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燕咿

男人生命的最高點,就是當他抱上自己的第一個兒子的時候!?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大選,大選,大選(之一、英國)

(2008-11-09 19:45:51) 下一個

一、英國

“Thatcher's gone, rejoice!”一條大橫幅出現在曼徹斯特大學學生會樓上。我當即拍了張照片。不過並不太領悟那句話的含義。什麽叫撒切爾“走”了?直到回到宿舍樓,我才確知一代風雲人物撒切爾夫人辭職了,英國曆史剛剛翻過了一頁!一位同學這樣說:將來,我會告訴後人,我曾經生活在撒切爾時代!

首相下台了,那怎麽選舉新首相呢?我很想知道。電視看不太明白,就找來了報紙。選舉是有一個,但不是我想象的大選,參加者隻有議會下院即眾議院的保守黨議員。梅傑在這個選舉中脫穎而出成為新首相。

撒切爾夫人第三次連任首相的上次英國大選發生在1987年。英國的規矩是下次大選必須在5年內舉行,具體日期由首相決定。梅傑接任後不久就開始麵臨宣布大選的壓力。經濟狀態不好,所以他遲遲沒有宣布大選。後來實在不能再拖了,梅傑這才宣布大選將在一個月後舉行。

就一個月?當時美國那邊克林頓早就開始了競選,可他們離選舉日還有大半年呢!這英國效率這麽高?原來,他們不像美國人那樣要選總統、選參眾兩院,他們隻選眾議員,或者叫下院議員。當選議員最多的那個黨贏得首相位置。政府閣員也出自這個黨的議員。他們也有相當於美國參議院的上院,但其成員是任命的。

這是我第一次見識西方大選,感覺很興奮。印象最深的是街上的競選廣告,往往占滿一堵牆。一邊是保守黨的“You can't trust Labour”,其中“L”用的是英國初學開車必須掛的紅色“L”牌。另一邊是工黨的,讓梅傑和他的財政大臣躲在防禦工事後麵,聲辯“This is not our recession”。

曾去過曼城那個供遊客玩的模擬的英國議會下院。電視上更是看得眼熟。下院中間有張長桌子,一邊是執政黨議員,一邊是反對黨議員。大家都坐在沒扶手的長椅子上。首相或反對黨領袖輪流站起來走到長桌前發言。發言過程中,大家不時叫好或起哄,看上去熱鬧有趣。如果你是第三黨的領袖,則隻從後排座位發言。

當時反對黨,也就是工黨的領袖是金諾克。經濟衰退時執政黨總是理虧,所以民意調查工黨領先不少。金諾克發言時顯得氣勢十足。他的工會領袖似的形象總讓我聯想起曼城街頭那些“社會主義工人”的傳單。

一向被媒體譏笑為“沒有性格”的梅傑,在這次大選中的表現出乎眾人所料。他模仿海德公園的集會方式,在街頭和商場站在所謂的“肥皂箱”上向選民發表演講。保守黨吃準了英國人不會接受高稅率,不會接受金諾克。他們的努力在選舉前奏效,民意調查結果在最後一天戲劇性地拉平了。

1992年4月9號選舉日,“太陽報”在頭版登載:“如果金諾克今天贏了,請最後一位離開英國的人把燈關上”。這份報紙最大的特色是第三版的無上裝女郎。但在英國其銷量和影響並不遜於“衛報”、“泰晤士報”那些經典報紙。據說“太陽報”刻薄的立場宣示進一步改變了選民意向。當晚各個選區結果陸續播出,電視上代表保守黨的蘭色火炬不斷閃現,顯然壓倒了代表工黨的紅玫瑰。其它黨的標誌,比如代表自由民主黨的黃鴿子,隻能偶爾出現一下。最終保守黨在下院席位過半,梅傑得以成功連任。

這次選舉的一個意外結果是保守黨主席在他的選區落選,失去了進入政府的資格。他是選舉功臣,不能虧待,於是他有機會成為中國人熟知的人物:末代港督彭定康。

我對英國政治知之甚少,隻是感到保守黨連任或許對經濟有利。但一聊天卻發現許多人反應強烈。導師戴維氣呼呼地說,這保守黨憑著百分之四十的選票掌權十幾年,不是跟一黨專製一樣了嗎?朋友阿麗森告訴我,聽到選舉結果她難過得哭了,為什麽這麽差勁的政府卻換不掉?她甚至說如果下次保守黨再勝就移民離開英國。

敗選後,史密斯取代金諾克成了工黨新領袖。他看上去精明穩重多了,可惜兩年後就因心髒病猝然去世。布萊爾雄姿英發如新星升起。他領導的工黨在1997年大選中取勝。當時我已離開英國。不用問,戴維肯定滿意了。阿麗森也不用移民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