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雅圖老吳

友風子雨,明月入懷。
個人資料
吳友明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陳依範和他的《美國華人史》(四):和平的使者

(2019-08-01 04:20:00) 下一個

我們在第三篇說過,陳依範寫了介紹中國的書籍如《新大地》,《陳依範先生談今日中國》,《在文化大革命中》等書,這些書可能揭曉他出國的謎底,我們就暫時先放下出國之謎。

   比他的出國之謎更加令我關注的是,他不僅和毛澤東蔣介石有交往,和尼克鬆也有交往。他在【導言】裏說:他到美國講學的時候“當時的尼克鬆總統立刻給我答複和禮遇,要我和他分享有關中國的情況。這些情況或許對他訪問中國的問題上做出的正確決定是有幫助的。”

   陳依範是1971年11月從加州斯坦福大學開始這次巡回講學的,他一共到幾個大學講學,【導言】裏並沒有說。但是,他的講學的影響必定是廣泛的,不然尼克鬆不會答複他和禮遇。可見,在尼克鬆答複他之前,他們之間就有私人交往。我想,尼克鬆訪華的成功,是不是有陳依範的一份功勞?

   不管是不是?我所困惑的是,在中國百度的搜索裏,對陳依範這個人的信息,隻是提到他原來是中國的畫家,對他出國之後的經曆是全部空白,這樣一個對中美友好邦交做出極大貢獻的人物,中國大陸的信息是如此的閉塞。我在第2篇中曾經提到,1987年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就出版了這本書的中文版,是由韓有毅,何勇,鮑川運翻譯的,在這個版本裏,我想不可能把陳依範這部1983年出版的【導言】放進去。而陳依範和尼克鬆交往的經曆,中國大陸的搜索引擎自然就找不了。以中國百度的搜索能力,陳尼之間的交往必定不會錯過。更使我好奇的是,在【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搜索陳依範,居然是一片空白。倒是對陳依範的父親陳友仁有一些介紹。也許我寫了這個係列,對世人了解陳依範有一定的幫助。

   陳依範是移民,我們也是移民。陳依範從“知名學者”身份申請成為“永久居民”,我們中間很多人也是這樣,有各種各樣的學者、專家、博士,我們應該感到慚愧。我們移民之後,有誰能像他那樣,在浩瀚的曆史資料中,創作出一部至今為止最全麵最完整的的美國華人史?(我是這樣認為的)我們來美國,實現了美國夢,生活富裕了,有多少人願意來回味往事,願意了解各種各樣經曆的華人的故事。 美國每個城市都應該有一部華人史,舊紐約華人有嗎?舊金山華人史有嗎?都沒有。

    我曾經去舊金山多次,舊金山中國城有不少百年建築,窗子很小,那是最早的公寓住宅,裏麵沒有洗衣器,有很多廣東人人住在裏麵,已經四五代了。不知道他們有多少故事?我真想有機會去了解一下,寫出他們現在的故事,但最好是那些廣東人的兒孫們自己寫,是怎樣從新世界走出大世界的,寫出不一樣的曆史傑作。

   1983年 陳依範在舊金山創辦美國華人戲劇和表演藝術中心,並任總裁。我很好奇那些四五代廣東人住的百年公寓的故事。我想陳依範寫了那麽多華人的書,一定有所描述,隻是我現在不知道而已。

   陳依範的《美國華人史》是1983年出版的,到現在36年了,足以寫出續集。我相信在美國的華人中,一定會有人來寫出這個續集,也許你沒有能力寫,但是,每個人的經曆都是美國華人史經曆的一頁、一段或是一行。不要怕別人知道你的故事,如果大家把自己的故事藏起來,我們的曆史就沒有故事了。

     陳依範是揮筆寫曆史的巨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人一磚,就蓋成摩天大廈。我們們不僅要寫美國華人的當代史,也要寫華人世界的當代史,我們在海外有更廣闊的寫作天地。

     不久前,我參加一個社群聚會,有位朋友的發言我很讚同,他說:八十年代以來,從中國大陸到美國的華人越來越多,因為一些特定的曆史背景和文化積澱的局限,影響了華人聲音的傳播,美國人對中國大陸的華人還不是很了解。或者是了解很片麵,停留在蔣介石時代的印象裏,這就需要我們去寫他們,增進中美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為中美和平和世界和平做貢獻。隻有美國人真正了解了中國人,中美和平才有希望,世界和平才有希望。

    陳依範已經於1995年離世,我想這也是他生前的願望,為中美和平和世界和平付出其畢生精力。

最近博文:

Costco 的奇怪現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