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希特勒玩盡柏林奧運

(2008-08-09 07:16:24) 下一個
希特勒玩盡柏林奧運

一九三一年國際奧會把一九三六年第十一屆奧運會的承辦權交給柏林,無可非議,申辦奧運的既不是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德意誌帝國,也不是希特勒的第三帝國,而是民主製度的魏瑪共和國。
當時在野的納粹黨出自種族主義的本能反對柏林舉辦奧運,納粹黨機關報《種族觀察員》還斥責德國運動員參加一九三二年洛杉磯奧運會,“與黑鬼一起比賽,去爭勝利的棕櫚,是奇恥大辱,是對奧林匹克精神史無前例的褻瀆。”黨報文章作者和編輯根本沒聽說過奧林匹克精神,想當然以為奧林匹亞沒有有色人種,得出奧林匹克精神就是歧視有色人種的謬論。
待到一位黑人選手奪得洛杉磯奧運會百米賽跑金牌時,希特勒的黨報竟犯了歇斯底裏:“奧運會沒有黑鬼們的事!”
一九三三年一月三十日納粹上台以前,納粹分子在議會極盡搗亂之能事,破壞政府的民主改革,抵製洛杉磯奧運,反對柏林承辦奧運。
希特勒上台下大賭注辦奧運
希特勒取得政權,沒費一槍一彈,也不全靠謊言。希特勒競選綱領的支柱是種族主義,直截了當向猶太人宣戰。德國人民選擇了納粹黨來組閣,有什麽樣的人民就有什麽樣的政府。
納粹上台,對奧運態度戲劇性急轉彎,一反過去立場,突然熱衷於奧運。五天以後,納粹內閣頒佈緊急令,取締三千四百個反對一九三六年柏林奧運的各級體育協會。對體育一竅不通,自己也不做任何體育鍛煉的希特勒打破曆屆奧運常規,出任奧組委主任,並拉來籌辦過一九一六年柏林奧運的體育專家卡爾?迪姆當秘書長。
奧組委計畫把火車站附近的郵政體育場改建成奧運主場,這個體育場四年前才落成,能容納四萬五千人。希特勒不同意這個方案,理由是地點不對。他和禦用建築師施佩爾正在重新規劃柏林,擬更名為“天下大都日爾曼尼亞”,東西中軸線穿過布蘭登堡門,全長五十公裏。按照希特勒的設想,奧運體育場應該座落在中軸線西端的夏洛特堡。人們皆大歡喜,因為那裏已經有一座體育場,就是當年為舉辦一九一六年第六屆奧運會修的。但是希特勒要建一座能容納十萬觀眾的奧運賽場,而且要古代雅典式的,一半在地下,要超過奧運曆史上任何比賽場的建築規模和藝術水準。內閣撥出兩千萬馬克專款,在夏洛特堡修建奧運比賽場和配套設施。組織者最怕政府舍不得花錢,奧組委的體育專家們大喜過望。
新建的奧運比賽場是典型的納粹式建築,圓形的建築也想方設法弄出許多棱角,正門前兩道比人高的隔牆,兩大溜方柱支撐,中間兩根衝天方柱,比賽場高出一倍。圍繞奧運賽場還建了一座七十七點一七米高的鍾塔、一座馬拉鬆門和一座蘭格馬克紀念館。鍾塔上的大鍾也是本屆奧運的會標,一隻德國國徽上的山鷹,鷹爪抓著五環,繞鍾群鑄著希特勒的話:“我召喚全世界的青年”。蘭格馬克紀念館紀念的是一戰中在比利時蘭格馬克陣亡的四萬四千名德國將士,希特勒在《我的奮鬥》裏對這些死在異國的德國人表示了極高的崇敬。
希特勒下大賭注,目的在於通過奧運展示雅利安人是全世界最優秀的種族,奧運建築的雕塑作品也從生理線條上體現雅利安人的強悍美。納粹宣傳部長戈培爾明確地說:“德國體育事業的唯一目標就是強化德意誌民族的品格。”無論是反奧運,還是辦奧運,納粹萬變不離其種族主義之宗旨。
奧運前納粹頒佈黨禁迫害人權
