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雅圖老吳

友風子雨,明月入懷。
個人資料
吳友明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胯下的人生——讀《馬卡賣藥》斷想

(2019-02-08 00:08:03) 下一個

——讀《馬卡賣藥》斷想

在網絡看過很多小說,2010年2月4日發在 CND華夏文摘的一篇短篇小說《馬卡賣藥》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一般說來,寫人物的小說就是要形象具體生動。就短篇小說來看,往往隻是寫人物的幾個小事,表現這個人物的性格,讓人們感受到真實的人和人性。

     這篇小說隻有三千多字,但是從頭到尾都是用具體的形象的生動的文字連接起來的,你幾乎找不到一句抽象的幹巴巴的記敘文字的影子。大家讀下去就會有這個體會。

    寫人物就是要挖掘細微而又具體的典型情節,加以生動細致的描繪,它具體滲透在對人物、景物或場麵描寫之中。《馬卡賣藥》就具備了這些藝術特色。

    例舉幾個例子。

    大家看開頭,馬卡這個名字很有看頭,尤其“胯”那個部位,讓凡人覺得別出心裁。所以,小說虛構的人名往往是煞費苦心的。他在那個現實社會裏的“胯”下生存,非常卑微。

   比如他到縣城辦事,晚上沒地方睡覺,在“候車室。尋到一張上麵有人睡覺、底下卻沒有行李的長椅子,把報紙鋪在長椅下麵水泥地上,縮身進去,側起卷成一個S,書包枕在頭下,書包帶子繞在手腕,車票捏在手心,貼在胸前,睡覺。”

    晚上在椅子下麵的地板睡覺,就是馬卡這個“胯下的人生”。

    寫馬卡的例子很多,但是我想說的是文中的幾個次要人物。

    請大家看第二段的這句長句:生產隊裏陳大爺說馬卡和當年過劉湘軍隊時騎大紅馬那個副官長得一樣。

   這個副官長隻是跑龍套人物,但是有“騎大紅馬”這個細節特征,人物就活躍了。這就是我在前幾天那篇文章中提到的,次要人物,跑龍套人物要抓住人物的特征,有具體的描寫,哪怕是一個簡單的動作。也許你寫那個副官長就是“當年路過的一個軍隊的副官長”,這樣就沒有了人物的特征。

    文中有個次要人物知青幹部寫得非常的簡潔到位:“會議室走出一位知青辦幹部,大個子,國字臉,披黃色軍大衣,像電影裏的演員中叔皇。”其實就三十幾個字而已,也不是很難寫。問題是,我們寫次要人物的時候,往往是不想去挖掘人物的特色,以為沒有必要。

    大家再看文章中寫馬卡的爸爸的經曆:爸爸那年文化革命開始的第二個星期,挨了批鬥,說是暗藏特務,原由是爸爸的大哥跟老蔣去了台灣,在中央研究院做事,留下爸爸當內線。爸爸回家,媽媽喊他吃飯,他說不餓,隻想出去走走,帶著一身幹了的漿糊,半背沒有吹落的標語,走了,永遠走了。隔壁地質隊有人說在米亞羅的森林裏見過他,有人又說他投了河。       

   作者在上麵的一百多個字就把馬卡爸爸的遭遇交代得清清楚楚,而且不乏生動的描寫,如“帶著一身幹了的漿糊,半背沒有吹落的標語,”爸爸的經曆要我來寫的話,一定囉嗦多了,而且不會那樣的生動。

    馬卡的“胯下的人生”是什麽樣子呢?我就不再分析了,也許大家會有更精彩的評價。不管怎麽看,這是一篇寫得很好的短篇,《馬卡賣藥》的作者是佚名,也不是什麽名作,但是它仍然是一篇很“小說”的短篇小說。在文學城裏,我們很難找到像《馬卡賣藥》寫得這麽細膩和人情味的小說。就寫知青題材來說,甚至可以說是經典的,讓人過目不忘的。我們為這個佚名的作者致敬!

