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onioVivaldi-ConcertoforFourViolinsno.10op.3Whyishegreat?Hedevelopedaworkingmodelforthesolo..."> AntonioVivaldi-ConcertoforFourViolinsno.10op.3Whyishegreat?Hedevelopedaworkingmodelforthesolo..." /> 50位西方偉大的作曲家(15)Antonio Vivaldi(1678-1741) - 博客 | 文學城
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50位西方偉大的作曲家(15)Antonio Vivaldi(1678-1741)

(2010-07-30 07:12:32) 下一個



Antonio Vivaldi - Concerto for Four Violins no.10 op.3


Why is he great? He developed a working model for the solo concerto that survived for nearly tow centuries.

What’s his story?
Vivaldi's vast output includes an astounding 500 concertos, 86solo and trio sonatas, some 46 opera and a substantial quantity of vocal music. He was one of the first glamorous virtuosos in the Liszt mould and the exuberance of his writing led directly to paganini's pyrotechnics;

Defining works:The Four Seansons; Gloria; Lute Concerto in D; 'L'estro armonico' Op.3
( Classicfm)

二十世紀人們才開始重新認識巴洛克音樂,重新認識維瓦爾第......

安東尼奧 維瓦爾第(Antonio Vivaldi) 是巴洛克時期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小提琴家。他出生在威尼斯一個普通樂師的家庭裏。維瓦爾第的父親是威尼斯聖馬可教堂樂隊的小提琴手。幼年的維瓦爾第成長在威尼斯濃鬱的音樂文化氛圍裏,顯示出非凡的音樂才能,到十歲時,他已經能代替父親在教堂裏演奏了。十八世紀初的一本威尼斯旅遊手冊中記載:“……最佳小提琴手巴蒂斯特 維瓦爾第和他的兒子安東尼奧 維瓦爾第”的詞句。二十世紀,人們開始重新認識巴洛克音樂。當在複興巴赫的運動中發現維瓦爾第對他耐人尋味的影響時,音樂界開始關注這位大師,他的音樂魅力也越來越多地被揭示出來。1978年在他誕辰300周年之際,一塊紀念銘牌在公墓舊址--維也納理工大學揭幕,表達了人們對他的懷念與崇敬。發光的未必是金子,而真金即使蒙塵多年,也依然是閃閃發光的。
人物生平
  維瓦爾第十五歲受戒,1703年領受神職,但當時這並不表示他已當神父,隻是為了稍微提高一下自己的社會地位。當他18歲時接受更高一級的聖職(副助祭)時,維瓦爾第才力下心當神職人員。他在附近的兩個教區接受了神職教育(神學)並畢業。25歲時,維瓦爾第成為神父。由於他生有一頭紅發,人們都稱他為“紅發神父”。接著他就當上了S. Maria della Pietà教堂的神甫,並且在教堂屬下的女童音樂學院中當小提琴教師。在維瓦爾第的悉心指導下,孤兒院樂隊和唱詩班的水平蒸蒸日上,他本人作為一個作曲家和小提琴演奏家的聲望也越過了阿爾卑斯山,一些愛好音樂的貴族千裏迢迢來到威尼斯,隻是為了聆聽他演奏小提琴。在維瓦爾第任教近四十年的時間裏,大量音樂作品源源不斷的從他的鵝毛筆端流淌出來,最出色的還是他以富於民間色彩和生活氣息著稱的器樂作品。他一生寫了近500首協奏曲和73首奏鳴曲,此外,還作有歌劇十餘部,以及康塔塔、經文歌等。其中相當一部分在他在世時就出版了,包括他的最著名的作品小提琴協奏曲《四季》。
  維瓦爾第在1704年開始作曲,第一部作品出版於1705年,是一組12首三重奏奏鳴曲。 1713年完成了第一部歌劇《奧托尼在維拉》(Ottone in Villa)。從此他把自己看作歌劇作家,盡管很多人仍然認為他是小提琴家,他一生創作了近50部歌劇,其中存世的僅有21部,而且不少隻是片段。而他創作最多的還是協奏曲,人們公認他對協奏曲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一生寫了數百部這類作品,大部分是小提琴協奏曲。最著名的是 Op.8,其中前四首即眾所周知的《四季》,常被單獨演奏;第五首《海上風暴》、第六首《愉悅》及第十首《狩獵》也都非常有意境,充滿了巴洛克的一貫風格。意大利文藝複興以來積澱的深厚的人文主義傳統,使維瓦爾第的作品洋溢著清純的氣息,如同亞平寧半島的陽光,給人以溫暖和快樂。由於有一支聽命於他的樂隊,維瓦爾第大膽地進行試驗和創新,他的協奏曲幾乎囊括了當時所有的主流樂器的組合。他的天才創作大大豐富了協奏曲的表現手法,其小提琴高把位的運用也為日後的炫技技術的發展作了鋪墊。巴赫對他欽佩有加,早在魏瑪時期就改編過他的幾部協奏曲。維瓦爾第清純甜美的意大利風格對巴赫音樂風格的形成有不小的影響。
  維瓦爾第1741年7月28日逝世於維也納,這時候他的聲名已去,默默無聞。此後的一百多年,他的名字也一直沒有被引起更多的注意。直到20世紀,隨著人們對巴洛克音樂的重新認識,他那些卓越的曲作才再一次受到關注,他本人也被評價為與巴赫、亨德爾同樣重要的巴洛克早期作曲家。他的音樂天才啟迪了後來的巴洛克大音樂家,尤其是他豐富的作品和新穎的、科學的歌劇創作方法,刺激了現代意大利作曲家的好奇心。由於意大利從文藝複興以來積澱了深厚的人文主義傳統,因此維瓦爾第的作品裏並沒有太多的神跡,而是經常洋溢著清純的氣息,就像亞平寧半島的陽光一樣,給人以溫暖和快樂。遠在德國的巴赫對他也欽佩有加,早在魏瑪時期巴赫就曾改編過他的幾部協奏曲。維瓦爾第青純甜美的意大利風格對巴赫音樂風格的形成有不小的影響,即使是在巴赫後來的《勃蘭登堡協奏曲》裏,也有維瓦爾第的影子。十八世紀中葉,歐洲音樂正經曆著一次巨大的變革,巴洛克時代複雜費解的複調音樂正逐漸被單純自然的主調音樂所取代,巴洛克晚期的三位大師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亨德爾順應了這種變化,依然還是音樂生活的中心人物;而維瓦爾第(也包括巴赫)沒能適應這種變化,聽眾對他的音樂失去了興趣。1740年,維瓦爾第前往維也納,投奔早年賞識他的查理六世皇帝。可幾個月皇帝死去,失去依靠的維瓦爾第窮困潦倒,一病不起,1741年終於客死在維也納。他死去的當天就被草草埋葬在聖查爾斯教堂貧民公墓,與他同時埋葬的人中還有被處決的罪犯。幾十年後公墓廢棄,後人再也無法找到他的遺骨。就這樣,維瓦爾第清風一樣的走了,留下的隻有清風一般的音樂。
  二十世紀,人們開始重新認識巴洛克音樂。當在複興巴赫的運動中發現維瓦爾第對他耐人尋味的影響時,音樂界開始關注這位大師,他的音樂魅力也越來越多的被揭示出來。1978年在他誕辰300周年之際,一塊紀念銘牌在公墓舊址--維也納理工大學揭幕,表達了人們對他的懷念與崇敬。發光的未必是金子,而真金即使蒙塵多年,也依然是閃閃發光的。
(verycd)

