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

這就是我的身份證, 你的呢?
正文

中國文化軟實力:共贏、貢獻與和諧

(2008-06-15 07:13:09) 下一個
ZT: 中國文化軟實力:共贏、貢獻與和諧

—訪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賈旭東
http://www.cass.net.cn/file/20080508122129.html


記者:我們注意到,自從黨的十七大提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新戰略以來,文化軟實力不僅正在成為一個重要的政策議題,也正在成為學術界關注和研究的一個熱點問題。可否談談您對這個問題的理解。

賈旭東:文化是發展的手段,但更是發展的目的。在我看來,黨的十七大報告之所以在文化建設部分提出國家文化軟實力戰略,正是為了表明,我們對文化工具性價值高度重視的根本目的,是旨在實現它的目的性價值。要激發全民族的文化創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必須深刻分析軟實力的內在矛盾,明確中國文化軟實力的基本理念,把握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構成要素,探索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戰略路徑。

記者:您說的軟實力的內在矛盾,是指什麽?
賈旭東:這要從軟實力的概念說起。我們知道,軟實力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針對美國國力“衰落論”而提出的一個概念。奈指出,軟實力有兩種定義方法,一是從行為角度定義,指通過吸引而非強迫或收買的手段來達已所願的能力。二是從資源的角度定義,指所擁有的可影響結果的能力和資源。奈認為,政治家和領導人更喜歡第二種定義,但是,資源定義麵臨一個基本問題,就是權力轉化問題,即如何將以資源來衡量的潛在權力轉化為可以改變他者行為的權力。於是,擁有資源和將資源轉化為權力的技能,就是至關重要的。

     記者:這樣看來,軟實力的確是與硬實力性質不同的另一種實力。
     賈旭東:是的。從定義來看,兩者的根本不同在於實現方式不同。硬實力的實現方式是“強迫”(大棒)和“收買”(胡羅卜),軟實力的實現方式是“吸引”。在加拿大學者馬修·弗雷澤看來,兩者實現方式的不同是由於其基礎不同,前者建立在“事實”基礎上,後者建立在“價值觀”基礎上。然而,必須指出的是,兩者性質上的不同並不意味著本質上的不同。事實上,從功能的角度來看,軟實力和硬實力的本質是相同的,都是通過控製他者的行為而實現自己的目的。

     記者:軟實力與硬實力具有相同的本質,這意味著什麽呢?
     賈旭東:軟實力和硬實力性質不同但本質(或功能)上的一致性有兩點意義:第一,軟實力的提出具有不容置疑的曆史進步意義。強迫(大棒)—收買(胡羅卜)—價值觀吸引,反映了人類自我利益實現方式社會化的文明進程,開辟了通往世界和平的希望之路。第二,軟實力與硬實力相同的利己性現實主義本質,卻又埋下了衝突的種子。通過價值觀的吸引使他者自願改變其行為而實現自我的目的,是軟實力的基本特征和本質屬性。盡管軟實力對他者的控製靠的是吸引和自願,但是,正如奈所指出的,沒有任何國家喜歡被控製,即使被軟實力控製也不行。控製與被控製的矛盾,是軟實力的內在矛盾,如何解決這一矛盾,是軟實力理論麵臨的根本挑戰。軟實力內在的控製與被控製的矛盾,我稱之為“軟實力問題”。
     記者:您所說的“軟實力問題”,在現實世界中是一個真實存在嗎?

     賈旭東:不可否認,不管近年來美國的軟實力下降幅度有多大,但它仍然是國際上軟實力最為強大的國家。美國流行文化滲透到世界各個角落,星巴克咖啡店甚至開進故宮,這多少是可以作為佐證的。然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世界反美主義此起彼伏。奈發現,曆史上曾有過5次比較大的反美主義浪潮,最近的一次是伊拉克戰爭。而反美主義是世界性的,不僅在伊斯蘭世界,也在歐洲,在一切美國軟實力起作用的地方。