納粹在展示雅利安人優秀品格的同時,開始有計劃有步驟地滅絕“劣等種族”,一九三三年四月七日頒佈新的公務員法,亦稱“雅利安化法”,規定開除所有反納粹公務員,包括全部猶太人出身的官員和職員。這個種族主義法規裏專設一項“雅利安條款”,禁止聘用“非雅利安人”為公職人員。“非雅利安人”也包括父母及祖父母一方為猶太人者。接著建立了臭名昭著的達浩和奧蘭寧堡集中營,殘酷迫害猶太人,四處捉拿流浪的吉普賽人在德國的分支辛提人和羅姆人。亞利安人中的思想不純分子同性戀者也被投入死亡營。即使純種的亞利安人,也必須順從納粹,才能苟活。
同年七月十四日,納粹頒佈了兩項新法規,一條是廢除入籍法,宣佈由入籍獲得的德國國籍無效,開除魏瑪共和國時期入籍的猶太人國籍,並沒收逆產。根據這項法規,開除了四萬猶太人的國籍。同日頒佈的另一項法規是黨禁法,下麵是一九三三年帝國法律大全卷一第四百七十九頁的譯文:
具體執行時比這規定嚴厲得多,很多德國人因為流露對納粹的不滿,或僅僅一句話對元首不恭,被“人民”舉報、扭送,被不合程式的法庭判處死刑,不容上訴,立即絞死。德國曆史博物館裏陳列著當時行刑的絞架,旁邊一紙“以人民的名義”的判決書,一位商人在電車上“惡毒攻擊元首”,被判處絞刑,從案發到行刑不到一個月。草菅人命,可見一斑。
納粹的黨禁關閉了德國人的政治生活,當慣了順民的德國人馬上順從一個政黨,習慣一個聲音,無限熱愛一個領袖,行一種舉臂禮高呼元首萬歲。舉國上下的奧運熱連帶著日甚一日的人權迫害,愚昧與凶殘共舞,刁民為政府張目。早在一九三三年四月,全國就掀起了杯葛猶太人店鋪的“人民運動”。猶太人回憶當年,對鄰人的落井下石,尤為感慨,“他們全都參與了。”
不可思議的是,一九三三年七月十五日,就在廢除入籍法和黨禁法頒佈的第二天,英、法、德、意在羅馬四強會議通過決議,高度讚揚德國為鞏固歐洲和平所做的貢獻。後兩個是法西斯國家,不足為怪,一向標榜民主的英、法迫不及待為極權政權張目,睜著眼瞎說,才是怪事。美國也好不到哪兒去,對德國一直採取安撫政策,試圖修正凡爾賽條約對德國的不公正來消除德國的不滿情緒,進而維係歐洲和平。直到一九三八年三月德國吞並奧地利,美國還在推行綏靖政策。對待納粹德國主辦的一九三六年柏林奧運,美國政府與英、法政府一樣,一直全力支持。
歐美民間杯葛但政府捧場
異議來自歐美民間,包括德國流亡人士。被納粹開除國籍的著名作家海因裏希。曼是湯瑪斯。曼的大哥,這位曼大哥一九三三年二月就離開德國,在法國從事抵抗運動,抵製柏林奧運。各國體育界聲討德國違背奧運憲章迫害猶太人,強烈要求國際奧委會收回柏林的承辦權。在美國,許多猶太人組織抗議示威,杯葛柏林奧運浪潮席卷全國。民主國度,人民的覺悟遠遠高於政府。
一九三五年,納粹種族迫害高潮中,美國國際奧會主席艾弗裏。布倫戴奇親赴德國考察。短短幾天,布倫代奇與納粹便水乳交融,回國後譴責“猶太分子”的抵製行為侵害了奧林匹克精神。布倫戴奇顛倒黑白,引起體育界激烈爭論。美國業餘運動員聯合會主席傑雷米?馬奧尼堅持認為,侵害奧林匹克精神的是納粹的種族歧視。布倫戴奇則批評他不該把政治摻進體育。馬奧尼說,那好,我們美國運動員不摻和納粹和猶太人的競爭,我們不去。當時美國在國際奧會的代表恩。斯特。李。楊克也對柏林奧運顧慮重重,讚成杯葛。結果出人意料,楊克被國際奧會開除,成為奧運史上一大醜聞。接替楊克進入國際奧會的是布倫戴奇,此人後來當了二十年國際奧會主席,把奧運事業領到崩潰的邊緣,卸任交鑰匙時,竟對繼任說:“你不大會用得到它們,我相信奧林匹克運動撐不了幾年了。”厚顏如此,德何以堪!奧林匹克精神何在?就是這些奧運官員在吃奧運,毀奧運。