維瓦爾第的漫畫,P.L.Ghezzi(1723)

安東尼奧·盧奇奧·維瓦爾第(意大利語Antonio Lucio Vivaldi1678341741728),昵稱Il Prete Rosso(紅發神父),是一位意大利神父巴洛克音樂作曲家,同時還是一名小提琴演奏家。其最著名的作品為《四季》。 

 生平

維瓦爾第的父親喬瓦尼·巴蒂斯塔·維瓦爾第(Giovanni Battista Vivaldi1655-1736)十歲的時候離開布雷西亞到威尼斯,並在那裏成為一名理發師。他和當地姑娘卡米拉·卡裏吉奧於1676年結婚,育有9個孩子。安東尼奧為長,其出生當天據說還出現了地震。1685年喬瓦尼成為聖馬可大教堂的小提琴手;他是一個成功的小提琴手,並且因為其西西裏亞聯會會員的身份,在威尼斯的音樂界迅速贏得名聲,還被認為是一名出色的炫技小提琴家。安東尼奧自小就不輸其父,年紀輕輕就能代替父親上演。他的音樂理論可能來自於喬瓦尼·列堅齊(Giovanni Legrenzi)。但這又顯得不太可能,因為列堅齊在1690年去世,當時維瓦爾第才12歲。 