以下是小說全文:

馬卡賣藥(小說)

發表於 2010 年 02 月 04 日CND《華夏文摘》編輯

                            ?佚 名?

   他姓馬,叫馬卡,ka,是四聲。這兒的意思就是胯,在小馬上山下鄉的這個地方,胯,就成四聲卡,指兩大腿內側間最高處區域,學名會陰部。馬卡,省城下來的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全生產隊的人都叫他馬卡,真名字反倒沒人喊了。

   他出工做活路,背一背穀子或者柴草過田坎,人瘦,又高,田坎高,穀子也高,人和穀子貼一起重心更高。落雨後,細窄的田坎滑溜得像抹了菜油。小馬常常就在走田坎時,腳一滑,哧溜就騎在了田坎上,生產隊裏陳大爺說馬卡和當年過劉湘軍隊時騎大紅馬那個副官長得一樣。馬卡人騎在田坎上,後背上的穀子杵在地上,還上下聳幾下,就更像騎在馬背上了。幾個知青朋友來玩,常看見他一褲襠的幹黃泥巴,大笑道,今天又騎馬了?你的“卡”(胯)真是拿來騎馬的呀。馬卡,馬卡,就這樣叫開了。

   馬卡是孝子,每個星期天,他必趕場,起個大早,走九裏地到公社街上,不做別的,對直走到郵電所,給媽媽發一封信,就打轉身。媽媽一個人在家裏,爸爸沒有了。爸爸那年文化革命開始的第二個星期,挨了批鬥,說是暗藏特務,原由是爸爸的大哥跟老蔣去了台灣,在中央研究院做事,留下爸爸當內線。爸爸回家,媽媽喊他吃飯,他說不餓,隻想出去走走,帶著一身幹了的漿糊,半背沒有吹落的標語,走了,永遠走了。隔壁地質隊有人說在米亞羅的森林裏見過他,有人又說他投了河。

   馬卡沒有錢,趕場天不敢在街上多耍。間幾場,遇見隔壁大隊的知青王兵就站著擺幾句,王兵請他吃一碗麵,海帶絲麵,沒有肉,八分錢一碗,(那就是給媽媽寫一封信的郵票錢!)馬卡心裏感激。多吃幾回,遠遠看見王兵走來,馬卡就趕緊折進獸醫站旁的巷子,穿下河邊,趕回生產隊去掙下午的工分。

   媽媽來信,說類風濕引起了心髒病,想馬卡過年回去。馬卡天天掙工分,想給媽媽帶一個母雞,幾斤雞蛋,幾斤核桃回去。這個山區,除了核桃,其他東西沒有。年底,生產隊公布結算,馬卡一年做下來,付了生產隊分的穀子、麥子、苞穀和紅苕的口糧錢,倒欠生產隊兩塊八角錢。馬卡一個單身漢,在隊裏算欠得少的。一隊人老老小小對馬卡都好。

   買長途班車票錢不夠,馬卡還是想回家看媽。馬卡盤算先去縣裏,再想法找便車搭回省城。正好大隊要進縣城拉化肥,開拖拉機的田二哥認識馬卡,答應馬卡第二天搭車進城。前夜,隔壁易隊長給馬卡送來一斤幹海椒,讓帶給他媽媽。對門三媽叫兒子拿來四個硬柿子,叫馬卡給媽媽拿回去,放在米壇子裏,埋在米裏,幾個星期就軟了,三媽喊兒子告訴馬卡,柿子是沒有籽籽那種,沁甜。

   一夜無話。次日大清早起來,馬卡趴在拖拉機後麵拖鬥裏突突突地來到縣城。馬卡背著裝有幹海椒和柿子的軍用黃書包,走進縣知青辦公室的院子。院子裏滿牆的決心書,致敬電,報喜大字報。還有幾個人在會議室裏忙進忙出的在往牆上貼東西。