火炬傳遞沿途遭到浩大抗議
火炬傳遞是卡爾。迪姆設計的,一位優秀的體育專家,從德意誌帝國到魏瑪共和國直至聯邦德國,一直致力於德國體育事業。納粹上台後也離不了他,讓他當上奧組委秘書長,負責籌備柏林奧運。這是迪姆光輝一生中一塊永遠擦不亮的鏽斑,一次千古挽不回的失足,盡管沒過多久他就因為“政治上不可靠”而靠邊站了。
迪姆設計的火炬傳遞由納粹軍火商克虜伯讚助,不鏽鋼火炬把上鑄著傳遞路線圖,德國山鷹的翅膀挑著奧運五環,還有“火炬接力/柏林奧運/一九三六”字樣。火炬託盤上麵繞圈刻著“贈謝火炬手。一九三六柏林第十一屆奧運會組織委員會”字樣,底麵是“克虜伯不鏽鋼V2A鋼”和“克虜伯股份公司和平基金會?埃森”。火炬本身長二十七公分,重四百五十克,尖端部分是鎂製,可以燃燒十分鍾。克虜伯家族參與了曆次德國侵略戰爭,一戰後,古斯塔夫。克虜伯被宣佈為戰犯。他的長子阿爾弗萊德。克虜伯是納粹黨徒,為人古怪刁鑽,沒一個朋友。他的辦公室裏掛著希特勒像,下麵寫著“與元首共存共榮”。這個克虜伯二戰後也被宣佈為戰犯。
火炬傳遞是戈培爾一手操縱的政治宣傳節目,中宣部負責宣傳和執行,丈量裏程,挑選火炬手,一路宣傳。沿途由衝鋒隊保鏢。全程三千零七十五公裏,由三千零七十五名運動員接力傳遞,三千零七十五遍廣告。七月二十日,在奧林匹亞聖地,由當地人扮演的希臘祭司和十二個白衣處女用鏡子聚集陽光,反射到一根木頭上,點著木頭。此刻處女正吟唱:“啊聖火,在神聖的古地點燃,你開始奔跑。”一位希臘火炬手開始第一棒傳遞。
火炬途徑雅典、得爾菲、索菲亞、貝爾格萊德、維也納、布拉格。在希臘境內就發生幹擾,一路不順,在南斯拉夫和奧地利境內都有人試圖破壞傳遞。布拉格是德國流亡人士中心,火炬到達時,這裏舉行了浩大的抗議遊行,火炬幾被撲滅。一路坎坷,火炬終於八月一日十一時四十二分抵達柏林。火炬進入奧運會場之前,兩萬名希特勒青年團員和四萬名衝鋒隊員在運動場附近的娛園舉行迎接聖火儀式,跑最後一公裏的火炬手艾弗裏希點燃了兩個“聖壇”,熊熊大火一直燒到奧運閉幕。艾弗裏希背了一輩子“火炬手”的黑鍋,臨死還抱怨“其實我沒得到一點好處”。
李芬施塔宣傳納粹奧運電影得獎
把聖壇上的火帶進開幕式的最後一棒是中長跑運動員弗利茨。施雷根,這位成績平平,跑起來腿發飄,連國家隊都沒進去,就是說,不是本屆奧運會選手。納粹黨史導演萊妮。李芬施塔選中了他來拍電影,僅僅因為他的外形:頎長的身材,滿頭卷曲的金發,碧眼直鼻,雅利安種族所有的優越充分體現在他身上。施雷根是個明白人,風頭出了,但一直拒不加入納粹黨,保住了運動員的氣節。戰後德國奧會聘請他當顧問,讓他參與了慕尼克奧運會的組織工作。一九九六年柏林慶祝奧運複興百年,九十歲的施雷根又一次點燃了奧林匹克體育場的聖火。
整個火炬傳遞過程在李芬施塔導演下拍成膠片,收入大型紀錄片《奧林匹亞》,最著名的鏡頭就是一個希臘的接力手,在愛琴海的黃昏舉著火炬慢慢奔跑,柏林的曙光在召喚。
