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美食教育

廚房,講堂,世界各地遊蕩,之斜杠人生。
個人資料
正文

無用工作室的有為(上)

(2014-11-16 13:47:09) 下一個

  “一夜成名”後首次回應 接受獨家專訪稱第一次為專人設計的本土設計師馬克--無用和有為

  日前,隨著“中國範兒”等名詞被國人廣泛關注,廣東設計師馬可與她的 “無用”工作室成為網絡搜索熱詞。早在2007年6月,馬可工作室成立之初,本報《時尚薈》就曾報道介紹過這位國內首次應邀參加巴黎高級時裝發布會的廣東本土設計師。昨日,馬可及其工作室通過本報首次進行回應並接受書麵專訪,表達“一夜成名”後的感受及對服裝設計師的責任的理解。

 

  Beyongd的歌聲《情人》悠然響起——廣州服裝流水線上工人忙碌,農林下路的“例外”格外炫目,珠海工作室寧靜安然,巴黎秀場神秘低調……6年前,導演賈樟柯一部以設計師馬可的“無用”服裝為題材的紀錄片獲得威尼斯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獎。

  這裏是廣東珠海的一處安靜的老宅院,設計師馬可的“無用”工作室就坐落於此。最近工作室內的電話鈴聲不斷響起,郵件驟然增多。

  在普通人看來,馬可仿佛是“一夜成名”。然而,對於這名現年42歲,出生在吉林長春的設計師而言,“一夜成名”的背後是勤懇與執著。

  1989年,17歲的馬可考入蘇州絲綢工學院(後並入蘇州大學)工藝美術係服裝設計與表演專業,1994年大學畢業後,她被分配到廣州一家小型服裝公司,走上職業服裝設計師之路。就在當年,23歲的她以“秦俑”係列獲得第二屆中國國際青年兄弟杯服裝設計大賽金獎。

  1995年,24歲的她獲得中國十佳時裝設計師稱號,並被日本《朝日新聞》評為“中國五佳”設計師。第二年,馬可在廣州創立了自己的設計師品牌“例外”並擔任藝術總監。

  2007年2月,35歲的馬可作為中國第一位在巴黎春夏高級時裝周(Haute Couture)上開發布會的設計師,發布個人品牌“無用”。同年底,導演賈樟柯以“無用”為主題的紀錄片《無用》,獲得當屆威尼斯電影節紀錄片最高獎項——地平線單元最佳紀錄片。

  2013年,對42歲的馬可來說,無疑又是人生的一個巔峰。今年3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任以來首次出訪俄羅斯,夫人彭麗媛身著中國本土服裝品牌亮相,成為全世界的關注焦點。

  2009年,在美國總統奧巴馬的就職典禮上,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身著的禮服,捧紅了華裔時裝設計師Jason Wu;有人稱,馬可是中國版的“Jason Wu”,是“中國範兒”的締造者。

  至今馬可從未給媒體提供過個人照片。本報《時尚薈》記者池倩倩曾於2007年與馬可麵談,在她的印象中,馬可是一個不善言辭、敏感羞澀卻帶著幾分執拗倔強的女子。這恰如馬可自己對“無用”的解讀,“所有人都在追求有用,是否有用甚至已成為我們做事情的前提,但眼前的有用和未來的價值往往不同,我想把人們眼中無用的東西變得有用,我想人們不再以是否有用作為取舍的原則。”

  無用工作室聲明

  衷心感謝大家近日裏對無用設計工作室的關注,針對社會各界的來電及郵件谘詢,現做以下回複:

  無用設計工作室創始人馬可為彭麗媛女士此次出訪四國提供了部分服裝服飾的設計,並由無用和例外的生產技術人員分工製作,此設計項目出品不會對外銷售。

  自2006年以來,馬可專注於無用的創作,同時兼做例外的藝術指導。

  無用設計工作室

  2013年 3月 28日

  對話馬可:“真正的奢華在精神”

  談定製:最欣賞的設計師是大自然

  廣州日報: 此前“無用”工作室有承接高級定製嗎?您為彭麗媛女士定製服裝的過程是怎樣的?

  馬可:這次為彭麗媛女士提供的部分服裝是我首次嚐試為專人設計,我對專人設計的理解是——符合設計師個人審美、價值觀的前提下為特定對象所提供的適合其需求的服裝服飾。我負責這次整體設計,製作由團隊成員共同來完成。

  廣州日報:有人說您是中國版的“JASON WU”,您怎樣看待這次“一夜成名”?