   會議室走出一位知青辦幹部,大個子,國字臉,披黃色軍大衣,像電影裏的演員中叔皇。“中叔皇”操北方話問道,哪個區的知青,來做什麽?馬卡答道,請問老師這些天有沒有送知青來縣裏又要回省城去的卡車。“中叔皇”說沒有,現在辦公室要關門午飯午休,有事情下午兩點半再來。

   馬卡走出知青辦院子,繞到後門,擰開水龍頭,灌一肚皮涼水,坐在石階上,想事情。沒有便車回省城。公路邊招手搭車,那是女知青的特權。一聲嬌滴滴的大哥、叔叔搭個車嘛,省運輸八隊的轉業複原軍人駕駛員們都搶著停車,幫女孩子提行李上車,後麵有多少故事,且莫問,也莫講。要有男知青立在一旁,就是男孩子不開腔,女孩子也絕對沒戲,司機眉頭一皺,油門一轟,卡車從鼻尖擦過,灰塵揚起丈多高。

忽聽背後淅淅索索,回頭看時,卻見菜地邊一隻老鼠踱來,站下看著馬卡,一雙小眼珠閃閃亮,都像透水似的。馬卡對自己說道,有了。

   默默坐了半個時辰,聽院裏安靜了。馬卡立起身子,推院子後門,門從裏麵關著。馬卡聽了聽,裏麵沒有動靜,腰帶一緊,書包先扔進去,一個引體向上,躍上圍牆,噌地一聲,跳進院子,“中叔皇”們都去食堂了。馬卡輕身貼著回廊,閃進會議室,端起一個裝滿茶水的豆瓣醬瓶子,擰開蓋子,連茶帶水往窗外一揮,又拿起寫標語的墨汁瓶,小半瓶墨汁倒進豆瓣醬瓶子茶杯裏,旋緊蓋子,書包裏一揣,取出桌上大玻璃瓶子裏的一支雞狼毫毛筆,擱進書包,順手抽出玻瓶裏的短尺,貼在手腕後。輕手輕腳順牆摸到院子邊,尺子往大紅喜報後麵一插,金屬利邊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切割,刷刷刷,三張整整齊齊的全張紅紙輕輕下來。馬卡將紙小心疊起,卷在手裏,為防壓皺,紅紙不敢放進書包。貼著回廊原路退到後院,打開後門,大大方方走了出去。

一路小跑,馬卡來到縣文化館背後的小山上,一座縣城,盡在眼底。省城方向看去,煙雨蒼茫。馬卡麵對省城,小聲道:媽,為兒不孝,作一次歹事,有違母教,對不起你老人家。馬卡深深往省城方向鞠一個躬,起身,大步離去。

   馬卡手拿兩塊磚頭,手背在後,來到縣文化館排練場大院,午睡時分,到處寂靜,馬卡閃進男廁所,不作聲地立在坑旁,看見幾隻老鼠梭過來午餐,說時遲,那時快,馬卡兩塊磚頭嗖嗖飛下去,四隻老鼠午餐遂被取消。馬卡俯下身子,胸口貼在蹲坑磚上,飛快地撈起四隻老鼠,走出廁所,繞道來到文化館豬圈邊,順手揭下兩片屋瓦。手捧四隻鼠,腋下夾了瓦,跑向後山。選一塊光滑大青石板,擺好老鼠,細細端詳。這一隻不行,腦殼砸扁了,那一隻也不好,肚子一個小口子。剩下這兩隻,沒有外傷,口角一點紅,正合用。

