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奇

淒淒之心,惶惶之神,乏乏之力,空空之靈
正文

八一建軍節,我的軍人情結

(2008-08-01 18:48:33) 下一個

八一建軍節,我的軍人情結

丹奇 ( 八月一日 )

今天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八月一日建軍節。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會觸動我心裏最溫柔的情愫 ---- 我的軍人夢,何時才能圓?

一. 軍人父親

我的父親曾是南京解放軍外語學院 (現南京軍事關係學院)的一名解放軍上尉教官。父親是當時老家唯一的高中畢業生,當時因家境貧寒,是祠堂的公糧供的父親完成了學業。後來還很積極地回鄉幫助鄉長做一些文書工作。後來,有參軍的機會,他便投筆從戎,參加了解放軍。雖然沒趕上打打仗,但也參加過剿匪。他那因夜行軍煉成的無聲無息的腳步,後來經常讓母親驚嚇。母親常常沒聽到父親的腳步聲,突然看見父親站在身邊被嚇倒。以後,父親回家都會有意地咳嗽一下,告訴母親他回來了。父親性格剛直,威武不屈,從不為一己私利卑躬屈膝。在文革後的日子裏,由於生活所迫,母親希望父親找有關領導幫忙安排工作,父親不願求人,更不願送禮。情願自己省吃儉用,也不去低頭哈腰。這就是他作為一個軍人的氣節。

二.“軍統特務”

父親氣宇軒昂,英俊瀟灑,是我此生所見,無人能比的典型美男子。我們長大後的擇偶,便把父親當成了標準。結果沒有一個可以入選,於是害得自己蹉跎了歲月。母親在父親轉業的時候跟隨父親回到家鄉。當時美麗的母親來自南京大城市,燙著長發波浪,腳蹬蛇皮高跟涼鞋,與身穿五十年代蘇製呢子軍官服的英俊的父親著實把個小縣城轟動了一下。從此,文革中,母親被批為“資本家小姐”,父親被批為 “軍統特務”,家鄉的人們可能是看三十年代的電影太多了,我的父母便成了他們最容易理論聯係實際的典範。好在父親從部隊轉業到地方時間不長,沒有時間樹敵,造反派們隻是把他當成假想敵,所以就把父親和我們全家下放到一個小村子,羊牯堖。我的弟弟就是在那兒出生的,而且取了“洋”這個名字以為紀念。 (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