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車易位

縱是千古,橫是八荒
正文

以南北朝曆史度兩岸未來之走向

(2008-09-25 00:36:54) 下一個

曆史雖不是簡單的重複,但是可引以為鑒的。

 

國內的曆史教育對南北朝是語焉不詳的,原因大概一是這段時期文化,技術沒什麽突出的成就,二,這段時期政治,社會太過黑暗血腥,民族矛盾深重,用曆史唯物主義的方法很難去圓他,說起來並不怎麽光彩。但是這一階段有200年之長,是現代意義上的中華民族形成的重要階段。

 

兩岸問題是現代中國最核心的焦點,和南北朝有太多的相似點,我冒昧在此做一對比,歡迎批評指正。有些數字,時間,人名,地名僅憑記憶,有出入,敬請原諒。

 

南北朝的形成

 

南北朝源於五胡亂華,五胡亂華源於八王之亂,八王之亂源於西晉政權交替的失控,而同姓王爺的權利的加強是鑒於漢末外姓諸侯對皇權的窺伺,而這又歸罪於漢武帝的推恩令,而推恩令的頒行就是為了防止像八王之亂這樣的慘劇發生。。。

像古代中國這樣一個比較發達的社會總是在尋求一種更好的政權方式,使政權的交替更平穩,不幸的是從西晉開始,失控了。

司馬炎(司馬昭之子,司馬懿之孫)的兒子是個著名的白癡皇帝,就是那個指示百姓吃肉代替吃糧來賑災的皇帝。他死了,有資格有實力當皇帝的主一大把,雖然都是堂兄堂弟,叔叔伯伯的,照樣大打出手,很多人呢還找周圍比較落後的少數民族來幫忙,使喚雇傭軍,急得時候隨便許諾也是有的,結果就引狼入室了,大批北方移民進駐。

中原的富庶同其他地區的落差帶來了不和諧,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同時爆發,慘了,人們開始互相屠殺,古代的戰爭遠比現在要殘酷血腥,個個都是報複性的種族滅絕式的,贏的一方總是要把輸的一方殺的一個不留,要是細數過程的話,南京大屠殺算是小巫了。中間的人物故事還挺多的,好像金庸的幾部武俠是以此時代為背景的。中原的文化,經濟就此倒退數百年,此時很多中原大戶,世家大族舉家遷徙,同漢族政權一道,遷到了比較安定的江南,由於三國東吳的孫權在此從事了早期開發,已經營多年,大家也就住下來了,南邊東晉,南遷的漢人同當地的土著混居;北邊民族眾多,還未形成有效政權,還在不斷的互相攻殺,以種植為生的漢人處於競爭劣勢,人口消亡殆盡。

後來當少數民族開始學會定國號建立政權了,東晉也同時發生了政權交替,南北朝就此成型。

 

兩岸對峙的形成

 

兩岸的對峙源於內戰,內戰是由於中日戰爭中,政府的控製能力,鎮暴能力大為削弱,反政府武裝坐大而發生的。中日實力的差距加大,鼓勵了日本武力統一中國的意圖。中日實力差距,是由於國民黨的革命帶來的社會動蕩拖延了國家的經濟建設,國民黨的革命是由於滿清政府拒絕政治體製改革,拒絕改革的原因是為了拒絕背棄祖宗,拒絕做漢奸,拒絕follow洋人規則,同時也是為了和諧社會。。。

自鴉片戰爭始,中國有時被迫,有時主動,逐漸地吸收西方文明,到54運動,中國各個階層,對西方文明已是全盤的接受了,西方的思想,概念取代中國數千年的被魯迅形容為吃人的思想,概念勢不可擋。(當今被憤青奉為最高信念的民族主義就是來自西方,有時間我另外詳述)

中國此時形成了2股勢力,一股勢力決定學習英美,以英美的憲政主義為最終理想,100年下來,這已是西方,甚至於世界的主流價值了。另一股決定學習蘇俄,視德國的馬克斯主義為聖經,結果是現在陷入低潮。我們可以相信,雙方原來的意思都是為了強國,使國家列入文明的行列,路線之爭而已。

問題來了,主子不一樣,國共的角力成了美蘇的角力的前沿了。美國主子具有小資產階級的猶豫,不像蘇俄主子那麽aggressive, 結果就是中華民國被擠到小島上去了。誰再想把對方搞掉,對方主子都不幹。兩岸對峙形成。