     記者:您的意思是說,軟實力越強大,引起的反彈也就越大。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是為什麽呢?
     賈旭東:軟實力並非總是和平的,控製與反控製可能演變為衝突。奈說得好,沒有人願意被控製,即使軟實力也不行。他認為,美國在世界上是老大,力量的不均衡招致了欽佩、羨慕和怨恨交加的情緒。其實,上麵提到的弗雷澤說得更清楚:軟實力激發的不僅僅是敬畏和羨慕,還有憤恨和敵意。我認為,這恰恰是軟實力理論的致命缺陷,而它的根源來自冷戰思維的軟實力觀。在這種軟實力觀下,軟實力不過是硬實力零和式競爭邏輯在新的曆史條件下的繼續和發展。國際上散布的中國軟實力威脅論的各種論調,也是這種軟實力觀的產物。如果不從根本上揚棄這種軟實力觀,仍然沿著它的邏輯走下去,一場兵不血刃的人類軟實力競賽就將上演,世界的和平將麵臨新的威脅。克服軟實力的內在矛盾,尋求“軟實力問題”的破解之道,是世界和平的客觀要求,應該成為世界各國的共同課題。

     記者: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中國的軟實力開始引起國際關注,奈也撰文指出中國軟實力崛起。您剛才也提到,國際上的一些媒體甚至將其誇大為“中國軟實力威脅論”。在這樣的國際背景下,提出文化軟實力戰略會不會對我國的發展產生負麵影響?
     賈旭東:我覺得不會。盡管軟實力難以測量,但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的軟實力遠勝於我,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然而,持傳統軟實力觀的學者和媒體,以冷戰思維審視中國軟實力的提高,認為美國軟實力的下降是因為中國軟實力的崛起,這就是所謂的中國軟實力威脅論。近來,西方一些主流媒體和政府官員借奧運火炬傳遞,肆意歪曲事實,妖魔化中國,其目的和威脅論一樣,也是為我國發展設置障礙、製造麻煩。為什麽會如此?用奈的觀點來解釋,是“均勢”。因為均勢預示著,如果一個國家變得太過強大,其他國家將聯合抗衡該國。中國雖然還沒有強大到足以讓其他國家聯合起來抗衡的地步,但遏製中國發展卻是一些西方國家的均勢政策目標。也就是說,國際上已經或可能存在的那些不利於我國發展的負麵因素和影響,與我國是否提出文化軟實力戰略無關。相反,表明我國的文化軟實力觀,並使之有效傳播,反而可能有助於我國軟實力的提高,有助於消除或減小我國發展的國際阻力。

     記者:我注意到了您的傳統軟實力觀的提法,現在,您又提出應該表明我國的文化軟實力觀的意見,我想您的意思是想說明兩者有著本質的不同,這種不同究竟是什麽呢?
     賈旭東:我國的文化軟實力觀與傳統軟實力觀的確有著本質的區別,這種區別是理念上的根本不同。一是競爭理念不同。軟實力競爭是不可避免的,問題是這種競爭並非傳統軟實力觀主張的零和式遊戲,而是非零和式遊戲。二是價值理念不同。軟實力當然要服務於國家利益,問題是國家利益並非傳統軟實力觀主張的本國的現實利益,事實上,為世界文化發展和人類和平做出貢獻也是一種長遠和根本的國家利益。三是目的理念不同。通過吸引贏得他者認同是軟實力的基本屬性,問題是贏得他者認同並非傳統軟實力觀主張的控製他者、領導世界,而是通過共享價值觀的逐步確立創建一個和而不同的和諧世界。

     記者:也就是說,我國的文化軟實力觀的基本理念是,在競爭中實現共贏,在獲得中做出貢獻,在互相認同中共創和諧世界。
     賈旭東:是的,您的歸納很精彩。遵循這樣的基本理念,我國的文化軟實力觀從根本上拋棄了傳統軟實力觀的冷戰思維,為破解“軟實力問題”找到了一個正確的方向,也為完善軟實力理論提供了有益的啟發。揚棄競爭思維、倡導貢獻理念、共創和諧世界,是我國文化軟實力觀的基本特征。共贏、貢獻與和諧,是我國文化軟實力觀的核心價值取向。

     記者:從理念上看,以共贏、貢獻與和諧為核心價值取向的我國文化軟實力觀的確有傳統軟實力觀無可比擬的優越性。在傳統軟實力觀占主導地位的當今世界,應怎樣理解我國文化軟實力觀的現實可行性?
     賈旭東:應該承認,我國文化軟實力觀徹底取代傳統軟實力觀,至少在可預見的未來可能性極小。但我們應該看到,共贏、貢獻與和諧這三個基本理念得到國際社會認同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因為在一個相互依賴日趨增強的“地球村”中,共贏、貢獻與和諧將成為維係共同生存、發展與繁榮的基礎。對此,學者們已經取得了某些共識。

