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美國人對中國移民的看法

(2009-04-22 01:26:26) 下一個

 (雜文)

  別看我和太太來美國十六、七年了,可因為語言、文化的影響,我們並沒有多少真正意義上的美國朋友(來美國時我都三十七歲了)。八、九年前我們一家人移居美國大紐約地區,在這裏很容易形成自己的華人圈子,深入了解美國人的機會就更少了。不管怎麽說,既然想侃這個題目,那就掛一漏萬吧。“拋磚引玉”不敢,因為咱還算不上“磚頭”。 

  老實講,妻子和我的美國朋友,並一直保持著聯係的都是白人,而且是中部地區的“老農民”。我在麥當勞幹活時曾有個黑人朋友焦尼,那個漢子生活很不順遂,但對我真誠。後來我搬到一個大學誠,再想和他聯係,他已經不在那個麥當勞幹了。我們就此失去聯係。我一直想念他(曾寫過紀實“焦尼,你在哪裏?”),非常想!感激他那時對我的保護,想著想著常常會熱淚盈眶。就是因為他對我真誠。是否因為這些年生活在美國,發覺沒有多少美國人會對你真誠?有那麽點兒。

   剛來美國不久我在教堂認識了白人中年婦女南希。後來我們兩家來往日益密切,到現在我們仍保持聯係。這讓我有機會較深入地了解了他們的家庭。南希的丈夫是個小律師,她本人是四個孩子的母親,當然是家庭主婦。他們倆口子都是虔誠的基督徒。這可是一戶典型的美國中產階級家庭。不過他們夫婦是共和黨的鐵杆兒,甭管共和黨是什麽政治主張。 

  南希對我們倆口子關懷倍至,逢年過節都要邀請我們去,我們需要幫助時他們一家人會主動前往。這讓我們倆口子感動,也知道他們這些舉動多半發自內心,但)我們就是回避說他們真誠。這可真不應該,他們不真誠怎麽會來主動幫助我們這些窮得捉襟見肘的中國移民呢?就因為他們有“居高臨下”的,這是典型的美國人的心態。 

  南希總願意把我們當時的窘迫和美國底層社會的人們聯係起來。我心裏一直在反駁:不是那麽回事。但嘴上不能說。後來我們搬到別的城市去了,我和妻子都有鬆了一口氣的感覺(真不好意思)。以後南希長長的來信中總要提到她去為那些社會底層的人們做義務工作的事情。她認為那些人有些墮落,需要有愛心的同情,真正地關懷他們。不過我總刻薄地想:她這裏有很多憐憫的成份。

   我們的朋友在美國混得不錯。他們倆口子,男的在IT行業幹,女的做住院醫生,於是住進富人區,周圍的鄰居都是美國白人。他們的孩子和鄰居的孩子們常在一起玩耍,因此家長之間都有些交談,雖是“今天天氣…哈哈哈”式的,彼此還算客客氣氣。但他們總覺得鄰居們不是很友善。“因為我們是外國人吧?”他們總這麽想。有一次,中國男人無意透露給鄰居,自己妻子是個住院醫生,這以後鄰居們就對他們更加冷淡,而且是非常明顯的。我們在一起聊到這事,不能不認為白人鄰居們的“酸葡萄”心理。他們有點不能容忍中國移民比他們混得好。如果你剛到美國,處境比較狼狽,他們中的善男信女會來主動幫助你,但往往是居高臨下式的。

  我知道會有人說我這樣理解過於刻薄,能來主動幫助你總是好意吧。我不否認他們的好意,但他們有優越感。這實際上也在美國政府的對外政策上體現出來。動不動就讓對方不要固執己見(open mind),總認為自己的一切都比別人強。這實際上會傷害被幫助者的自尊心,然而老美們往往沒有意識到。

  他們這種居高臨下,比另外一些明著、暗著歧視、敵視移民的美國人是否好些?好像不能比較。這是兩方麵的問題。我以為,歧視或敵視移民的老美們的思想意識往往比較單純、幼稚,且容易被批判。可居高臨下的勁頭在老美中很有市場。 

  不過我女兒並沒有明顯地感覺到美國人的這種居高臨下。我想她一直是個學生,加上她沒有語言障礙,功課也相對好。她和我們當年來美國的處境不同。 

  我妻子在美國製藥公司幹活。在美國同事中,那種居高臨下的勁頭不會輕易表現出來。中國人在公司裏的能幹是有目共睹的。因而老美們把自己的優越感藏在心裏。

   華人和華裔在美國總人口中的比重不到1%。從這個數字可以看出,華人在美國社會的影響目前還相當有限,特別是華人以往還有不願參與政治的想法,加之中國在幾十年前是個赤貧的人口大國。但現在各個方麵的情況正在改變,美國人對中國人的傳統看法也在改變。其實美國人非常現實,他們會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自己的思想意識的。

  04/2007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