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讀《兄弟》的感覺

(2009-05-24 01:10:41) 下一個

(雜文)

  《兄弟》是作家餘華最新出版的一部長篇,分上下兩冊,分別描繪兩個不同的時代。據餘華先生的說法,上冊“是文革中的故事,那是一個精神狂熱、本能壓抑和命運慘烈的時代”;下冊則寫中國的現世--“倫理顛倒、浮躁縱欲和眾生萬象的時代”。 

  我不是文藝評論家,僅僅是個最一般的讀者(甚至現在不怎麽愛看小說)。他的小說我相對喜歡看,特別是《許三觀賣血記》。餘華在這部中篇中刻劃的農村年輕人許三觀給我留下印象,那力求真實感的簡潔描述讓我看到活生生的人。老實講,我認為《活著》不如《許三觀賣血記》“真實”;因為有些情節,在我看來過於離奇。至於《在細雨中呼喊》,我讀的時候就更有種“獵奇”的感覺。 

  《兄弟》呢?比在讀《在細雨中呼喊》時的感覺更強烈了,我甚至有讀《西遊記》的感受,主要是描述中的誇張。其實《兄弟》和《西遊記》的內容是完全不同的,僅誇張的手法有一點相似。可正是這誇張的手法讓我首先失去了作品中人物的真實感。而作家餘華在這五十多萬字的小說敘述中,(我感覺)就是力求通過誇張的筆法體現人物的動機。我可以是餘華先生描繪的兩個時代的見證人(五十多歲了),卻怎麽也不能通過他的故事敘述找到時代的感覺,因為一旦對人物沒有了真實感,我就不由自主地站在局外人的角度觀察小說中的人物。 

  小說是從14歲的主人公李光頭在廁所偷看女人生殖器開始的,而後很快描述到李的父親就是因為偷看女人生殖器掉到茅坑裏淹死的。餘華先生大概認為揭示人性中既尷尬又陰暗,且難於啟齒的一麵更能說明人的內心世界。但我就不願意看了,因為做為個普通讀者來說,我起碼希望從讀物中得到消遣、享受。這種總是不斷拿“趴女廁所”敘述的手法不能讓我從作品中得到美的感覺(恕我膚淺,孤陋寡聞)。事實上,餘華先生在下冊--那個“倫理顛倒、浮躁縱欲和眾生萬象的時代”--的描寫中,用了更多的筆墨描繪人性的陰暗。 

  餘華用一年的時間就寫了五十多萬字的《兄弟》,這是否有過於隨意之嫌?他說敘述統治了他的寫作。那他對所寫的故事有沒有很好的構思?我得坦白,小說的上冊我還是讀過的,但下冊就成了“一目十行”。瞟了那麽兩眼,故事的大致情節也就知道了。最後我簡直就不知道自己看什麽。您說我在看故事,可這個故事總是誇張地敘述,平鋪直敘;您說我從故事中感受到從未展示過的(或從未被認真描述過的)人性內心世界,可故事中真正深刻挖掘人性複雜性的東西很少(我是個最一般的讀者,有這種報怨應該不足為怪)。我體會,如果單單敘述兩個人物的命運遭遇,那《兄弟》真是十萬字足夠。 

  餘華在故事的敘述中攙雜著大量的打諢,和類似黑色幽默的寫法。不過故事此刻的人物往往正生活在痛苦之中。既然要描寫“慘烈”和“倫理顛倒”,這種筆調是否合適? 

  我放下餘華先生的《兄弟》,腦子一片茫然。或許我太“遺老遺少”了?對了,章詒和寫的《伶人往事》我愛看。不到三十萬字,很耐讀。讀了想,想了又讀,不住地歎息。那裏描繪的“唱戲的”一個個都是七情六欲的,有血有肉的人,那個時代有著多少不堪回首。是的,咱是個“遺老遺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