   馬卡緊趕慢趕把瓦片磨了一大把灰,小心翼翼地把瓦片灰分包成幾十個大小勻淨小包。攤開紅紙,裁去有字部分,取出毛筆墨汁,舌頭舔了舔雞狼毫,蘸了墨汁,規規矩矩寫了兩行大字,四行小字。老鼠包起來拿在手上,幾十個小紙包放在書包裏。馬卡匆匆來到南門河街,那兒人多是城關鎮下層市民,縣機關的幹部多住北門,沒有人來找馬卡討回豆瓣醬瓶子和墨汁。

   馬卡在河街邊上找一處空地,檢幾塊石頭,攤開紅紙,壓上石頭,紙上兩行漂亮顏真卿:化學科學滅鼠,最新滅鼠藥物。下麵小字是雋秀趙孟:老鼠危害人類巨大,傳染多種疾病,咬壞衣物家具雲雲。旁邊紅紙上,兩隻真老鼠正作永遠長午休,雄辯說明藥物的威力。馬卡不敢喊:“有錢捧一個錢場,沒錢捧一個人場!”更沒有底氣吆喝:“閑時買來忙時用,忙時要買沒得用!”馬卡心還沒有硬到那樣。都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現在,勇氣就是馬卡的朋友。馬卡一雙胳膊抱在胸前,蹲在地上,兩眼盯著兩隻老鼠,這唯一的真東西。馬卡心裏虛。一位中年婦女見這個眉清目秀的高挑小夥子在賣老鼠藥,就蹲下來,問。她一蹲,馬上四五個人都擠上前來。你要兩包,我要三包,不到兩個小時,馬卡手裏還剩不到10包瓦灰了。馬卡心裏一默,車票錢夠了。匆匆起身收攤,直奔長途車站而去。

   先去車站廁所,扔掉死老鼠和剩下的瓦灰,再去洗手,喝自來水。買明天一早回省城的車票,再買晚飯饅頭,連帶明天中午車上吃的兩個饅頭也一並買了。剩下的錢,給媽媽秤一斤核桃,給媽媽切二兩麻辣燈影牛肉。

   購物畢,吃掉饅頭。走到車站候車室,昏黃燈光下,人們閉著眼,張著嘴,流著口水,擠在一起。抬眼看去,沒有一個座位。馬卡來到車站外院子裏閱報欄,取下一張昨天《人民日報》,就著路燈看清楚沒有“紅太陽”照片。卷起報紙,走回候車室。尋到一張上麵有人睡覺、底下卻沒有行李的長椅子,把報紙鋪在長椅下麵水泥地上,縮身進去,側起卷成一個S,書包枕在頭下,書包帶子繞在手腕,車票捏在手心,貼在胸前,睡覺。睡不著,就想事情,想白天作為。還想,明天一早上車,晚上能見到媽。心裏一熱,叫出一聲:媽!一大滴眼淚淌到報紙上。

   “上鋪”旅客鼾聲如雷。外麵臘月間寒風吹得正緊。

留言;
”胯下人生”讀起來,的確和這裏的許多“小說”不同。你的點評也到位,的確是這個短篇的特色。看似平鋪直敘,但此“鋪敘”不同彼“鋪敘”,用詞輕重和著墨濃淡都看出是下了功夫的。雖然沒有多少心理描寫,但通過描寫一個小青年的行為,還有對當時曆史氣氛的烘托,讓讀者對馬卡這一角色還是有了比較立體的認識。你說得對,作者對次要人物也沒有忽視,不是黑漆漆一板的平麵背景,而這對需要精簡取舍的短篇來說還是比較挑戰的。

文學城的許多“小說”,內容且不論,從文學角度看來,實則一種“記敘文”,講故事,好似“故事會”,並沒有多少文學意味。要上升到文學層次,還是需要全盤精巧構思,搭建框架,有的放矢地、有講究地遣詞造句,立體塑造每個人物形象,有層次地、有邏輯地排列所有人物,等等等等 :)


