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國內“高才生”的心態

(2009-05-19 01:10:07) 下一個

(雜文)

  我們在國內的朋友的兒子非常聰明。從小學到初中、高中學習都是最拔尖的,現在該上大學了,正在爭取直接考入美國名牌大學(如今中國大陸時興高中畢業到國外上大學,能進美國或者歐洲名牌大學是能耐)。在準備去新加坡考SAT前(中國大陸沒考場),找我女兒谘詢。因為他覺得自己寫作差些。我女兒(美國大學該上三年級,專業英文、藝術)看了他幾篇英文練習,打電話告訴他,對於文章的有些非習慣用語是可以理解的(那男孩子在詞匯量和語法水平上遠遠超過美國同齡學生),畢竟不是在美國生活,但文章的主題有點兒問題,過譽美國,有討好的味道。我女兒告誡,寫作文最好聯係自己的實際生活,談本人的努力奮鬥。可那小子卻很難接受。

  你還別說,那小子確實有實力。考分下來2200多。這個分數對於個非美國的高中生很不容易,可他並不滿意,希望再考一次。他的目的是要上美國“常青藤”。看來他確實智商不低。 

  我們在美國的朋友也有個高智商的兒子,他正在西北大學讀七年一貫製的醫學院。這個暑假這小子回國探親,因為兩個孩子的家長過去是大學同學,所以安排他們見麵好好談談。美國長大的中國孩子問國內這位“高才生”,你為什麽要到美國上大學?答曰:希望能和有能力的美國人“打成一片”(這種想法真沒長勁,二十年前我就知道北京重點中學的男孩子們的想入非非:到美國去,上“常青藤”,找洋妞)。美國的中國小子告訴他:你異想天開。在美國大學,華人孩子很難真正進入美國人的圈子。就是美國人的圈子裏,也各自有著自己的小圈子,基本以種族、家庭背景劃分。在美國“常青藤”學校裏的那些美國孩子骨子裏傲慢,怎麽願意耐心聽你個大陸來的小子跟他們白話?這位西北大學醫學院的學生告訴中國的“高才生”,應該在國內上大學,然後到美國讀研究生。“高才生”又很難聽進去。 

  我其實並不反對中國孩子到美國來讀大學,特別是好大學。因為美國大學裏可以教會學生們如何學習。您要說“在學校裏不是學習嗎”,我會告訴您,學習的方法很不同,美國學習裏是教孩子們如何掌握最實際的學習方法,日後走上社會會非常快的適應;而大陸學校灌輸出來的“好”學生隻知道死讀書,特別缺乏社會生活能力。但在大學來“認識人”。這裏麵就有了很多限製條件,特別對華人來說。 

  為什麽小小孩子就會有“到美國認識些人”的想法?一定程度上屬於年輕人的狂妄。再者就是大陸社會對孩子們的影響(家長影響也有,但孩子到高中後,更大程度上受社會影響)。不由自主地歎息,中國對外開放算起來有將近三十年了,可國內的人們對國外,特別是對美國還是有那麽多誤解。不少中國人,就算在美國生活了幾十年,也還是沒有深入了解這個社會。 

  嗯,我們朋友的兒子既然這麽聰明,家裏也有些錢,那還是來美國上大學吧。一開始會給他個shock,這沒什麽,隻要他是個真正聰明的孩子,他會學習的,重新認識美國的。中國國民性的改變需要盡可能多的人走出國門去認識世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