李芬施塔原是酷星冷美人,希特勒上台後,她走火入魔,改行為納粹拍紀錄片,用電影宣傳納粹思想。一九三三年,李芬施塔拍了記錄納粹黨紐倫堡第五次全國黨代會的《信仰的勝利》,深得希特勒和戈培爾讚賞。拍這部紀錄片,用了五個攝影師。一九三四年她又拍了記錄納粹黨紐倫堡第六次全國黨代會的《意誌的勝利》,這次用了十八個攝影師。這樣一部為納粹宣傳的紀錄片,竟然在一九三五年威尼斯電影節和一九三七年巴黎世界博覽會上兩次獲得金獎,可見那年頭歐洲藝術界的政治覺悟之差。直到戰後撥亂反正,這部影片才被定性為“納粹宣傳片”。
一九三五年,李芬施塔拍了配合納粹七大軍事演習的紀錄片《自由之日—我們的軍隊》。為柏林奧運會,她用了四十二個攝影師,從天上拍到水底,耗費稅款無數。這部名為《奧林匹亞》的政治宣傳片長四十萬米,經過一年零八個月加工,出了德、英、法、意四種版本,上集《人民的節日》,下集《美的節日》。一九三七年巴黎電影節,諂媚的評委把金獎給了這部赤裸裸的種族主義電影。戈培爾和李芬施塔意料之中,一九三八年該片又獲威尼斯電影節世界最佳電影獎。
民間抵製納粹奧運到開幕之前
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國際奧會也跟著湊熱鬧,一九三九年給這部納粹紀錄片頒發了“奧林匹克獎狀”,肯定了柏林奧運種族主義的主旋律。獎狀墨蹟未乾,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目中無人的雅利安大兵踏上波蘭的土地。由於國際奧會失足,不僅毀了柏林奧運,還使一九四零年的赫爾辛基/東京奧運和一九四四年的倫敦奧運沒能開成。勾結極權政府,連續斷送三屆奧運,對這不可饒恕的過失,國際奧會從未認真檢討過,往希特勒身上一推了事。
用藝術為戰爭造輿論,是電影史上一大罪惡。戰後,李芬施塔為此被逐出德國電影界,隻能靠私人讚助拍些小玩意兒。國際奧會卻好似什麽也沒發生過,當然也就不會吸取教訓,不顧蘇軍入侵阿富汗的事實,無視四十二個國家杯葛,硬是把一九八零年的第二十二屆奧運交給莫斯科主辦;尤為甚者,不顧全世界的杯葛,把二零零八年奧運主辦權交給世界頭號人權敵人。這個體育組織與極權政權一而再,再而三的人權交易,徹底背叛了奧運精神。顧拜旦九泉有知,會捶胸頓足大罵不屑。他們確實不配奧林匹克的名號。
直到奧運開幕前,民間仍在抵製。一九三六年六月,在巴黎召開“捍衛奧林匹克精神大會”,與會的有法國、西班牙、美國、英國、捷克斯洛伐克、比利時、瑞典、丹麥、荷蘭等國代表。大會號召人們抵製柏林奧運會,積極爭取將會址改在巴賽隆納。抗議浪潮席卷世界各地,紐約成立了一個鬥爭委員會,歐洲一些國家明確表態,不參加柏林奧運會,並積極支持籌辦巴塞隆納奧運會。七月,法、英、美、瑞士、瑞典、希臘等二十個國家的運動員,雲集巴塞隆納,準備參加七月十八日舉行的運動會。
令人遺憾的是,最後杯葛被杯葛了,第十一屆奧運會如期在柏林舉行。
巴黎抵製大會上,海因裏希。曼有句名言:“一個建立在強製勞動和奴役大眾基礎上的政權,一個積極備戰而隻靠宣傳謊言而存在的政權,怎麽能尊重體育運動和運動員呢?請各位相信我的話,那些去柏林的運動員隻能成為那個以世界之主自居的獨夫民賊的角鬥士、階下囚和笑料。”
希特勒主持開幕並每天到場
曼先生不幸言中,一九三六年八月一日,三千九百六十一名角鬥士在新的奧運之歌中步入掛滿萬字旗的鬥獸場。點燃聖火代表運動員宣誓的都是德國運動員。宣布開幕的希特勒現身時,十萬隻胳膊斜舉朝前,鋪天蓋地。此時此刻,他們成為囚徒和小醜,任人擺佈。德國奧組委向全世界承諾的二十一名優秀猶太運動員,一個也沒出現,他們根本不曾得到訓練的機會。隻有美國的半拉猶太血統的擊劍女選手海倫。邁爾來了,她的父母在德國作人質。後來她登上領獎台時,不得不屈辱地舉起右臂向元首致敬,運動員的尊嚴喪失殆盡。