小說的次要人物也很有代表性,這就是我們說的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
那個“當年過劉湘軍隊時騎大紅馬那個副官長”就是馬大哈,這就符合像馬卡這樣的小人物。
那個知青辦主任就是像“中叔皇”那樣的威猛,符合掌管知青命運大權這種“大人物”的特征。
多次給馬卡買麵吃的知青王兵也是很窮,但是他還是願意幫助哥們。
這裏我們可以看到那個年代各種人物的性格。
小說就是要塑造最具有時代特色的人物形象。讓人感受到真實。
這種真實不僅是生活的真實,更是藝術的真實。


小說看起來沒有結局,卻讓人沉思良久,讓人心酸。
那是一個時代的悲劇,人落難,老鼠也未能幸免。
賣假藥騙人無非是想回家看看病重的媽媽。
為了生存,為了親人,很多時候人們不得不做出違心的事,包括騙財。
如果他是女知青,也許就可以搭司機的車會家了,就不必賣假藥了。遺憾的是他是男的。
但是更多的女知青的遭遇比男知青更加悲慘。
卑微的知青人生,難道不是這樣嗎?
這裏我們可以看出小說的思想深度。

插兄有耐心讀完我《50年後知青回家》長文嗎?如是,感謝了。這篇太長了。本來現分兩次發的,但我會發了‘上’,就往往沒心思發‘下’了。
我寫文章就是拿起筆時,並不知道要寫什麽,取決於當時的感受,腦子裏出現什麽就是什麽,常常是結尾離題八丈遠。而且我的文裏堆砌形容詞,寫得假而空,自己寫了,有沒有人讀,是否讀完,心裏是沒有底的。我現在再讀我剛寫的這篇,前麵抒情部分,都覺得寫得過分了。
我關了評,是腰頸椎病(當會計的職業病),不能長坐電腦前。已經常常失禮,不能給網友及時回言互動。所以就關了評(正熟悉從手機上網留言)。另外我上網,更喜歡去拜讀城裏的好文。
不過,我認為像音樂家,演奏家一樣,寫作也是天賦第一吧,能寫出像佚名和您這樣的作品,欽佩之外,也是學不了的。
感謝插兄分享寫作的智慧和技巧。慢慢學習和進步吧。


小說寫得具體生動真實,文筆簡潔,構思奇特,細節傳神。
你看他寫抓老鼠,“一雙小眼珠閃閃亮,都像透水似的。”
還有“馬卡閃進男廁所,不作聲地立在坑旁,看見幾隻老鼠梭過來午餐,說時遲,那時快,馬卡兩塊磚頭嗖嗖飛下去,四隻老鼠午餐遂被取消。馬卡俯下身子,胸口貼在蹲坑磚上,飛快地撈起四隻老鼠,走出廁所,繞道來到文化館豬圈邊,順手揭下兩片屋瓦。手捧四隻鼠,腋下夾了瓦,跑向後山。選一塊光滑大青石板,擺好老鼠,細細端詳。這一隻不行,腦殼砸扁了,那一隻也不好,肚子一個小口子。剩下這兩隻,沒有外傷,口角一點紅,正合用。”
這種生動的描寫太多了~

這篇小說的線索很簡單,馬卡是省城下鄉的知青,文革中馬卡在中央研究院做事的爸爸被打成特務被迫害致死, 現在在省城的媽媽心髒病。馬卡一年到頭勞動還倒欠隊裏的錢,但是他還是想買長途班車票回去看看媽媽。錢不夠,馬卡先去縣裏,再想法找便車搭回省城。在縣知青辦詢問是否有便車回省城未能如願,次日就在公路邊招手搭車也未能如願,看到地裏有老鼠,就在大院撕下幾張貼大字報的報紙,抓了兩隻老鼠,把瓦片磨成灰當老鼠藥賣,用買藥的錢買長途車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4)
評論
吳友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桉椏' 的評論 : 謝謝!以後叫我老吳就好,或者吳兄也可以。這篇小說看起來沒有什麽心理描寫,是因為是短篇,可以隻是一個片段或者場景。
不過小說不僅要立體,而且要多維。現在海外的長篇小說不少,書評但都是著重題材的開發,作品的深度,很少對藝術有深刻的詳細的見解。我認為衡量一部長篇的首要標準是藝術,沒有藝術高度,就沒有思想高度,再好的題材也不會打動人心。
桉椏 回複 悄悄話 吳老師好文!

