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猶太人的政治態度不盡相同

(2009-05-27 00:51:59) 下一個
(隨筆)

  這有什麽新鮮的,哪國人政治態度會一致?當然。不過猶太人因為自身的處境,往往注重現實利益的實現(以色列的猶太人對工黨和利庫德集團的支持會因國際形勢的變化而轉變,“鐵票”不多);同時,他們的政治傾向和宗教情結相關程度很高。 

  伊朗總統內賈德先生在哥大應邀演講那天,新澤西州立大學(Rutgers,此大學距紐約市大約50英裏)的很多猶太裔學生課都不上了,前往紐約抗議這位狂熱的穆斯林的到來。據我女兒講,還是有許多猶太裔的學生沒去抗議。具體比例不得而知,而且一所大學猶太裔學生的政治態度也缺乏代表性。所以這裏隻能講“很多猶太裔的學生沒去抗議”。這並不等於說他們認為內賈德的說法有什麽道理(諸如消滅以色列,二戰沒出現針對猶太人的屠殺等等),對這位極具伊斯蘭情結的伊朗總統,有猶太民族感情的猶太人都不會喜歡他,隻能厭惡,可很多猶太裔學生認為“沒必要跑到紐約去抗議”。他們原本政治態度就不那麽激烈;也可以說他們的宗教情結和民族感情沒那麽強烈。

  猶太民族其實主要是以宗教為紐帶的。您想呀,他們離開巴勒斯坦兩千年,流散到世界各地,不能不與當地人或多或少地在血緣上融合。在埃塞俄比亞有一支非洲裔猶太人。那些人宣稱自己是埃塞俄比亞示巴女王和猶太所羅門王的後代,並一直信奉猶太教。以色列建國後,當時的古裏安總理經過考察,認同了那些非洲人的說法,把他們接到以色列來了(也有部分人沒有離開埃塞俄比亞)。那些黑人猶太裔看起來和非洲人沒有區別,但他們完全遵守猶太教的教義。 

  猶太人來自阿拉伯半島南端的也門。也門現在也有猶太人。他們和當地阿拉伯人一模一樣。猶太人逃到全世界各地的時候,巴勒斯坦還是有很少的猶太人沒走,結果他們就和當地巴勒斯坦人的模樣很相像。後來在歐洲的猶太人的樣子還是有本民族的特征的,但和歐洲人很相近了,甚至很多風俗習慣都是當地的。那麽猶太人如何判定這世界各地自稱猶太人的人們呢?那首要一條就是他們是否還虔誠地相信著猶太教(其實他們也是“靈活”掌握這一原則,比如前蘇聯時代,那裏很多猶太人不要說掌握希伯來語,也沒猶太教堂可去,但前蘇聯移民出來的猶太人特多)。 

  我在想,如果兩千年來流散到世界各地的猶太人不斷地與當地人融合(猶太人有多子女的習俗),而且沒有放棄自己的宗教信仰,那現在世界上猶太人恐怕是個人數眾多的民族。可為什麽到2001年初全世界隻有一千多萬呢(不完全統計)?我想大概是曆史的進程中,不少猶太人不願再承認自己的血統和宗教,甚至皈依其他宗教了。曆史上,沒有祖國的猶太人的苦難有目共睹,這種情況的出現情有可原。 

  在美國的猶太人占了全世界的一半。這說明美國有對猶太人寬鬆的環境。以色列是猶太人的國家,那裏有五百萬猶太人。這兩個地方的猶太人多半都是移民而來的。想想看,猶太人移民的時候到底選擇以色列還是美國?別以為都會選擇美國,去以色列的大有人在,特別是宗教情結強烈的人們。據說前蘇聯和東歐的猶太移民宗教情結特強烈。早在20世紀初期,猶太人聚集在一起討論複國,有關地點引起激烈爭論。當時提出巴勒斯坦、肯尼亞(買塊土地)和阿根廷(買塊土地)三個地方。東歐的猶太人強烈要求返還巴勒斯坦。認為那兒是上帝賜給猶太人的,“流著奶與蜜”的土地,複國隻能在巴勒斯坦。那會兒東歐猶太人在猶太人社會裏勢力最大,所以就把巴勒斯坦定為複國的地方。我會想,那兒有什麽好的?幹旱、貧瘠,現在在敵對的阿拉伯人的包圍之中。可人家猶太人,特別是有強烈宗教情結的就不這麽想。 

  我認為在以色列的猶太人宗教情結比美國的要強烈(很多猶太人認為約旦河西岸也是上帝賜予他們的土地),與之相關的政治態度自然相對激進。那麽年輕一代的猶太人呢?在世界世俗化的浪潮中,猶太人年輕一代的宗教情結恐怕就不那麽強烈了。這會不會讓老一代猶太人憂心忡忡呀?除了年輕一代猶太人宗教情結不可避免地淡化外,猶太人希望建立純猶太人的國家也難於實現(以色列裏有兩百萬巴勒斯坦人)。猶太民族是以宗教為紐帶的,那以色列的今後會如何發展?其民族本身又將如何演變?如果猶太人的宗教情結日後越來越淡化,那他們的政治態度又該是怎樣的呢?會不會最終出現一個世俗化的以色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