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習近平主義(31)

(2015-08-14 16:22:45) 下一個

馬恩理論與前蘇聯

直率地講,十月革命的勝利是列寧“不甩”馬恩理論的成果。

前蘇聯政製定形的同時,馬恩理論逐漸取代列寧主義的應有地位,占據了社會主流,根本原因在於:馬恩理論中的哲學有方法,馬恩理論中的政治經濟學有批判,馬恩科學社會主義中有信念。列寧《國家與革命》的“強項”是在國家裏真槍實彈鬧革命。

俄國地跨歐亞,人文裏歐洲氣息濃厚,體製上與中國有重大相似。

簡言之,中國從秦朝正式開始就是世俗社會,孔孟之道逐漸成為社會的主流信念;俄國雖然昄依東正教,但東正教相對一直比較“本分”,基本上遵循康斯坦丁大帝定下的“老規矩”,即世俗統治是主,宗教安撫是輔。結果,不論誰統治過中俄,紛亂的宗教勢力都沒能幹擾世俗社會結構的不斷拓展,結果,中俄分別演變成世俗統治的大結構“家天下”社會。

曆史反複表明,發展期的“家天下“社會通常是強大的社會,但腐朽期的”家天下“社會則外強中幹,”舊家“一直被“新家”所取代。

在中國,無論怎樣改朝換代,到了新中國初建,世俗信念都是孔孟之道;在俄國,世俗的宗教信念是東正教。

十月革命勝利後,東正教隨沙皇被滅而“剪除”,馬恩的科學社會主義作為一種世俗信念取而代之。

人是有腦子的人,有腦子的人都是有信念的人。重要的是,不論世俗信念或宗教信念,一經在頭腦中生根,是很難真正改變的。

前蘇聯的興亡史表明,東正教的被取締主要是表麵上的,從普通民眾到“達官貴人”,東正教還存在於許多人的腦海裏。因此,前蘇共被取締與東正教“歸位”的原因是相同。人們總得信點兒什麽。

對於前蘇聯,馬恩理論在相當程度上扮演了宗教信念的角色,並經曆了一個最初鼓舞人心、催人奮進的階段,到一個教條一再誤國的令人沮喪階段,再到一個試圖突破教條束縛、煥發生機的階段。最終結果是:既然前蘇共的馬恩教條不能促成人民期望的改變,人民隻有拋棄抱持馬恩教條不放的前蘇共!

社會主流理論,不能為廣大社會民眾提供一種凝聚力強大的社會信念(無論世俗信念或宗教信念),社會就會變為一盤散沙,社會就會在內憂外患的打擊下土崩瓦解。

“五四”“打倒孔家店”,文革“批孔老二”,歸根結底,要解決的是社會信念的大問題。

在社會信念方麵,“前三十年”走偏了,”後三十年“走進錢眼,腦袋被擠,亂象一片。

習近平主義,現在是立黨、立言、立行,今後必將是立信、立民、立人(人類的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