”胯下人生”讀起來,的確和這裏的許多“小說”不同。你的點評也到位,的確是這個短篇的特色。看似平鋪直敘,但此“鋪敘”不同彼“鋪敘”,用詞輕重和著墨濃淡都看出是下了功夫的。雖然沒有多少心理描寫,但通過描寫一個小青年的行為,還有對當時曆史氣氛的烘托,讓讀者對馬卡這一角色還是有了比較立體的認識。你說得對,作者對次要人物也沒有忽視,不是黑漆漆一板的平麵背景,而這對需要精簡取舍的短篇來說還是比較挑戰的。

文學城的許多“小說”,內容且不論,從文學角度看來,實則一種“記敘文”,講故事,好似“故事會”,並沒有多少文學意味。要上升到文學層次,還是需要全盤精巧構思,搭建框架,有的放矢地、有講究地遣詞造句,立體塑造每個人物形象,有層次地、有邏輯地排列所有人物,等等等等 :)

希望讀到更多真正的文學。

另外,這個短篇的setting看起來是四川 :)
吳友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小溪姐姐' 的評論 : 謝謝你的點讚,你寫作的認真和用心十分難得,我們互相學習吧。
吳友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魏薇' 的評論 : 謝謝!節日快樂!
吳友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露得' 的評論 : 謝謝!今年春節又當學校春晚總導演了吧?
魏薇 回複 悄悄話 好。正想告訴您,更正呢。
露得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小說寫得好,吳兄評得也棒!
喜清靜 回複 悄悄話 知青的生活真苦。難怪那時的友誼那麽深。
吳友明 回複 悄悄話 我看到了,那是《回家過年》,寫得不錯!
魏薇 回複 悄悄話 Google"帕格尼尼文學城博客",就可找到
吳友明 回複 悄悄話 小說的次要人物也很有代表性,這就是我們說的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
那個“當年過劉湘軍隊時騎大紅馬那個副官長”就是馬大哈,這就符合像馬卡這樣的小人物。
那個知青辦主任就是像“中叔皇”那樣的威猛,符合掌管知青命運大權這種“大人物”的特征。
多次給馬卡買麵吃的知青王兵也是很窮,但是他還是願意幫助哥們。
這裏我們可以看到那個年代各種人物的性格。
小說就是要塑造最具有時代特色的人物形象。讓人感受到真實。
這種真實不僅是生活的真實,更是藝術的真實。
吳友明 回複 悄悄話 小說看起來沒有結局,卻讓人沉思良久,讓人心酸。
那是一個時代的悲劇,人落難,老鼠也未能幸免。
賣假藥騙人無非是想回家看看病重的媽媽。
為了生存,為了親人,很多時候人們不得不做出違心的事,包括騙財。
如果他是女知青,也許就可以搭司機的車會家了,就不必賣假藥了。遺憾的是他是男的。
但是更多的女知青的遭遇比男知青更加悲慘。
卑微的知青人生,難道不是這樣嗎?
這裏我們可以看出小說的思想深度。
小溪姐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吳友明' 的評論 :插兄有耐心讀完我《50年後知青回家》長文嗎?如是,感謝了。這篇太長了。本來現分兩次發的,但我會發了‘上’,就往往沒心思發‘下’了。
我寫文章就是拿起筆時,並不知道要寫什麽,取決於當時的感受,腦子裏出現什麽就是什麽,常常是結尾離題八丈遠。而且我的文裏堆砌形容詞,寫得假而空,自己寫了,有沒有人讀,是否讀完,心裏是沒有底的。我現在再讀我剛寫的這篇,前麵抒情部分,都覺得寫得過分了。
我關了評,是腰頸椎病(當會計的職業病),不能長坐電腦前。已經常常失禮,不能給網友及時回言互動。所以就關了評(正熟悉從手機上網留言)。另外我上網,更喜歡去拜讀城裏的好文。
不過,我認為像音樂家,演奏家一樣,寫作也是天賦第一吧,能寫出像佚名和您這樣的作品,欽佩之外,也是學不了的。
感謝插兄分享寫作的智慧和技巧。慢慢學習和進步吧。
吳友明 回複 悄悄話 小說寫得具體生動真實,文筆簡潔,構思奇特,細節傳神。
你看他寫抓老鼠,“一雙小眼珠閃閃亮,都像透水似的。”
還有“馬卡閃進男廁所,不作聲地立在坑旁,看見幾隻老鼠梭過來午餐,說時遲,那時快,馬卡兩塊磚頭嗖嗖飛下去,四隻老鼠午餐遂被取消。馬卡俯下身子,胸口貼在蹲坑磚上,飛快地撈起四隻老鼠,走出廁所,繞道來到文化館豬圈邊,順手揭下兩片屋瓦。手捧四隻鼠,腋下夾了瓦,跑向後山。選一塊光滑大青石板,擺好老鼠,細細端詳。這一隻不行,腦殼砸扁了,那一隻也不好,肚子一個小口子。剩下這兩隻,沒有外傷,口角一點紅,正合用。”
這種生動的描寫太多了~
吳友明 回複 悄悄話 這篇小說的線索很簡單,馬卡是省城下鄉的知青,文革中馬卡在中央研究院做事的爸爸被打成特務被迫害致死, 現在在省城的媽媽心髒病。馬卡一年到頭勞動還倒欠隊裏的錢,但是他還是想買長途班車票回去看看媽媽。錢不夠,馬卡先去縣裏,再想法找便車搭回省城。在縣知青辦詢問是否有便車回省城未能如願,次日就在公路邊招手搭車也未能如願,看到地裏有老鼠,就在大院撕下幾張貼大字報的報紙,抓了兩隻老鼠,把瓦片磨成灰當老鼠藥賣,用買藥的錢買長途車票。

