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二十年回憶之韓誌國:20年中國股市的命運交響

(2010-12-22 00:32:23) 下一個

二十年回憶之韓誌國:20年中國股市的命運交響

  1990年到2010年,中國證券市場走過了第二十個年頭。如今它正如一個青年人,朝氣蓬勃、風華正茂,偶爾會犯些小錯誤,從中吸取教訓,然後更加健康和壯大。

  他還是一個非正常成長的年輕人,從一出生就被賦予了太多的希望和嗬護,被寄予了太厚重的責任。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有一些長輩,目睹了他們的出生和成長、時時給予鞭策和激勵、處處送出關懷和溫情。

  在二十年之際,他們對這個青年人有什麽話要說?哪一些成長的故事令他們記憶深刻?他們如何憧憬和規劃他的未來?

  新浪財經將於即日起陸續推出“二十年記憶”約稿,由親曆證券市場二十周年的代表人物來為您講述他們的“二十年記憶”。

圖為北京邦和財富研究所所長韓誌國。

  韓誌國 北京邦和財富研究所所長

  “一隻盲目的甲蟲在彎曲的軌道上爬行,它常常意識不到自己所走過的道路是彎曲的。”中國股市20年所走過的道路,就是這樣一條充滿荊棘、充滿曲折也充滿波動的路。如果說中國改革是摸著石頭過河,那麽中國股市就是駕著破船下海,它在兩種經濟體製的交替過程中蹣跚起步,在新與舊的較量中艱難前行。

  20年,我們從一個資本窮國變成了一個資本大國,並且正在從資本大國走向資本強國。雖然這個過程會更加艱難也更加複雜,但隨著整個改革的推進和市場經濟體製的建立與完善,整個社會的資源配置機製和資源配置功能終究會轉到資本市場特別是股票市場上來,這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並且無論如何也不能阻擋的客觀規律。

  中國的股票市場是在迷茫的狀態中起步的,這就注定了股票市場的發展必然充滿曲折、坎坷甚至磨難。

  中國的股票市場起步於1990年年底,那時,市場經濟理論在中國還屬於禁區,股票市場在剛剛經曆了一場大的政治風波的背景下破繭而出,就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扭曲和變形,甚至與市場經濟的本質要求發生衝突。20年來,中國股市雖然還沒有完全擺脫舊體製與舊機製的束縛和羈絆,但確實已經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就和比較突出的進展。

  ——我們在舊的經濟體製的荒漠上建立起了一個初具規模的資本市場。中國的股市已經形成了滬深兩個證券交易所和主板市場、中小企業板市場、創業板市場和B股市場並存與協調的格局,從中央到地方、從一線到二線的市場監管格局也已經基本形成。

  到10月14日,滬深兩市的上市公司已經達到2155家,股票總市值已經達到252470億元;滬深兩市的有效賬戶已經達到12947.32萬戶,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社保基金、保險資金等一大批機構投資者也正在培育和發展中。

  ——我們在一個完全沒有資本觀念的國度培育了整個社會的金融意識,這對中國經濟和社會的長遠發展意義深遠。投資意識、投機意識、利率意識、風險意識和信用意識已經在整個社會大為普及,投資者已經成為現代市場經濟體製的最主要支撐與最穩定力量。股票現貨市場與期貨市場的同時存在使得市場的價值發現功能和套期保值功能初步形成,市場與社會對資本市場特別是股票市場的認識也有了更進一步的提高與深化。

  ——我們已經有了“國九條”這一發展股份經濟的綱領性文獻,並且進行了具有深遠意義的股權分置改革。如果說,股權分置的形成為中國的股票市場取得了生存權的話,那麽,股權分置改革就為中國的股票市場取得了發展權,使得中國的股票市場在與國際慣例接軌與完善整個市場的運行機製上邁進了一大步,並且為中國股市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客觀和必要的體製基礎。

  20年的中國股市經曆了多次的大起大落,我們的市場也有相當多的不完善與不健康之處,但中國股市作為市場經濟大廈的基石,已經使現代市場經濟取向的改革具有了完全不可逆轉的功能,這是中國股市對中國的改革與發展的最重大貢獻。

  中國的股市製度仍很不完善,股市發展仍沒有提升為國家戰略,股市的資源配置功能還很不健全,市場的“三公原則”也遠沒有落到實處。

  中國股市的巨大成就誰也不能抹殺,中國股市的重大缺陷誰也無法掩蓋。20年來,中國股市始終也沒有能夠擺脫行政控製而成為真正的市場,市場在運行中出現了比較明顯的製度走偏與發展走偏。

  中國股市的第一重缺陷來源於國家戰略。雖然我們已經有了“國九條”這一發展股市的綱領性文件,但文件的內容與實質還沒有真正落到實處。或者被利用,或者被邊緣化,這是20年來中國股市的最大悲劇。股市始終也沒有擺脫“圈錢”的陰影,為國企服務與為保增長服務經常被提升為股市運行與發展的主導戰略,甚至成為發展股市的第一要務。

  中國股市的第二重缺陷來源於製度走偏。股權分置與行政化發行是中國股市的兩大曆史“原罪”。雖然我們已經進行了股權分置改革,但這一改革所要達到的目標並沒有真正完成。股權分置改革有三個方麵的基本任務:一是變模糊的產權為明晰的產權,二是變集中的產權為分散的產權,三是變呆滯的產權為流動的產權。

