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這個故事可以說明中國的體製

(2009-05-10 01:25:38) 下一個

(隨筆)

  某大都市一家著名市級醫院一直有口皆碑。大約十年前,一位“海龜”醫學博士來到這家醫院後,先從普通主治醫生幹起(原來是“工農兵學員”,所以先在東北的一家醫院工作,後去國外拿個醫學博士學位),後逐步提到了科主任。此君技術也確實不差,當然更棒的走“上層路線”,再以後他被提拔到醫院領導一級的地位。那時他處處顯得年輕有為,各種工作一把抓,非常地賣力。但他還堅持搞業務,手術經常上,並兼職原科主任職務。再經過一段時間醫院領導換屆,老院長退下來時,他便順理成章地成了醫院院長。這時他的“崢嶸麵目”便顯露出來。 

  首先是招來大量“哥們兒”,安插在醫院各個部門,甚至不惜從外地調來很多護士。調進醫院的醫生必須是研究生以上,行政部門必須得有高等學曆。這些人進來就兩條:一是院長的“哥們兒”;二是一心一意地要當官兒。至於業務,那是能對付就對付。第二,對抵製他的人,甭管出於什麽目的,都千方百計調走,或者“招降納叛”。第三,搞“嗆鍋活”,醫院蓋大樓後,又集資把高級賓館買下來做為病房,並到處設立分院等等。另外,他還在醫院帳目上做了很多手腳,有多少錢落入他和他的死黨的腰包?現在隻是傳聞,據說有證據,然而人家現在還是院長,雖然被紀檢部門調查過不止一次。 

  他這樣做到結果就是這家醫院的醫療水平下降,醫院的傳統醫德逐步喪失,工作人員人心渙散。被他整治過的人們趁此機會便開始告狀。能行嗎?你不知道被他整治過的人們中在“上邊”也有關係。開始告狀的人們認為把這個狂妄的“外來戶”整倒不難。因為由退下來的老科主任們的狀子上去不久,紀檢部門就來了人,給這家夥來了個準“雙規”。可大家正要額手稱慶,他又挺胸凸肚的回來了。真讓人麵麵相覷。這時反對他的人們才知道“人家在‘上邊’人更多”。 

  不過他也是嚇得不輕。怎麽辦?在醫院裏安插更多的親信,在外邊通過各種名目弄來的錢醫院全體“大家分”(雖然人人有份,當官的當然分得多),“要腐敗大家都有份”。自己更不要“丟掉業務”(別人把手術做得差不多了,就把院長叫來“畫龍點睛”);對“上邊”就更要找靠山(說起來簡單,實際上“奧妙”無窮)。這大都市鬧“薩斯”那年,市衛生局長因指揮不力“病休”。這小子便以衛生局常務局長的身份親臨前線指揮,忙得沒日沒夜,簡直可以說是嘔心瀝血。 

  按理說他防治“薩斯”的工作沒有什麽差錯,正當人們認為他會“更上一層樓”的升為衛生局局長時,“病休”的前任出來了,他的常務副局長的位置也莫名其妙的給抹了!悟出點兒什麽沒有?“病休”的前任比這小子更利害,在“上邊”的勢力更大。 

  這主兒,一見仕途受挫,那就掙個院士當當吧。沒想到又是連續三年“名落孫山”。真是“山外有山”。“評委裏沒‘關係’呀”他感歎。現在他走“第三條路”--撈錢。這錢可是好東西,能讓“鬼推磨”的東西。“上層路線”他還是在走(過去是“走資派還在走”,他是“走腐派還在走”),瞅準市第一把手見麵必稱“X哥兒”,笑得肉麻。這是大家看得到的,背地裏幹什麽咱不得而知。 

  後來市紀檢部門又來“查賬”,這小子還是安然無恙。 

  其實這種故事講起來真沒勁,但我想用這個事兒說明中國的體製。你在“上邊”有人,我在“上邊”也有人,這法在那兒?!說這話的人未免天真。兩千多年以來中國社會就是人治,法不過是裝裝門麵。 

  那過去為什麽不這樣?“過去”指什麽時候?毛澤東的“王朝”初定的時候吧?嗨,哪個朝代都有類似“三代之治”的年月。到時候就不行了,越來越腐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