 

 

南北朝的發展

漢人南遷後,遇到了問題,本來當地的土著貴族無所謂誰來統治,隻要他們的利益不受損就行,這就是為什麽赤壁之戰前,張昭張羅要投降的原因。現在好了,漢人把家眷都帶來了,要經濟體製改革了,要從新分配土地,那能幹麽,於是就有了曆史上的3平周亂,(這個周字,容我推斷,就是周瑜他們家,當年周家派了周公瑾從政,就是為了表示周家對孫家這個外來政權的支持,此乃政治聯合。)周家領頭叛亂,由頭當然是反對外來政權對他們的盤剝。按老規矩,參與叛亂的人,不滿門抄斬已是客氣了,這倒好,好吃好喝,除了匪首都放了,還讓他們叛了3次,還挑周家的子弟進入國家的領導崗位。其中意味不言自明。同時,南朝各個朝廷鼓勵開荒,版圖向南延伸,直至兩廣,雲貴,緩解了同當地人的矛盾。

相對於北朝,南朝的宋齊梁陳都是漢人政權,延續了漢人的文化,組織能力和技術水平較高,南朝的經濟文化遠遠超過北方,從這時開始,江南開始成為魚米之鄉。

而北朝,長期處於戰亂之中,民風凶悍,同南朝軍隊的戰鬥很少吃虧。這中間好有很多故事,如侯景之亂,梁武恁佛等等。

 

 

兩岸對峙的發展

國民黨入台後,也曾一度夢想反攻大陸,收複失地,無奈能力有限,最終隻能接受偏隅一方,望中原而長歎。國民黨也遇到了鎮壓本地人反抗的事,這就是228。蔣經國後期提拔本土幹部,尤其是李登輝,用意也不言自明。

國民黨實踐了孫中山在大陸時的承諾,通過幾十年的努力,以容忍台獨為代價,在台灣經曆軍政,訓政,和憲政3個階段,最終完成當年的革命理想。

而中國人在大陸的最初幾十年,經曆了精神和肉體的磨難,不再煩述。由於主子完了,馬列主義也算完了,傳統文化也斷檔了,改投英美,腦子又還轉不過彎來,精神迷失了。唯一覺著還不算丟人的信念就是民族主義了。

大陸在最近幾十年經濟大開放,由於地大物博,人民勤勞,國力猛增。兩岸開戰,台灣明顯不濟,幸有主子做後盾,暫時無恙。

 

南北朝的結局

說是北朝,其實是個統稱,有時同時存在2-3個王朝,每個王朝不會超過2代人,幾乎每個皇帝都是以人頭落地為下場。直到北魏孝文帝,請記住這個名字,他的能力和對中華民族的貢獻不會低於漢武帝。從他開始,堅決的開展政治體製改革,沿用漢人的文官製度,建立有序有統的儒家道德體係。甚至於,推廣漢話,漢服,遷都,把人民遷往遠離草原的內地,分發土地,使他的民族轉入農耕文明。經過多年的努力,到北周時,漢夷基本融合了,隋唐就是在此基礎上建立的,帶給世界一個盛唐文化。

南朝後期,北周,隋軍事上依舊強大,由於南北文化已基本同質,後陳的百姓已沒有了抵抗的願望,200年的分裂,統一一蹴而就。

 

 

對兩岸結局的設想

台灣的民進黨以去中國化,強調以示區別的台灣文化來搞獨立,是行不通的,中國文化有幾千年的底蘊,分離出來的和母體在一起沒有競爭優勢,無意識中就被吞沒了。如果說當年南北朝時期的文官製度是一種文明的話,現在的憲政體製也是文明。以漢人為主體的中國人,在台灣能夠進入文明社會,大陸為什麽不能?誰說狄夷就不適合耕種,誰說清風就不能識字。

蒙古人隻能統治中原50年,滿清卻能統治數百年,就是他不能使自己融入更文明的文化中。再多的騎兵,再多的導彈,隻能稱一時之威,這是有曆史教訓的。

 

 

 

 

04182008  南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China2010 回複 悄悄話 支持
sunflower28 回複 悄悄話 太有才了。文學城已經很少這樣有深度,有獨特思想的文章了。
金剛吼 回複 悄悄話 有空講評一下孔子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