  對民營經濟來說,通過股權分置改革,這三個方麵的任務已經基本完成,但對於在市場中處於絕對控製地位的國企來說,這三個方麵的任務都還遠沒有實現。國有股的最終所有者到底是誰,這個問題到現在也還處於模糊狀態;國有股的規模與數量過於龐大,使得這部分股票再次被凝固化,甚至處於基本不能變現的狀況。

  這樣,國有股的退出機製就可能成為又一個無解的難題,除非以後在牛市中被當做打壓市場的籌碼,否則國有股的變現問題就很難得到求解。至於行政化發行問題,不但看不到解決的跡象,甚至還有強化的趨勢,這就使中國股市的行政化色彩很難消除,市場的自身運行規律也很難形成。

  中國股市的第三重缺陷來源於股市政策。20年來,政策市一直是中國股市的最主要和最基本特征。近年來,隨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不斷變化,中國股市的政策市特征也在不斷強化。市場與投資者惟政策的馬首是瞻,政策的突然性與巨額遊資的疊加作用使得市場時而狂漲時而暴跌,狂漲有井噴之觀,暴跌如瀑布飛瀉。

  再加上我們的股市政策在總體上是消極的股市政策而不是積極的股市政策,是危機型的股市政策而不是發展型的股市政策,是過度“圈錢”的股市政策而不是優化資源配置的股市政策,這就使股市所本應具有的功能與作用大大削弱,股市在運行與發展中越來越成為行政權力的附庸而不是真正的資源配置場所。

  中國股市的第四重缺陷來源於監管理念。行政的力量太強,市場的機製太弱,信息的披露太灰,監管的取向太亂——這些因素的複合作用就是投資者的利益缺乏應有的保護機製,“三公”原則在實踐中不斷地遭到扭曲和挑戰。20年來。參與市場的投資者平均每戶虧損4萬元,股市的財富效應在政策市與“圈錢”的核心與宗旨下很少能夠得到體現。

  中國股市的製度變革還遠沒有完成,製度還不能有效地矯正市場走偏,市場也無法矯正這種走偏的製度。

  毋庸諱言,中國股市還遠沒有成為有效的市場。有效的市場必須是市場化的市場,必須是信息高度透明的市場,必須是投資者信任的市場,必須是價格相對公平的市場,而在中國股市,這些要求和條件都還遠沒有具備。

  雖然我們已經進行了股權分置改革,但大股東忽視甚至漠視中小股東利益的問題並沒有真正得到解決;雖然我們進行了大量的甚至可以說是較有成效的製度創新,但中國股市的製度扭曲問題還遠沒有真正解決;雖然我們在培育機構投資者和信息披露方麵做了許許多多的努力,但機構投資者還遠沒有成為市場發展的中堅力量,內幕交易仍然泛濫成災,博傻機製仍然是市場運行的主導機製。

  因此,對於中國股市來說,20年也僅僅是個起點,中國股市的製度創新與發展創新仍然是任重道遠。

  製度創新的第一重任務是國家戰略的調整。現代市場經濟運行都以股市作為資金流動的主渠道和資源配置的主機製,但在中國,資金流動的主渠道和資源配置的主機製仍然是商業銀行。政府通過人事任命與政策管理就控製了銀行運行的主要過程,進而把整個社會經濟的運行納入了行政係統與行政係列之中。

  近年來,商業銀行的資產規模不斷上升,已經超過股市總市值的四倍多,其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地位與作用不斷強化,這與現代市場經濟的運行趨勢很不適應。股市發展必須提升為國家戰略,並且把整個社會的資源配置功能逐步轉移給股市運行,不如此,國家對整個金融的壟斷局麵就很難打破,與現代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金融體製與資源配置機製就很難真正建立起來。

  製度創新的第二重任務是監管主體的歸位。在這方麵,核心的一點是要擠縮行政功能,放大市場功能,該個人管的事情個人管,該企業管的事情企業管,該市場管的事情市場管,隻有個人、企業和市場都管不了的事情才應由政府管。

  上市公司的決定權與融資權必須盡快下放到交易所,以徹底改變監管主體的錯位與監管機製的缺失問題。中國證監會應該由門庭若市轉變為門可羅雀,從而一舉解決三大問題:一是證監會與交易所的功能定位問題;二是證券交易所的運行機製問題;三是監管部門的行政權力過大和尋租空間過大問題。證券發行應盡快向注冊製過渡,以真正解決中國股市長時期存在的權利與義務嚴重不對稱問題。

  製度創新的第三重任務是投資者利益的保護。信息的透明與公平是實現市場有效性的一個重要條件,沒有信息披露的嚴格監管,市場的“三公”原則就很難落到實處,保護投資者利益的監管目標也就會懸在空中。市場的發行製度、市場的分配製度、市場的融資製度都要圍繞保護投資者利益和優化資源配置機製的目標來進行。

  沒有上市公司的強製性分紅製度、沒有對市場弄虛作假行為的嚴厲懲治製度、沒有健全的民事訴訟與團體訴訟製度,沒有整個社會對市場與企業的嚴格監督製度,投資者的利益和權益就很難真正得到保護,市場就仍然會無緣地流血,股民就仍然會無故地流淚,財富就仍然會無謂地流失,股市也就很難真正走上健康與正常的發展道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