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媽媽的故事 (三)

(2021-12-05 19:25:47) 下一個

上中學的時候,家裏搬家了,從市中心搬到郊外。全家的家當一輛大卡車就裝滿了,坐在開往新家的大卡車裏,看著外麵的風景覺得真是威風凜凜。

搬家以後,媽媽上班更加遠了。其實從小學到中學,早上上學的時候,媽媽早已離家上班了,根本見不著麵。早點都是爸爸做的,或者帶我們去早點鋪子吃的。下午回到家的時候,媽媽倒是在家了,一般都在洗衣服。印象中,從小到大,媽媽花時間最多的就是洗衣服,就算有了洗衣機,媽媽說機洗不幹淨,整個洗衣機隻用甩幹功能,怎麽說也說不動,真替她累。

每年秋天,媽媽都要縫被子。以前的被子,都是被裏加上棉芯再蓋上被麵,然後手工縫起來,來年天氣轉熱,再拆下來洗好放好。棉芯是找人用棉花彈的,那時候有手藝人走街串巷彈棉被。還記得媽媽未雨綢繆用新棉花舊棉花找人彈了很多床棉被,爸爸嘮叨說弄得太多了,但我們上大學的時候倒都用上了。話說回來,這縫棉被挺費時的,每人一床棉被,被裏被麵都需要扯平對齊,用別針別好再縫。作為家裏唯一的女孩,這時我就是有用的小幫手。至今我還記得媽媽一邊縫棉被,我一邊啃著媽媽曬的紅薯幹一邊幫忙的情景。

媽媽也喜歡包餃子,韭菜餡的,這活需要我的幫忙,但對我來說是最頭疼的活。每次包餃子都得包個200多個,家裏兩個半大的小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每人能吃50多個,再留幾個第二天煎鍋貼,可不得要200多個嘛 。可憐我受不了韭菜的味道,吃的時候也隻能吃幾個,包餃子對我來說真是費力又不喜歡。後來媽媽為了照顧我,也會調些香菇肉餡的。其實包餃子最辛苦的還是媽媽,和麵,剁肉,切菜,調餡,包餃子都是她,我主要負責擀麵,媽媽來不及的時候我也包上幾個。媽媽包的餃子漂亮極了,個頭適中,餡料飽滿,褶子掐得恰到好處,個個精神抖擻地排成排,餡的味道也調得剛剛好,在我們那地方,還沒見過誰家的餃子包得比媽媽好的。

也許是因為自己學業不順遂,媽媽把讀書的希望都放在孩子身上,隻要孩子好好讀書成績好,平時都不用做家務,其實這點真不好,一些有用的技能我都不會,比如縫紉,媽媽知道簡單的裁剪和縫紉,但我都不會,真是遺憾。媽媽做的一些經典年菜,五柳魚,炒魷魚,雞羹,在別家都沒吃過,其中有些菜步驟繁雜,我也沒機會嚐試過。有年回國,我說起想吃炒魷魚,媽媽給我做了,還特別準備了一大包的幹魷魚想讓我帶走,可是那麽重的魷魚味沒法過海關呀,隻好放棄。記憶中這些美味都是媽媽的味道。

中學的時候,和媽媽交集比較多的地方也就是看小說了。當年抄家被燒掉的書已經被媽媽陸陸續續地添了回來,因為爸爸是老師,平時還可以從學校圖書館借閱各種書刊畫刊,什麽收獲,春城,花城,長城,小說月刊外加各種電影畫刊,沾著媽媽的光,我也得以閱讀了很多文學作品,但說到經典,還是媽媽的藏書更經典。一個人的藏書,大概可以看出性格,但媽媽的藏書跨度有點太大,性格複雜呀。四大名著是有的,紅樓夢還是繁體字,看著費勁,媽媽還喜歡看推理小說,柯南道爾,阿加莎克裏斯蒂娜,森村誠一,都是她喜歡的作家,至於基督山伯爵,傲慢與偏見,呼嘯山莊,蝴蝶夢這些名著當然也有,西德尼謝爾頓的小說也集齊了,還有第二次握手,也有書劍恩仇錄。前段時間想起就問媽媽她怎麽會收集金庸的小說,而且隻有一部,結果媽媽說那是弟弟買的。弟弟那麽個小P孩,小小年紀也不知道哪來的錢買金庸的書,我小學五年級看的第一部金庸的書就是弟弟買的。

喜歡看小說的人,自然是喜歡看電視的。媽媽很喜歡安娜卡列尼娜開頭的那兩句,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看家庭劇的時候,每每逮到機會,媽媽就喜歡引用這一句。媽媽看電視總喜歡站在上帝的視覺來評論人物,和她一起看偵破劇,得經得住她對人物的狂轟亂炸。

初中考高中的時候,媽媽給我製造了一個不小的麻煩。考試前一天,媽媽給我燉了份雞湯,沒想到太補了,剛考完第一門語文我就發燒了,下午堅持考完化學才去的醫院。考試考了三天,我打了三天的點滴,考試考完了我的病也好了。結果成績一出來,爸爸媽媽就抓狂了,差了2.5分才上重點線。隻看到總分沒看到單科的分數,當時我想,可能就是因為發燒考砸了。媽媽那幾天又煩躁又嘮叨,怪我也怪她自己,其實這真不好說是誰的錯。後來峰回路轉,居然我們這個考場的物理成績給弄錯了,我一下給加了30分,這下家裏才太平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