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son 傑森

希望有更多的朋友來看一看我的博客
正文

事 半 功 倍 地 提 高 英 語 口 語 和 聽 力 (轉帖)

(2008-07-04 22:47:57) 下一個
在中國學外語,口語和聽力是絕大多數人的“死穴”。絕大多數人學會的都是啞巴英語,因為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聽力,充其量隻是其外語閱讀能力的20%。

要想事半功倍地提高口語和聽力,就必須把聽力、口語、學習地道英語的各項努力結合起來,一次完成,千萬不要去玩“各個擊破”的遊戲!具體做法:挑一部自己喜歡的電影或電視劇,第一次看的時候,盡量靠自己聽,要是理解有困難,看看字幕也行。

但是帶字幕(或中文配音)的音像版本隻能看一次,不得看第二遍(更不要去看英語劇本)。

對故事的梗概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就達到目的了。

剩下的,就要靠自己去聽了。怎麽聽:以"六人行“

(Friends)為例,將 1-2集的錄音(總共也就一個來小時)帶在身邊,用2-3周的時間,從頭到尾反反複複地聽(不是逐字逐句地斷開聽)!第一次也許隻能聽懂5-10%。

但每次聽,都會比上一次多聽懂了那麽一丁點兒。

凡是聽懂了的,下次聽到這些地方就跟著它一起說,聽的時候自己口中念念有詞,借此來提高自己的口語、掌握新的表述法。

有些比較關鍵的生詞,一是要學會猜,二是如果猜不出,多聽幾次後對這個詞的發音有了比較準確的概念,也便於查字典。如此每日周而複始,幾個星期以後可以把這1、2集的對話聽懂70-80%了,而且聽懂的這些對話已經深深印入了腦海,如此學會的情景對話,比從任何英語課本上學來的都自然、容易記住,更重要的是,你已經知道怎麽用了! 對這1-2集已經熟悉到了滾瓜爛熟的地步,再去找聽新的內容,重複上麵的步驟。

我們老中學英語最怕的就是滿口Chinglish,可要是按照上麵這條路子去學,長此以往,英語想說得不地道都難!這樣的做法,好處是“一石多鳥”:

1、提高了聽力 ---而且提高的速度會相當快。

2、對節目中的英美習慣用法、新詞匯、詞組、表達法融會貫通,不僅理解,而且會用。

3、增強了自己的口語能力(同時注意改進發音)

4、增強英語語感----這樣學的英語,絕對地道!

5、學英語成為一種樂趣,而不再是死記硬背、枯燥乏味的包袱。有人捧著 “英語實用情景對話”、 “實用英語大全”之類的書天天死記硬背。

聽我一句忠告:作為一個(前)英語專業本科的教員,我要編這種書,是最容易、來錢最快的。

但我也知道,學生經曆千辛萬苦、如此每天背誦枯燥無味的N百句英語數年後,最可能學成的,就是一口地地道道的 Chinglish (“中式英語”)!以咱們自己為例:多年前經曆的事情,可能有很多都記不得了,但是我們自己或同學當年出醜、尷尬、搞笑、惡作劇的場麵,大概還都曆曆在目吧?同樣的道理,通過電影、電視劇來練聽力、練口語、擴大詞匯、學會新的表達法(尤其是 get, put, go, in, out 之類的“小詞”)、增強語感,要比抱著《實用英語大全》之類的書死記硬背 + 另花時間精力金錢去學聽力 + 另花時間精力學口語 + 。。。。。。效果要強得多!這些歸根到底是個語感問題。唯一能提高語感的辦法,就是注意英美人在實際生活中是怎麽說的。

電影、電視劇就是最好的“英美生活環境”。通過電影電視劇來增強學習英語的趣味性,不僅提高學習效率,而且可以真正掌握詞語的用法,

做到融會貫通。此外,在大量閱讀英語書籍、報刊的同時,堅持每天對著話筒講幾分鍾的故事、當天看過的文章的內容摘要、複述某一段電影電視劇的場景等,錄下來。每天不聽當天錄的內容,而是聽昨天錄的----因為自己剛講完的話,還清晰地留在腦子裏,這樣不容發現自己犯的語法錯誤等。聽昨天講的內容,更容易發現錯誤。P。S。畫蛇添足地發幾句牢騷:國內英語教學多年來形成的體製,最大限度地為英語教學人員提供了掙錢渠道:學生上外語課和各種外語班(大多數補習學校開的班都屬這類)去學語法、詞匯(相當於本科外語類的“精讀課”),另外交錢去上口語班,再交一份錢去上聽力班,再交

一份錢去上閱讀理解班。。。。。。白花花的銀子源源不斷地流入教員的口袋。

但是至於教學效果嘛,“那個。。。啊。。。這個這個。。。。 這個嘛,咱們就改天再另啦。。。”

對於國外已經被證明行之有效的新型教學法,國內的體製基本上是“堅持中國特色”,將之徹底拒之門外!因為這會損害英語教學圈內太多人的既得利益。

當年我和幾個同事在學校裏采用國外的新教學法搞教學實驗,原來起始水平完全相等的英語專業本科班,我們的實驗班一年後聽力、口語、閱讀速度等各方麵把其它幾個班甩下了一大塊。但是我們從接任我們的老師嘴裏聽到的卻不是讚揚,而是抱怨和批評:“這個班的學生太狂、太不知道天高地厚了!我在其它班上2堂課的教材,他們不到1節課就看完了,還說‘沒有問題’,弄得我‘掛黑板’。。。”這事情發生了不止一次。氣得我真想扇TA ---- 作為教員,讓學生“吃飽”、“吃好”是最起碼的要求。學生水平高,TA自己備課量不足,還居然有臉來抱怨!但這就是中國特色。

最後,這場教學實驗的成果雖然誰都看見了,但是實驗本身卻無疾而終。一顆小小的石子落入水中,泛起圈圈的漣漪,漣漪過後,依然是鏡子般平靜的水麵。傷心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