沒有盡到上帝所指示的義務與職責。/上帝的心意是:家庭是上帝設立教導真理最基本的學習場所。服膺真理,謹受遵行,我們在世就得以享福,日子就得以長久。/要殷勤教育你的兒女,無論是座在家裏,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與孩子朝夕相處,沒有什麽能比父母與子女接觸機會更頻繁,也沒有什麽地方比家庭更適合作孩子學習上帝話語的教室。/上床睡覺時,早晨起床時,下午放學時,接送孩子在車上時,我們都在做什麽呐?/父母本應當是兒女生活中最佳的導師。在廚房,在臥室,在陽台,無數的問題需要提出,評估,說明和討論/上帝最初設立家庭製度的心意,就是讓家庭成為孩子最重要最基礎的課堂。上帝呼召父母作為孩子們最重要的生活導師。/讓我們家庭成為孩子最重要教育場所,超過上帝對父母其它職分的呼召,因為家庭是上帝在世上救贖工作中一個重要陣地。/當小孩子問電線杆是上帝創造的嗎,當青春期女兒在浴室裏抱怨自己長的太醜,父母如何解答,幫助,關懷,引領他們。
了解自己的學生
自己是上帝手中的器皿,家庭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學習場所,我們是受上帝的差遣做孩子身邊隨時的導師。/好的導師對教材要了如指掌,對學生要如數家珍。
1。孩子是上帝的產業
孩子誕生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孩子能夠與上帝建立個人的親密關係,孩子是被造,是為了讓他活出有智慧,懂得去愛,服事,明白和體貼上帝旨意的生活/孩子被造不是為了要他過獨立自主,以自我為中心,自給自足,自私自利或自己為大的日子。而是為了要在行住坐臥,心思意念,舉止言行都要敬畏和順服上帝的旨意。(太22:37-38)孩子定義身份最基本原則。/如果我們孩子不能歡喜情願順服上帝的美意,他們將會被其它的人,事,物所牽絆和奴役。他們不去服事和敬拜上帝,就會服事敬拜偶像和假神(羅1:18-32)。/孩子天生是敬拜的追求者,他們的思想,行為,生活模式都會所敬拜的對象左右和操縱/要讓孩子知道他們是上帝的產業,上帝是他們唯一敬拜的對象,他們一言一行都是直接對上帝負責,而不是追隨敬拜其他的偶像和假神,滿足自己許多私欲的念頭。
2。孩子是社會群體的產業
孩子被造除了要建立與上帝親密關係以外,還要建立與人的和睦關係“要愛人如己“/上帝非常重視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的關係,人生的目標不隻是為自己的健康快樂滿足,還要為了其他和我們同樣生活在以上帝旨意為中心的群體。/孩子一生下來,他就與周遭的人有,一個道德上的神聖使命。孩子誕生是為了去愛,而且要愛人如己,這個上帝的呼召,對孩子不是順服就是悖逆,沒有中間地帶。/我們都是滿身罪性的罪人(一群孩子麵對誰拿最後一塊巧克力甜圈的例子),要去行善,去愛人違反我們的自然天性,要在後天經過努力學習,才能達到上帝的目標,這學習的功課必須從小開始,從家庭開始學。/“愛人如己”這個戒命仿佛與我們人性中每個罪的元素唱著反調,孩子以自我為中心好像呼吸一樣自然。幼兒園裏孩子天生就會去打人,嫉妒,說壞話,害人受罰,誇口炫耀自己,吹噓,與人爭奪。要經過老師的多少次訓練和教導才能把他們轉變成願意彼此學習相愛的好朋友。/作為父母要看到,孩子是上帝創造社會群體裏的產業,必須學習如何彼此相愛,和睦相處,否則就成為自私自利,崇拜自我的人。
3。孩子是個解說翻譯員
聖經裏談到真理和邪惡,智慧和愚拙,信心和軟弱,啟示和傳統光明和黑暗,善與惡等等,上帝讓我們看到對於生活,我們有對與錯兩種完全相反的的看法,青少年的世界觀,決定了他去行和過怎樣的生活。/孩子在他們日常生活中會為每件事情尋求合理化的解釋來自圓其說。他們詮釋事物的基點並非根據事實的真相,而是根據他們所體會到的感受。比如女兒說“有人偷了我的書包”,其實她是在為自己找不到書包而推卸責任,我們應該如何幫助她認識到她自己裏麵的罪性。我們要根據聖經來幫助他們詮釋生活的意義。/我們孩子好像人類最初的亞當和夏娃,他們分辨真假善惡的觀念要靠上帝來詮釋,而不是蛇來詮釋。我們不僅要讓孩子自由說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並且要設法講聖經的真理紮根於他們的思想與生活中。/我們在每天世俗生活中與孩子相處,籍這些瑣碎小事教導孩子從上帝和聖經角度來看待每一件事。/我們要善於做最好的傾聽者,並對孩子提出適當的問題,這些發生在家庭生活中的對話都會左右和影響他們對於生命意義的根本認知和看法。
4。行為取決於心
家長們總是想盡法子讓孩子們去做“對”的事情,他們去控製,去指揮,去左右孩子的思想行為。對成績沒考好的孩子PAUL,我們會簡單剝奪看電視,打遊戲,玩電腦的權力,直到成績再上去。表麵上看這種規範是對的,但事實上這種手段能不能改變孩子的心思意念,他們為什麽沒考好?僅僅是因為貪玩嗎?為什麽要他們考好?是為了麵子?為了前“錢”途?/要教育他們自己是上帝所使用的器皿,讓他們打心底願意去行出合乎上帝心意的美好行為,讓他們有自覺自願在行事為人榮耀上帝的心願。我們不隻是要糾正孩子的行為,更重要是要去牧養孩子的心靈。靠著上帝的大能去探索孩子的心靈世界,去發現為什麽象PAUL這麽聰明的孩子會得到這麽壞的成績,為什麽他寧可用做功課的時間去做別的事情。為什麽他會覺得不必負起自己功課的責任而心安理得。/我們工作的重點是和孩子心靈的溝通與轉變。如果我們隻著眼改變孩子外在的壞行為,而沒有改變他的內心,就像用訂書機把好蘋果訂在壞蘋果樹上一樣,能光鮮久呐?/我們的終極目標是讓上帝來掌管我們孩子的心思意念。我們不能滿足僅止於表麵功夫的,用釘子定上去的,被壓抑控製於一時的好行為。要認真從聖經角度來了解孩子的屬靈光景,來輔導教養自己的孩子。
家庭是上帝所設定的最主要的教育場所,是一個隨時隨地能有效實現與運用聖經真理的地方,而父母則是上帝特別呼召的,擔任孩子最主要的教師。
經文引用:
士師記二章6-15節:“10節--不知道耶和華,也不知道耶和華為以色列民所行的事。
申命記地六章:”
馬太福音二十二章37-38節:“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這是戒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是要愛人如己。”
路加福音六章43-45節:“因為沒有好樹結壞果子,也沒有壞數結好果子,凡樹木看果子就可以認出它來。人不是從荊棘上摘無花果,也不是從蒺藜裏摘葡萄。善人從他心裏所存的善,就發出善來,惡人從他心裏所存的惡,就發出惡來,因為心裏所充滿的,口裏就說出來。“
問題討論:
1。誰是我們孩子心中伊甸園的蛇?
2。我們曾經是怎樣為了“對”的事情,去控製,指揮,左右孩子思想和行為的?到了什麽時候,我們發現他們不再接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