吳友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小溪姐姐' 的評論 : 佚名就是佚名,凡是不確定作者的都是佚名,我就喜歡看那些佚名的作品,轉載和評論比較沒有後顧之憂。
你那篇知青50年回家寫得太好了,想留言都沒有機會,在這裏點讚。
吳友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魏薇' 的評論 : 謝謝你介紹帕格尼尼的短篇《過年》,能否幫我連接一下?
吳友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魏薇' 的評論 : 過獎了!是就是推薦大家看這篇文章,也和喜歡寫小說的朋友聊聊而已。
吳友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ARooibosTea' 的評論 : 謝謝你!馬卡這個人物一定有原型,但是馬卡這個名字意味深長,一定是刻意的。
小溪姐姐 回複 悄悄話 謝謝插兄好文分享,受益匪淺,會去找佚名的作品來看,大慨是位知青?神筆!
魏薇 回複 悄悄話 城中有位與您同時代的作者--帕格尼尼,他寫的短篇《過年》也很觸動人心
魏薇 回複 悄悄話 吳老師好,一大早就讀您的寫作課:-)晚上認真讀讀您的這篇推薦。也對您說句關心的話:注意休息,不要太累了。
ARooibosTea 回複 悄悄話 這篇小說看來是位知青而且認識這馬卡人物原型。感覺句句是真情實話。讀後好心酸啊!
謝謝吳兄介紹分享!
吳友明 回複 悄悄話 這篇文章寫到這裏已經是深夜了,寫的很隨意,很不完美,知道還有很多需要充實,但是累了,請大家見諒!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