  馬可:我會一如既往地生活。所有聲名財富都是鏡花水月。

  廣州日報:有好友祝賀嗎?您最欣賞的設計師是誰? 

  馬可:有一些(祝賀)。我最欣賞的設計師是大自然,它設計的70億人中沒有兩個完全相同。

  廣州日報:您怎樣理解“世界的,中國的”?

  馬可:世界就像一個人的身體,不同的國家就像身體的各個部分。關鍵的不是哪個國家是心髒、哪個國家是大腦或是皮毛,而是每個國家對世界都有不同的價值。包容差異才能產生和諧,而包容的前提就是不以自我為中心。從這個角度看,一滴海水就是海洋,海洋也就是一滴海水,沒有分別。

  談“中國範兒”:穿起來像中國人的服裝

  廣州日報:有人說,這次彭麗媛女士著裝為本土高端品牌帶來了難得的發展良機,也可能使中國消費者盲目追求國外奢侈品牌成為過去式。您怎樣看待這次引發的中國本土設計的發展機會?

  馬可:好事!中國人可以正視鏡子裏的自己了。不久前有一個人問我:什麽是“中國”時裝?回答:穿起來像個中國人的服裝。

  廣州日報:在當下中國,一麵是價廉低質的成衣到處飛,一麵是富人對國外奢侈時裝的狂熱。作為設計師,您覺得有什麽責任?

  馬可:今天的時代中真正的時尚不再是潮流推動的空洞漂亮的包裝,而應該是回歸平凡中再見到的非凡,我相信真正的奢華不在價格,而應在其代表的精神。

  我理解的設計師的責任包括三類,對於過去文化的傳承責任,對於當下的道德責任以及對於未來的生態責任。

  道德責任是指設計師有責任不做過度的設計,僅恰如其分地表達,不過分地刺激人們的感官欲望而企圖引發更多的盲目消費,以期更大的商業利益。設計師在社會上承擔社會良知的角色,首要必備的素質是:誠實正直,不為利益名譽出賣靈魂。

  談“無用”:非品牌非時裝的公益組織

  廣州日報:從“例外”到“無用”,從高級成衣到高級定製,17年中,您個人經曆的最大困難是什麽?

  馬可:30歲以前是想明白“我”到底是誰,30歲以後是如何讓這個“我”消失。

  廣州日報:您如何描繪作為設計師的自己?

  馬可:從大學畢業到2000年初的十年中,我了解到一個事實——這個世界不缺乏能夠設計出時尚的,優雅的,性感的,漂亮的時裝的設計師,但非常缺乏真正的服裝設計師。在我的字典裏,“時裝”和“服裝”這兩個詞的含義有天壤之別。

  廣州日報:此前您曾強調“無用”是一個公益組織而非品牌,也非時裝。這是為什麽?

  馬可:無用既無經營策略和商品企劃,也沒有目標市場定位和營業目標,更沒有響應各種流行趨勢,創建7年還沒有開過一家專賣店,怎麽看都不像是時裝或是一個品牌。

  廣州日報:您如何看待時尚產業的商業運作與公益性?

  馬可:目前在中國,公益組織難以形成自己的造血能力。無用希望在此方向上做出嚐試,無用並不排斥銷售,有盈利才能把公益持久地做下去。

  談廣東:一個比故鄉更為熟悉的異鄉

  廣州日報:廣州及廣東在普通人印象中,並不像上海那樣時尚。如果時光倒流17年,您會做怎樣的選擇?作為東北人,您對廣東有什麽感覺?

  馬可:有些人來到人世是注定要去完成某種使命的,無論境遇如何,長期對信念的堅持和踐行總會吸引機遇。廣東對我意味著生活了14年的廣州和7年的珠海和老火靚湯,占據了我一半的生命曆程。是一個比故鄉更為熟悉的異鄉。

  廣州日報:目前微博上眾說紛紜,例外與無用的關係。有人說“例外”搭了“無用”的順風車,這兩個品牌關係如何?您在其中擔任什麽樣的角色?

  馬可:“例外”為我和毛繼鴻於1996年在廣州創立的中國第一個設計師品牌,我在1996年~2006年擔任例外設計總監,現任其藝術指導。我於2006年在珠海創建無用設計工作室,無用是一個致力於傳統民間手工藝的傳承與創新的公益性團體,其目標在於通過手工精心製作的出品向世人倡導:過自由簡樸的生活,追求心靈的成長與自由。

轉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