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雅圖老吳

友風子雨,明月入懷。
個人資料
吳友明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基因和思想個性的輻射

(2021-08-31 23:37:56) 下一個

  本文來源於知乎網站:http://www.baomahua.com/shoucang/38064.html,標題是我加的。

   國外的家譜,叫做“family tree”,家族樹,和我們的家譜基本是一樣的。在外國,世係表不一定按照嫡係繼承來列表,有時還將女王列在表內,比如英國、柬埔寨等國。人們通過繪製家譜樹,記錄家族成員的相互關係。家譜樹是一種描繪家庭關係的樹狀結構圖,樹中的每個成員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家族起源、家族關係以及其他成員的基礎信息。

    許多複雜的家譜樹經常應用於醫學、係譜學和社會工作當中,被稱為基因家譜圖。我們最常見到國外書麵記載比較古老的譜係,那就是《聖經》中記載的耶穌基督的家譜。就是以耶穌基督為中心,記錄了生下耶穌的以色列曆代先祖,從亞伯拉罕開始到馬利亞為止。從亞伯拉罕到大衛,共有十四代,從大衛到遷至巴比倫的時候,也有十四代,從遷至巴比倫的時候到基督,又有十四代。又記錄從耶穌生下的所有後裔,就是曆世曆代的基督徒。凡生耶穌的直係親屬名單都寫在馬太福音第一章;凡耶穌所生的後裔(即重生的基督徒),因為人數很多,聖經上寫不下,都記在“生命冊”上。把馬太福音第一章與“生命冊”加在一起,即生耶穌的人與耶穌所生的人合在一起,就是完整的耶穌基督的家譜。

    阿德裏安娜·墨菲是馬裏蘭州羅克維爾市格林阿克裏學校7年級一名學生,今天她的社會學的內容是講述家族曆史故事,並繪製出“家族樹”。這是每個美國孩子社會課上都要經曆的課程。

   “家族樹”,顧名思義,就是一棵樹的模樣,家族樹是把祖先設置在底部,後裔就是枝幹,隨著後代不斷繁衍,樹的枝椏就會不斷的發展延伸,枝繁葉茂。這和中國傳統的家譜遷絲圖不同,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化觀念的差異。與中國思想重視傳承不同,西方更重視的是思想和個性的發展。

    國外家譜檔案的利用多年來一直持續升溫,利用家譜檔案的占到利用檔案的一半以上。國外的“家譜”檔案並非國內的“家譜”檔案,國外的家譜檔案的範圍十分廣泛,主要有:1、出生記錄;2、死亡記錄;3、婚姻記錄;4、籍貫和移民記錄;5、財產記錄;6、家庭或家族成員記錄;7、業績記錄;8、其他文獻資料。這與我國的家譜是大相徑庭,完全不是一回事。

    二十世紀日本侵略中國前研究過中國的家譜,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美建交,柴澤民任中國駐美第一任大使,美國人也研究過柴大使的家譜。而NBC電視台有個真人秀的節目叫《你以為你是誰》,專門挖掘明星們的族譜,講述祖先的故事。馬友友(Yo-Yo Ma,1955年10月7日-)是一位大提琴演奏家,為法國出生的華裔美國人,曾獲得多座格萊美獎。對此,美國公共廣播公司特地委托了美國猶太州家譜學會家譜圖書館中國家譜顧問李行遠(Grace Chan)女士來中國尋找馬氏宗譜。這都說明了國外對家譜文化的重視和其重要性。

    我們相信,大多數人都有一個基本願望,即了解他們是誰,他們祖先是從哪裏來的以及他們的祖先有過怎樣的光輝事跡。全球化浪潮讓很多人如同蒲公英,被吹到世界各個角落生長,這加大了人們探索自己是誰、來自哪裏的欲望。

最近博文:?