開幕式上演唱了德國音協主席裏查德。施特勞斯譜曲的《迎賓歌》,“你們是德國的客人”取代了第一屆雅典奧運會上誕生的《奧運之歌》,希特勒取代了萬神之主宙斯,客人成了子民。
希特勒每天都到場,被人群擁戴,拉拉這個的手,拍拍那個的肩膀,與優勝選手合影,親民之誼,溢於言表。那時德國人曼弗雷德。馮。安德內成功完成了電子電視轉播,這一技術被納粹充分利用。電視台用五十種語言向全世界直播萬字旗下的比賽現場,在黃金時段發送希特勒特寫鏡頭。加上三千多個廣播節目,給納粹政權帶來巨大的宣傳成效。中宣部的口號是:“廣告幫助我們取得政權,廣告幫助我們鞏固政權,廣告幫助我們征服全世界。”單單美國就轉播了一百多套音視節目。
電影與照片的拍攝權掌握在納粹中宣部手裏,外國記者報導必須先報批,中宣部審核通過後方可發表。德國賣給外國的畫麵,比如《一周回顧》也要先報中宣部審查。最後播出和發表的畫麵,統統都是美化納粹精神的,李芬施塔《奧林匹亞》的招貼比比皆是。每天都在進行的人權迫害,則不見於畫麵,讓世人不知德國真相。正如《希特勒傳》的作者依安。克爾沙夫所言,“體育如此成為納粹政治與宣傳的工具,實屬史無前例。”
德國獲九十獎牌,遙遙領先
一九三六年八月十六日柏林奧運落幕,德國以九十塊金銀銅牌大獲全勝,有史以來第一次躍居榜首。美國以五十六塊第一次屈居第二,被東道主大大地耍了一把。
中國一窮二白,雖然中華民國國歌被選為世界最佳國歌,但五十四名運動員全被淘汰。據運動員中唯一健在的郭潔老先生說,因為經費緊張,買不起機票坐不起火車,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上漂泊了一個多月,運動員耗得精疲力竭。今天中國官方奧運網站卻吹噓當年“中國武術揚威歐洲”,拿自己的國寶去比人家沒有的東西,而且僅僅是單方麵的表演,何威可揚?
德國奧運後不到一年,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深夜,承辦一九四零年第十二屆東京奧運的日本,炮轟廬溝橋,侵華戰爭全麵爆發。
柏林奧運三年後,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淩晨,納粹德國向波蘭發起閃電進攻,投入五十八個師,兩千八百輛坦克,兩千架飛機,六千門大炮,一舉拿下波蘭。九月三日,英法被迫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麵爆發。德軍在波蘭建立大批集中營,把德國各地的猶太人集中到那裏。六百萬猶太人死在納粹的毒氣室和勞改營裏,對人類犯下種族滅絕罪的正是舉辦第十一屆柏林奧運會的法西斯德國。


作者王容芬博士:1966年為北京外語學院東歐語係德語專業四年級學生。見文革猶如納粹運動,給毛澤東寫信,批判文革,並宣布退出共青團。然後絕望之極,服毒自殺。未死,被捕,判無期徒刑。1979年獲釋。成為社科院研究員,研究馬克斯。韋伯的專家,現居德國。漢諾威大學哲學博士。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