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雅圖老吳

友風子雨,明月入懷。
個人資料
吳友明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陳依範和他的《美國華人史》(六):最愛整潔的美國華人

(2019-08-22 10:43:57) 下一個

【陳依範和他的《美國華人史》(六)】

      這個係列寫了五篇,直到這一篇才開始閱讀第一章:華人移民的先驅。

開篇的導言就讓人耳目一新,陳依範引用了路易斯·J·史特爾曼(Louis J·Stellman )1850年在舊金山寫的一段話:

    每個人都注意到美國華人所表現的平靜、守紀律、愉快和節製。即使跑遍全市,你也找不到一個閑著的“中國人”。他們愛整潔的程度,超過了我看過的其他所有人。

    誰是Louis J·Stellman?我搜索了英文網站,有一位Louis J. Stellman在1906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在舊金山唐人街拍攝了大量照片,但是比陳依範筆下的Louis J·Stellman 晚了一百多年。那麽,陳依範筆下的Louis J·Stellman 到底是不是作家和學者?我想起碼一定是很有影響的作家,否則的話陳不會引用他的話。

     Louis J·Stellman作為一個美國人,對華人的印象之好超出我的意料之外,如果說美國華人“平靜、守紀律、愉快和節製。即使跑遍全市,你也找不到一個閑著的‘中國人’。”這個非常的客觀,現在也是這樣,但是,他說“他們愛整潔的程度,超過了我看過的其他所有人。”這就讓人刮目相看了。

    長期以來,很多美國華埠就以髒亂差聞名於世,早期移民到美國的華人可能也因為貧困而無法整潔,但是在Louis J·Stellman的眼中的舊金山華人,看到的卻是最愛整潔的人。舊金山華埠1840年成立,一直在美國以至整個北美洲華人移民社區的曆史和文化中擔當著重要的角色,是數以千計華人移民抵美後的落腳點和安家之處,Louis J·Stellman寫的一定是華埠的所見所聞。

     但是後來美國華埠為什麽會有髒亂差呢?這不是我關注的話題,我關注的是1850年以前到美國的華人。

   1788年,中國在世界上還是很富強的國家,中國人根本不需要到海外謀生就能過日子, 而且中國人的家庭觀念極強,不會輕易離鄉背井。但是,還是有一些中國人,從廣東登上了一家開往北美的英國商船,到北美成為伐木工。當時,報名的華人遠遠超過限定的名額,所以,這些廣東人是極富有冒險精神的。

   18世紀末,中國那時是如何富強呢?在這本書裏有一段話非常有趣:1790年,乾隆皇帝曾經給英國國王寫過這樣的話:

    我們天朝有各種各樣的豐富物質,而在其所轄之內,並無匱乏。因此,我們無須從外國進口貨物,作為與本國物質的交換。但是,我們天朝的產品,如茶、絲、瓷器,一向為你們和歐洲其他國家所需,我們為了表示友善,特允許你們在廣州設立外貿機構。

   在陳依範的筆下,1850年以前來美國的華人,不少是來讀書和貿易的。比如,1847年,一名華人船員駕駛員駕駛著英國人擁有的“耆英號”帆船,進入紐約港口,這艘船在紐約轟動了九天。這位華人駕駛員叫什麽名字?我們不知道,但是我們知道像他那樣有技術有知識的華人先驅,還有不少,比如那一年到美國留學的容閎,後來在美國結婚生子,並在中美兩國擔任過高職。

  是否可以這樣說,18世紀和19世紀初來美國的華人,從“我們的天朝”來到美國,他們的文化素質也比較高,所以,在美國作家Louis J·Stellman的眼裏,他們不僅是勤勞安靜節製,而且整潔。我想這不隻是Louis J·Stellman對美國華人的評價,也是一般美國人對華人的評價。

最近博文:

昨夜雨的回憶 上帝偏愛西雅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吳友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HBW' 的評論 : 回複 'HBW' 的評論 : 天朝其實是含有貶義的,但是乾隆時期的中國,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還是很強大的,除了東南沿海之外,很少人要到海外謀生的。
乾隆的話的意義還在於,以前的曆史記錄沒有看到他這樣的說辭,對研究清代曆史提供一個細節。
吳友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HBW' 的評論 : 你說的問題我暫時不回答,讓大家討論看看。
作者說:1788年,中國在世界上還是很富強的國家,中國人不需要到海外謀生就能過日子。
這種說法值得討論。
HBW 回複 悄悄話 非也,非也。看看清朝時期拍的照片就能比較出當時的西方與中國的差距。皇上的話你也信?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