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美國人更注重生活的品質

(2009-05-30 01:05:37) 下一個

(隨筆)

  其實咱一直沒想好帖子的題目,姑且這麽說吧。我講這“生活的品質”更多地是說“自我感受”,而不是“觀眾”如何看待。在美國一晃十七年。各種各樣的底層工作中,數nursinghome的活兒給我感受最深。那地方對美國人來講是人生的最後一站,因而進來的人很多都來日無多,絕大多數人的身體不可能再恢複健康。Nursinghome管理人員的宗旨是,盡量讓這些生命快要走到盡頭的老人們增加點快樂,起碼要盡可能地減少精神、肉體上的痛苦。如果老人們得了病呢?往往是解除痛苦在先,能否治療在後。

  舉個例子說吧。秋冬是流感流行的季節。老人們一旦得了流感很容易轉成肺炎。肺炎對老人來說往往是致命的。如果一位老人得了肺炎,護士(nursinghome裏沒有值班大夫)會和老人的監護人(多是子女)通電話,問是否“保守治療”。這意思就是暗示是否還救。絕大多數監護人的回答都是“保守治療”。所謂“保守治療”就是不救,最多喂喂水,或想別的辦法讓重病的老人感覺舒服一點。我當時曾和一個護士說“高燒會燒壞腦子”。她很平靜,回答是“他的腦子早壞了”(老人往往癡呆)。這樣的結果就是得肺炎的老人沒幾天就平靜地過世了。一個流感過後,我幹活的nursinghome往往有幾個老人就這樣走了,最多一次有七位老人去世,都是肺炎。我仔細想過之後就很理解這種“保守治療”了。因為癡呆的老人們活著,生活也沒什麽品質,說是“行屍走肉”不過分。

  癌症病人呢?nursing home裏也時常送來癌症晚期病人。護士們對這樣的病人就是注射鎮痛藥,隻要病人感覺疼痛就給注射,病人非常疼痛時就大量注射。最後這些癌症病人往往是整日昏睡,靜靜地去世。

 Nursing home裏都配備負責心理谘詢的工作人員(往往是女性)。他們每天的工作就是“哄”老人們開心。想各種各樣的方法,隻要老人們能稍微高興點兒,那就是他們的工作的成績。Nursing home的經理特別重視這點,看來並不是主要給老人們的家屬看的。

  在老人們瀕臨死亡狀態時,負責心理谘詢的人還有項工作,就是靜靜地坐在老人的身邊,拉著老人的手,輕輕地說些安慰的話(老人的家屬往往在外州來不了)。有時負責“送終”的人要坐上好幾個鍾頭。 

  以上所描述的都令我感動,但是我們中國大陸呢?今年初我年邁的父母去世了。母親在十幾年前精神狀態就很差了,後來可以算是老年精神病吧。這種狀況當時對我父親身體很不利,所以我們做子女地把她送進“鬆堂醫院”(類似於美國的nursinghome)。但老媽在醫院裏表現得非常狂躁。我要求大夫上鎮靜劑,回答是“(讓我老媽吃的)已經到量了”。我真是很懷疑。他們為什麽不肯多用藥?或許他們認為鎮靜劑用得太多對老人身體不利。可我老媽狂躁成這樣,生活還有什麽品質?終於有一天老媽一下子腦出血了。在她昏迷的最後一個多月中,我幾次希望把鼻飼管拔下來,可哥哥、妹妹感到非常為難,說是“親戚們知道了會說話的”。可老媽明明已經是沒有恢複的可能,就算能恢複,不也是個老年精神病患者?照我說,老媽就是多受了一個多月的罪。我這心裏很悲哀。

  老爸因心衰過世。在他生命最後一個多月中,又是氧氣管,又是鼻飼管,弄得老人非常難受。每次他都希望來探視的人“把這些東西弄掉”。看來他真的難以忍受。我們問大夫病情,他們就很婉轉地說“希望不大了”。既然老爸的心衰已根本無法醫治,為什麽還把各種儀器都上著?當時無奈的我隻有一個念頭:快讓老爸的痛苦結束吧。 

  我現在要說說這鼻飼管。在美國早就把胃管直接從肚皮上插到胃裏了。這種手術簡單之極。我在nursing home裏見到不少從肚皮上插胃管的病人,沒見出現什麽麻煩或者感染。當過醫生的妻子說插鼻飼管,病人很難受,時間長了就感染。中國大陸為什麽不學學美國?

  現在中國大陸對癌症晚期病人的處理也講究打大量鎮痛藥了。可過去醫生往往不給癌症晚期病人打鎮痛藥,理由是“會上癮”。天,晚期病人還能活幾天? 

  以上例子僅僅是從醫療角度來講的。真正日常生活中的各個方麵,美國人(包括歐洲人)也和中國人的想法不甚一樣。我們中國人常常不屑地說他們是“貪圖享受”,但我現在真的有不同的理解了。讓我再好好想一下,以後再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