維瓦爾第在15歲的時候即行剃發並且接受了首次世俗聖職儀式,但當時這並不表示他已當神父,隻是為了稍微提高一下自己的社會地位。當他18歲時接受更高一級的聖職(副助祭)時,維瓦爾第才立下心當神職人員。他在附近的兩個教區接受了神職教育(神學)並畢業。25歲時,維瓦爾第成為神父。接著他就當上了S. Maria della Pietà教堂的神父,並且在教堂屬下的女童音樂學院中當小提琴教師。 

維瓦爾第在那裏讀了一年半的追思彌撒之後就永遠放棄了神職工作,但他依然持有神父的地位。在後來的一封信中他寫到自己是因為健康狀況而辭去教堂職務的(他寫到“strettezza di petto”,意為胸悶,可能為心絞痛,也可能是哮喘)。但最近研究表明,他可能是出於個人原因,或心理方麵的不適。一方麵他的作曲工作讓他沒有時間去分心,另一方麵教堂職務帶來的收入對他來說也不是那麽的重要了。根據他在威尼斯的皮耶塔醫院(Ospedale della Pietà)的收入單據來看,維瓦爾第在此之後不但是小提琴,還是抒情維奧爾琴跟大提琴教師。還有軼聞說道他還演奏羽管鍵琴。 

他從父親那邊遺傳得來的頭發顏色使得他被稱為“紅發神父”。很多威尼斯人不曉得維瓦爾第,卻知道紅發神父。 

維瓦爾第指導著Ospedale della Pietà的少女樂團,開始作為不同弦樂組的教師,後來則是代理指揮。樂團很快就贏得了美名,吸引了很多意大利的旅遊人士前來。而維瓦爾第的小提琴協奏曲和奏鳴曲就是大部分為Ospedale而寫的,作為宗教儀式上的配樂。維瓦爾第在這個職務上一直服務到1716年(其中有一段時間間斷17092月到17119月)。接著他就被任命為“Maestro dei concerti”(音樂會大師)。 

在威尼斯發表兩部奏鳴曲集(12首三重奏鳴曲 op.1 12首小提琴奏鳴曲 op.2 17051709年付梓)之後,維瓦爾第發表了協奏曲集“L'Estro armonico”(和聲的靈感)op.31711年印製),這部作品為他贏得了歐洲範圍內的名聲。直到1729年他共寫有12部曲集,打op.3後都在阿姆斯特丹印製。其中有12首協奏曲 op.81725Il cimento dell'armonia e dell'inventione(和聲與創作之爭),當中前四首即是著名的“Le quattro stagioni”(四季)。

早在Ospedale della Pietà任職時維瓦爾第就已經開始了歌劇創作,其第一部歌劇Ottone in villa1713年在維琴察首演,之後到173926年間他寫有歌劇達50部。在此之後,維瓦爾第除了Ospedale della Pietà的職位外,日益頻繁地擔任維琴察聖安格洛劇院的主持。 

後來在威尼斯維瓦爾第有了爭執,他決定1718年遷到曼圖亞,供職於地主飛利浦·馮·黑森·達姆斯塔德(1671-1739路德維希六世之子,伊麗莎白·阿瑪莉(Elisabeth Amalie)之侄,也就是斐迪南三世之妻埃列諾拉(Vgl. Titelblätter zu den Opuswerken X und XII: ...S.A.S.Il. Sig'r Principe Filippo Langravio d'Hassia Darmstadt”)的母親。他在那裏主要是當音樂會主持和創作歌劇。1721年他多次在羅馬逗留,兩次在教宗麵前演奏,因此贏得了大量的歌劇和宗教音樂的委托。1726年他以聖安格洛劇院音樂總監的身份返回威尼斯。這一次,身為作曲家和提琴演奏家的他在那裏贏得了全歐洲人的敬仰,甚至是很多音樂家朝聖的對象。在此期間他認識了16歲的女歌手Anna Giró,後者陪伴他進行遊曆。 

1730年左右他發生了風格轉變,從以前的巴洛克風格轉到優雅的風格,但這種風格的作品卻不怎麽受歡迎。因此維瓦爾第在63歲的時候遷往維也納,想尋求查理六世的支持。但查理六世卻於174010月去世。當時維瓦爾第的健康也不見得比國王強多少,到達維也納後一個月即1741728日,他就逝世了。這位名滿天下的作曲家就這樣無聲無息的過世了,他的簡陋的墓地位於卡林迪亞,現在維也納技術大學卡爾廣場)之所在。 

