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雅圖老吳

友風子雨,明月入懷。
個人資料
吳友明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春風吹拂新校園

(2017-04-07 13:24:49) 下一個

關於我們社區的新校園,我在我們社區的小學一文已經寫到,在這個秋季即將開學的時間裏,我毛遂自薦當個社區記者,現場報道這個正在建設中新校園。

       昨天是周四,因為接近完工,工地的工人不在我的畫麵裏。請看下圖,我是站在校園的金屬網絡圍牆之外拍的,你可以看到裏麵有三棵樹即將種下。這樹和我們中國種的樹有什麽區別嗎?以我的觀察,我們中國種樹的樹苗都比較小,而這幾棵要種的是小樹,而不是樹苗。那為什麽要直接種小樹呢?因為小樹比樹苗長得快。還有,華盛頓州雨水多,把小樹移栽成活率高,如果是在幹旱地區,你這麽大的樹種下去,很容易枯死。所以,種樹也因地製宜,這就是西雅圖的樹。我看過寫西雅圖的山,西雅圖的水,西雅圖的雲,西雅圖的雨,今天也要寫一點西雅圖的樹。西雅圖的樹的特點就是還沒有種就已經很高大,那躺在地上的小樹足有一丈長吧,比姚明都長得高,那將是西雅圖的常青樹。
 

 

 

       下圖是剛剛種下的樹,春風一吹,不用幾周,它就長出綠葉,生機勃勃,等秋季開學的時候,已經是綠樹成蔭了。

 

 

 

       再看下圖,一排整齊的小樹從頭排到尾,樹的右邊是馬路,左邊是學校的水泥走廊,這個水泥走廊路麵很粗糙,表麵粘著的是像花生米那樣大的小碎石,為什麽不用一般的水泥?因為水泥路比較滑,為了孩子們的安全,路麵要講究一點,那些淘氣的孩子在上麵玩耍就不會滑倒。我們社區的這個小學校的一草一木,一坑一石都有故事啊!故事主題是愛。

 


 

       看下圖,這就是一坑的故事,坑裏有水管,以後自動灌溉澆樹。

 

 

       下圖是我站在學校的一個側麵照的像片,你知道這張照片的意義嗎?這個學校的地麵是長方行的,這是這個長方形的寬的邊長,這個較短的邊長起碼有200米,那麽學校的麵積起碼4萬平方米以上,700名學生的公立學校,這樣的麵積已經非常寬敞了。

 

 

       下麵這張圖你就悶了吧?路麵上一個橫行的“曰”字,是什麽意思?原來這個地方是放金屬網絡圍牆的欄杆的底座,已經移走一周了,這一周西雅圖下了不少雨,為什麽還留下自己的印跡?因為這裏原來是一片草地,為了建學校,改建成道路了,因為是新的一段道路,路麵的瀝青還沒有完全幹透,所以底座的印跡也和瀝青舍不得分離了。原來校園的故事不止是在校園裏,周圍的每一寸土地都有校園的印跡,這就是土地的深情!

 

 

       下圖是鐵欄杆移到學校位置的底座,這下你就看清楚了,為什麽那個印跡是“曰”字呢?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活到老,學到老,我是來自遠方的客人,西雅圖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不亦樂乎地歡迎我,現在輪到我當主人了。

 

 

 

       下圖不是我的家,但是我的家就在這棵駝著背向右看的老樹旁邊,右邊就是小學,也許這棵樹等太久了,等得背都駝了,就是在盼望這所學校趕快開學。也許,這家的孩子正在焦急盼望著走進新學堂的那一刻。

 

 

       來一張比較好看的吧,下圖是建設中的小學,我會及時報道基建中的這個小學的故事。


 

歡迎大家有空到我們社區小學走走,有錢的最好貢獻一些,多為孩子們買一些學習用品,比如買一張乒乓球桌子,像我以前寫過的班上來了個乒乓教練裏的那個文友,她為自己任教的公立高中奉獻了一張乒乓球桌子。你不必買桌子,有錢就好,多多益善!

 

我的文集:

2016閩南故鄉行日記 (22)

長篇回憶錄《土樓歲月》 (2)

我愛我家 (15)

新聞觀察 (7)

感悟生命 (14)

美國故事 (20)

健康人生 (22)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