天涯海角遇知音

我讀《土樓歲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吳友明 回複 悄悄話 原標題:外媒稱中國取名文化悄然改變:兄弟不同姓 延續兩家姓氏

  參考消息網11月14日報道 新媒稱,一孩政策也正悄悄地顛覆中國人幾千年的取名文化。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1月13日報道,曹子烋(10歲)和楊子澄(1歲)兄弟倆,在外人看來,可能會以為他們是同母異父、或雙親離異的兄弟。事實上,他們是同父同母、家庭完整的親兄弟。

  媽媽楊楊(36歲)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我和老公都是獨生子女,當時生第二胎的時候,老公就認為,生孩子對母親來說挺辛苦的,就讓老二隨我姓吧,這樣對我公平點兒,我父母也會高興些。”

  楊楊指出,她父親和兩個叔叔都生了女兒,楊家的香火眼看就要在她這一代熄滅了。她說:“現在我家老二跟我姓、而且又是個男孩,最高興的應該是我爸爸了,可以延續楊家的姓氏。”

  報道稱,依照華人傳統,孩子都隨父姓。一些家庭為了延續香火可以多次生育,直到生下男丁為止。不過,一孩政策也正悄悄地顛覆中國人幾千年的取名文化。

  報道稱,從一孩政策到全麵二孩,重新點燃女方家庭延續香火的希望。

  陳宏(38歲)夫婦都是獨生子女,兩人六年前決定利用“雙獨”政策生第二胎。

  他說:“雖然嶽父嶽母沒明說,但我知道他們心裏肯定希望老二可以跟他們家姓。我也很理解這種心情,畢竟中國傳統的家庭都希望能繼承姓氏。”

  不過,對部分家庭來說,讓孩子跟母親姓始終不是件“光彩”的事。

  不少男性受訪者就表示,子隨母姓傳統上代表女方家庭更強勢,男方會被視為是“上門女婿”,其地位是被矮化的。

  楊楊也說:“我公公婆婆一開始很反對,他們認為兩個孩子不同姓,在外人看來好像是父母離了婚的感覺,他們擔心老二將來上學時,會被同學取笑。”

  也有其他受訪者指出:“如果老大是女兒,隨父親姓了,結果老二是男孩,他們還能接受讓他隨母親姓嗎?”

  對此,陳宏說:“我能接受。畢竟姓氏隻是個符號,孩子跟你的關係還是血緣關係。”

  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研究員李銀河的家庭就是一個例子:她的兩個姐姐都隨父親姓,哥哥和自己則跟媽媽姓。

  李銀河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分析,越來越多家庭願意讓孩子隨媽媽姓,顯示女性在中國社會的地位提升、男女更平等。

  她說:“中國傳統社會是典型父係傳承的男權社會,婚後女方都是‘嫁入’男家。但如今,社會觀念改變,男女婚後實行新居製,夫妻倆單獨成家,而不是女方進入婆家,夫妻共同經營家庭,兩人的地位更平等了。”

  研究人口問題的民間學者何亞福則指出,在西方國家,不僅孩子要隨父親姓,就連一些女性在婚後也會選擇使用丈夫的姓氏,這包括美國民主黨前總統候選人希拉裏、美國前第一夫人米歇爾,和現任美國第一夫人梅拉尼婭等。在一定程度上,中國人在男女平等意識上,比西方國家更開放前衛。

  來自上海的陸琦(35歲)說:“我身邊很多生二孩的父母,都讓孩子分別隨父母姓。或許是文化程度比較高、來自經濟較發達的地區,大家對姓氏的觀念沒那麽封建吧。”

  李銀河則預計,隨著二孩政策全麵放開,一個家庭兩種姓氏的趨勢相信會逐漸普及化。

  從曹家兩兄弟的經曆看來,“一家兩姓”並沒有給他們造成任何不便,也沒有引起社會的異樣眼光。

  10歲的曹子烋說,雖然和弟弟不同姓,但他認為這讓家庭成員更平等,兄弟倆更親近。

  他說:“在學校我的同學也知道我的情況,但他們一點也不覺得奇怪。這很正常,一點問題也沒有。”
吳友明 回複 悄悄話 最近參與家譜的編輯工作,這篇文章很有意義。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