直到1940年,維瓦爾第的作品才被重新發掘。法國音樂研究員馬克·賓舍利和其他收藏家在20世紀3040年代買了大量的手稿。這些手稿被藏在城堡和寺院等地超過200年。賓舍利嚐試為維瓦爾第的作品編號,但根據進一步的研究和新發現的作品來看,這套目錄並不完備。另有一套目錄,是由安東尼奧·凡納(F)編製的。丹麥音樂科學家彼得·旅昂*1937)在 1973年發表了一套更新的目錄,即Ryom-Verzeichnis(縮寫 RV),代替前兩套成為目前流通的維瓦爾第作品編號目錄。 

音樂

維瓦爾第近500部協奏曲中有超過241部是為小提琴獨奏而寫的。他其次最喜歡巴鬆管,寫有39部協奏曲。其他則是為不同的木管樂器,少部分為大提琴而寫的。其中還有為抒情維奧爾琴曼陀林而寫的作品。與傳統相符的是,他協奏曲很多要求一把或多把小提琴獨奏。約70部協奏曲是為兩把或多把小提琴獨奏而寫的,組合多樣,甚至在協奏曲RV 555中獨奏組擴展至16人。

維瓦爾第將獨奏協奏曲變成了巴洛克音樂的最佳表現形式,他還將三樂章作品帶往成熟。在快速的開始或終末樂章他還獨創的引入了重複樂段,樂隊不停重複一個音樂橋段,每次轉換成不同樂器,樂曲顯得自由多角度。而維瓦爾第作品的慢樂章則以悠揚如歌的旋律著稱。

其他還有55部的伴奏協奏曲(“無獨奏協奏曲”)和近21室內協奏曲(“無樂隊協奏曲”),可看出作曲家對協奏曲這種形式的多番嚐試。後人也有稱他為[協奏曲之王] 

維瓦爾第的影響力不但在北意大利,在德國也可見。約翰·喬治·匹森德在宮廷中就應用了維瓦爾第的技術。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風格在維瓦爾第的影響下向更深層次發展。還有,巴赫還改變了維瓦爾第不少作品用於羽管鍵琴和管風琴演奏。 

作品

以下的作品在維瓦爾第生前就已發表,大部分在阿姆斯特丹。這些作品可能在付梓之前已存放超過十年。

Op. 1: 12 三重奏鳴曲,為2小提琴和低音提琴而作(1705 

Op. 2: 12 為小提琴和低音提琴而寫的奏鳴曲(1709 

Op. 3: 12 小提琴協奏曲“L'estro armonico”(為 14 把獨奏小提琴和管弦樂隊而作)(1711 

Op. 4: 12 小提琴協奏曲“La Stravaganza”(1712 

Op. 5: 6 首奏鳴曲,為12把小提琴而寫(1716 

Op. 6: 6 小提琴協奏曲(1716 

Op. 7: 12 小提琴和雙簧管協奏曲(1717 

Op. 8: 12 小提琴協奏曲“Il cimento dell'armonia e dell'inventione”(1725 

(其中四個樂章常被獨立出來演奏,即四季 (維瓦爾第)協奏曲)

Op. 9: 12 小提琴協奏曲“La Cetra”(1727 

Op. 10: 6 橫笛協奏曲(1728 

Op. 11: 6 小提琴和雙簧管協奏曲(1729 

Op. 12: 6 小提琴協奏曲(1729 

Op. 13: 6 橫笛和低音提琴奏鳴曲“Il Pastor Fido”(1729)¹ 

Op. 14: 12 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鳴曲(1737 

關於Op. 13的著作權:
該作品的作者並未完全證實,作品發表時是以標題Paris am 17. April 1737, erschienen im Verlag M. Boivin rue St. Honoré à règle d'or/ Il Pastor Fido pour la Musette, Vièle, Flûte, Hautbois, Violon, avec la Basse Continue, del Sig' Antonio Vivaldi, opera XIII /Avec le privilège du roi.出現的。作品雖在維瓦爾第生前出版,但其中可看到很多法國音樂的元素。18世紀,經常發生出版商未經作曲家同意就將其他人的作品揉合到著名作曲家名下,以達到更佳銷售的目的。法國音樂家尼古拉·切德維勒可能是該作品的作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