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蔣介石評傳

(2022-06-10 19:39:38) 下一個

https://www.kanunu8.com/book3/5935/index.html 中外關於蔣的生平,包括蔣自己的行為,造假是在太多。不看本文難以了解。這些造假,實在表明蔣內心的自卑。

中華民國成立不過兩周,發生了一件驚人之舉,蔣介石暗殺了革命元勳、光複會首領、革命老同誌陶成章。

  那是一九一二年一月十四日深夜二時,蔣介石由光複會叛徒王竹卿陪同,潛入上海廣慈醫院內陶成章住的病房,將陶槍殺身亡。

  這件謀殺案,有心人當然要為蔣介石諱,蔣死後出版的《總統蔣公哀思錄》中有一篇《總統蔣公年表初稿》,於一九一二年條下仍記道:

  中華民國元年(壬子,公元一九一二年)公二十六歲

  總理就任臨時大總統,旋舉袁世凱自代。陶成章謀刺陳其美,破壞革命,公怒之。遂辭滬軍第五團團長,東渡日本,習德文。

  所謂“公怒之”,顯然諱了殺字。吳敬恒於一九六四年出版的《蔣總統年表》大本線裝,並不諱言“公怒殺之”。再對照之下,原來一九六四本乃一九七五本的底本,僅僅是把“殺”字諱掉了。原來“總統蔣公”並非為了一生氣就辭了職、去了日本的,而是因為一生氣就暗殺了人,才辭了職、去了日本的。其實,毛思誠編寫的《民國十五年以前之蔣介石先生》一書,早已不諱言殺陶。今南京中國第二曆史檔案館所藏《中正自述事略》殘稿,先於一九O八年條下,謂徐“錫麟之死,實為陶成章之逼成”,又謂陶於徐死後,“詆毀先烈”,再謂“自此即甚鄙陶之為人”,詆陶“無光明正大態度,無革命人格”。更謂陶詆毀孫中山,“英士告餘曰:陶為少數經費關係,掀起黨內風潮……乃知陶實為自私自利之小人”雲雲,先為殺陶下伏筆,然後轉入“正題”,謂辛亥革命後,“陶親來運動餘反對同盟會,推章炳麟為領袖,並欲置英士於死地,餘聞之甚駭,且怨陶之喪心病狂,已無救藥,若不除之,無以保革命之精神”,於是“不能不除陶而全革命之局”,更為殺陶找莫須有的借口。如果說“除陶”一語還有點含糊,不夠明確,則蔣介石的學生,並且做了八年侍從秘書的鄧文儀,在所寫《蔣主席》一書,第八章標題赫然就是“槍殺陶成章”五個大字。鄧文儀來頭頗大,他曾是蔣的政工頭子和特工頭子,而《蔣主席》一書還由蔣氏師保吳敬恒謹題,潘公展背書“主編者”,無疑是蔣介石一方麵最肯定的自白。

  蔣介石親手殺了陶成章,已是無可懷疑的史實。但蔣介石並不是主謀,隻不過是主謀人的殺手。誣陶成章欲置陳英士於死地,顯然是為陳殺陶找理由,蔣於自述事略中也無意中透露,“餘因此自承其罪,不願牽累英士,乃辭職東遊”,為陳代罪,已呼之欲出。……陶陳之間固然自辛亥七月以來,已有衝突,如陶拒絕陳的“協餉”要求、陶不滿陳在滬軍都督任內的作風,以及陶在滬練兵等等,但歸根結底,並非二人私下的衝突,而是以孫黃一派與光複會一派的衝突。兩派爭奪浙督,無疑是刺陶的近因。事由原湯壽潛出任南京政府交通總長後,陶最為浙江各界支持繼任浙督,呼聲最高,浙東名流更馳電謂:“吾浙倚先生如長城,經理浙事,非先生其誰任?”自然招敵派之忌。此電見報之同日,陶已被蔣介石槍殺於醫院。

  其實陶本人並不願就浙督,隻是他個人以及光複會在浙江的聲望與實力,使孫黃一派難以抗衡,非除之而不快。知此再看鄧文儀《蔣主席》中一段,便更有會心。

  這時候,有個假革命,陰謀奪取浙江都督的陶成章,因為陰謀不能成功,準備暗殺陳英士先生,主席知道了這件事後,心想:假使陶成章的陰謀成功,那麽江、浙再入混亂狀態,勢將影響到革命基礎的動搖。經過公私利害的慎重考慮以後,便決心先除陶成章。

  所謂“假革命”,因陶不屬孫黃一係,在孫黃一係看來,“革命”唯此一家,別無分店。你要開分店,當然是“假革命”。陶成章明明推辭浙督不就,偏偏要說“陰謀奪取浙江都督”。倒是“陰謀”地把人家殺死在醫院裏了!因怕陶成章“陰謀”成功,江浙成為光複會的天下,動搖的不是革命的基礎,而是孫黃的基礎。陶成章一死,光複會果然是一蹶不振,從同盟會的眼光來看,可說是殺對了人。

 陶成章之死既然是為了孫黃一係同盟會的利益,同盟會的“最高當局”不是槍手蔣介石,也不是派遣槍手的滬軍都督陳其美,而是臨時大總統孫文和陸軍總長黃興。更何況孫陶早自一九O七年以來就已交惡,必為陳所深知。陳於此時此刻,要“秉承領袖意旨,體念領袖苦心”,而要“教訓”陶成章,豈非意料中事?事實上,與陶過從甚密,而知孫、黃甚深的當時人章太炎,曾在刺陶後一日,做了一次談話,由寂照筆述,刊於《神州日報》(一九一二年十月十日三版),其中透露兩件事,其一是:

  南京既破,黃興遽被舉為大元帥,浙軍不平,反對甚烈,卒以黎元洪為大元帥,黃興為副元帥,外人頗有疑陶君嗾動軍隊為此者。滬都督陳其美嚐與浙軍參謀呂公望言,謂致意煥卿勿再多事,多事即以陶駿保為例。

  陶駿保是被同盟會槍殺的光複會軍官,在刺陶之前,已對陶有所警告。太炎述此時,呂公望尚在,絕不可能是空穴之風。何況在魏蘭的《陶煥卿先生行述》中也提到:

  當其時,上海謠傳已有陳其美欲刺先生之說,先生不以為真。王文慶在南京致書先生,謂得確實消息,先生在滬大不利,先生始避之於客利旅館。(頁四三六)

  可見殺陶已醞釀多時,而且“確實消息”來自南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