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世界最終戰爭論》與《超限戰》

(2016-08-03 13:56:58) 下一個

《世界最終戰爭論》是日本法西斯軍事思想的代表作。作者石原莞爾(1889~1949) 是日本法西斯分子,1909年畢業於陸軍士官學校,後又於1918年從陸軍大學畢業,留任陸軍大學教官、駐德國武官。在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時,他任 關東軍作戰主任參謀,在日本發動“七.七”事變時,他任參謀本部作戰部長,後任關東軍副參謀長等職,1949年8月病死。石原莞爾在日本軍國主義熏陶、歐 洲軍事思想和佛教信仰的影響下,曾提出了一係列理論和主張,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思想體係。1940年,石原莞爾在京都將 1929年在長春發表的《戰爭史大觀》修改完畢,1940年5月.石原莞爾在京都義萬會以《世界最終戰爭論》為題發表講演,1941年11月在酒田將 “《世界最終戰爭論》質疑問答”脫稿,次年將以上3篇文章一並以世界最終戰爭論》書名出版。
    本書的觀點反映了日本軍國主義妄圖侵占滿蒙、霸占全中國、征服東亞、最後稱霸世界的野心。現將其主要觀點介紹如下:
    石原莞爾認為,戰爭是直接運用武力進行國策的行為。戰爭可分為決戰戰爭和持久戰爭。在同一時代,有時進行決戰戰爭,有時進行持久戰爭。從軍事角度觀察世界 曆史,可以看出決戰戰爭時代和持久戰爭時代呈現相互交替的狀態。第一次歐洲大戰期間,由於武器的發展,特別是自動火器——機關槍的應用,大大提高了防禦作 戰的能力,使進攻一方很難從正麵突破。法國革命時期,由於兵力的關係,既不能從正麵突破,也不能實施迂回作戰,從而使戰爭的性質從以往的決戰戰爭轉化為持 久戰爭。
    石原認為,當今時代,所有男人都參加了戰爭,而在未來決戰戰爭中,男女老少都要參加戰爭。從戰術的變化上看,作戰隊形是由密集隊形向橫隊、散兵隊形發展。 從幾何學觀點來講,方陣為 “點”,橫跨為“實線”,散兵為“點線”,而戰鬥群的戰法則為“麵”上的戰術。可以認為,未來決戰戰爭將是“體”(三次元)的戰法。在戰鬥指揮單位的變化 上,密集隊形的指揮單位是營,橫隊隊形的指揮單位是連;散兵隊形的指揮單位為排;戰鬥群的作戰指揮單位則是班。從指揮單位逐漸變小的發展趨勢來看,今後將 很可能是以個人為作戰單位。如果作戰單位為個人的話,那麽全國國民就算在其內了。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國民所具有的戰鬥力。未來的決戰戰爭將是戰爭發展 的極限。在這種決戰戰爭以後,人的爭鬥之心將從此消失,戰爭將從此消亡,國家的對立也將從此消除。也就是說,未來世界將在這場決戰戰爭以後成為一個統一的 整體。那時,世界人類所向往的真正的和平將從此實現。
    未來決戰戰爭有兩個關鍵問題。其一是打擊敵方,給敵方造成巨大損失,其二是己方也要承受重大損失。也就是說,要給敵方以最大的打擊,與此同時也要經受得住 敵方的打擊。從這種觀點上講,未來的決戰戰爭中,雖然打擊敵人僅需要少數的優良軍隊,但需要經受考驗的卻是全體國民。未來的決戰戰爭將是由空軍進行的一場 徹底的殲滅戰。在決戰戰爭中,那些忠君愛國、決心戰死的軍隊不是最有利的目標。而那些最無力反抗的人們和最重要的國家設施才是攻擊目標。那時,不僅工業城 市、政治中心合受到攻擊,而且,男女老少、山川草木、豬雞牲畜也同樣會遭到攻擊。為了對付如此殘酷的決戰戰爭,國民必須具備鐵一般的意誌,主要城市必須采 取根本性的防空措施和對策。
    僅僅依靠目前陸海軍的現有能力是打不了最後一場決戰戰爭的。現在的航空兵差得更遠。石原指出,在人類進行最後一場的大決戰之時,飛機將可以中途不降落、圍 繞世界飛行,而且具備當時難以想象的具有極大威力的.發射一發即可使幾萬人喪生的破壞性武器。未來那場戰爭將在短時間內即可結束。因此,在未來的決戰戰爭 中隻有創造出具有巨大殺傷力的武器和可以經受戰爭巨大損失的人們,才能獲得最後的勝利。
    作者認為,第一次歐洲大戰以後,國家聯合的時代乃是未來世界最終戰爭的準決勝時代。第二次歐洲大戰以後,將保留下二種勢力,即東亞和美洲,出現日德意同美 國的對立。也就是說,未來的決戰戰爭將是一場東洋的王道與西洋的霸道之爭,這場世界最終戰爭將決定著日本天皇是否會成為世界之天皇.美國總統是否會統治世 界的人類的最重大的命運。
    石原深信,日本天皇不久就會成為東亞聯盟的盟主,而後還會被尊為世界之天皇。因此,他特別提醒日本人要注意在提高國力的同時,國民要特別遵守謙讓的美德。
    石原還斷言,從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到爆發世界最終戰爭,大體需要50年左右的時間,1914年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至今已過去 20多年,所以從現在算起到進入世界最終戰爭時期,大約需要30年左右時間,也就是說30年內外,人類將進入最後決戰期,在50年以內,世界將發展成一個 統一的整體。 
    本書最早於1942年由日本新正堂出版,它集中反映了石原浸透法西斯氣味的思想理論觀點,對日本軍方有較大影響,是我們研究二戰時期日本軍國主義思想體係的重要參考資料。

超限戰中國人民解放軍成員喬良王湘穗在其所著的同名書籍中提出的概念。2年半後準確預言了911事件,根據他們的論述,超限戰是與傳統戰爭不同的新的戰爭手段,是以一切手段,超越傳統戰爭手段範圍的新型戰爭形式。它包括了傳統的戰爭手段,同時也包括了貿易戰金融戰、新恐怖主義生態戰

超限戰可以通過不流血手段達到傳統戰爭可以甚至不可能達到的效果,它是立足於現代暴力衝突的演變與現代經濟、文化、科技領域的高速發展上的。它強調了技術在未來戰爭中的地位,但是同時也提出軍事思想仍是現代軍隊的重要組成部分。《超限戰》一書立足於美國在越戰後的曆次戰爭,特別是第一次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並且與網絡攻擊亞洲金融風暴、國際極端恐怖主義相結合,認為未來的戰爭將是無處不在的,何時何地都將是戰場。[1]

華盛頓郵報將其稱為40年來中國在西方影響最大的兵書,西點軍校作為推薦讀物[2],義大利步軍總監米尼上將稱其為當代軍事名著。台灣學者,優勢戰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劉振誌[3]評論為「以中國共產黨的背景,加上中國固有的軍事文化,益之以轉化過了的辯證法,攪拌上幾十年的戰爭冶煉,才造就了《超限戰》的思想溫床,試問,美國和台灣怎麽學?不論怎麽學,也都隻是東施效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