     記者: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首先需要明確什麽是文化軟實力。請您談談我們應該如何把握文化軟實力這一概念呢?
     賈旭東:第一,我們要跳出文化,從國家戰略的高度來理解文化軟實力。文化軟實力的基礎是價值觀,並且是具有普世意義的、能夠為他者共享的價值觀。共贏、貢獻與和諧,就是具有鮮明中國文化特色的、能夠為他者共享的、普世性的價值觀。由於價值觀廣泛滲透於經濟、政治、文化、外交、軍事和社會生活的其他各個領域,因此文化軟實力必然要通過這些領域來表現。

     記者:您的意思是說,提高文化軟實力不僅僅局限於文化領域。
     賈旭東:是的。促進文化創新、發展和傳播,將我國優秀的文化資源轉化為軟實力,是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途徑,但不是惟一途徑。

     記者:那麽,第二呢?
     賈旭東:這涉及到文化軟實力的構成。提出軟實力的奈不談軟實力的構成,而講軟實力的資源,以及將這些資源轉化為軟實力的技能。獲得資源和轉化技能,是奈關注的焦點。這過於間接,太技術化。毫無疑問,較高的技術性運用能力,的確可以提高軟實力。但是,提高軟實力還要動真格的。奈同時認為,國內實踐往往更重要。試想,如果你整天通過各種手法宣揚你的價值觀,可是你的所做所為完全是另一回事,那非但不會提高軟實力反而有損軟實力。

     記者:美國軟實力的下降,這可能是一個重要原因吧!
     賈旭東:文化軟實力就是價值觀的吸引力,在這個意義上,一切體現或表現價值觀的要素都是文化軟實力的構成要素。因此,一切能夠體現和表現共贏、貢獻與和諧價值觀的要素都是我國文化軟實力的構成要素。在當前國際國內環境條件下,我國文化軟實力共贏、貢獻與和諧的核心價值取向,有助於解決人類麵臨的共同問題,有助於解決我國全麵建設小康社會麵臨的瓶頸問題,而硬實力友好度、內外關係融洽度、文化發展匹配度、社會生活和諧度,是今後相當長的曆史時期內衡量我國文化軟實力的基本指標。

     記者:奈認為,提高軟實力,一要獲得或擁有軟實力資源,二要提高將這些資源轉化為軟實力的技能。您指出奈的思路有些技術化,主張提高軟實力要動真格的,您能具體談談嗎?
     賈旭東:軟實力要發揮功能有兩個條件,一是能得到認同,二是能轉化為行動。所以,提高軟實力首先要提高價值觀的可認同性,在此基礎上提高可轉化性。提高可認同性和可轉化性需要提高三個能力,一是表達能力,要能夠全麵、準確、清晰地表達自己的價值觀;二是傳播能力,要善於運用各種媒介、各種主體和各種機會廣泛傳播自己的價值觀;三是示範能力,要將自己主張的價值觀全麵付諸實踐,切實做到身體力行。我所說的要動真格的,就是不能光說給人聽,更要做給人看,也就是要提高示範能力。

     記者:但是,傳播能力和轉化技能也需要提高。
     賈旭東:是的,傳播能力和轉化技能也是我們的“短板”,然而更重要的還是提高示範能力,踏踏實實地去身體力行,用一句常說的話,叫做把自己的事做好。當前,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需要實施三個戰略,一是國內實踐戰略,二是國際合作戰略,三是交流對話戰略。

     記者:這三個戰略能夠實現前麵您提到的那四個文化軟實力基本指標的提高?
     賈旭東:以硬實力的友好度為例。所謂友好度包括兩層含義:一是發展或獲得硬實力的過程中,對所涉及到的他者利益的貢獻程度;二是運用硬實力時實現公平和正義的程度。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最為突出的矛盾,是環境問題和與貿易夥伴間的利益平衡問題。落實科學發展觀,降低能耗和對不可再生資源的依賴性,加快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努力實現貿易平衡;在能源和環境等全球問題上加強國際合作;在全球貿易和區域發展問題上加強國際交流與對話等等,所有這些方麵的措施,目的都是為了在我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實現與環境、與貿易夥伴的共贏,對世界經濟發展做出貢獻,營造和諧的經濟發展環境。實現硬實力友好度的國內實踐、國際合作與交流對話,看起來是一個經濟領域的問題,但是,因為實踐中始終秉承並落實和實現共贏、貢獻與和諧的價值取向,因此這也同時是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戰略。

     記者:看來,如果我們把共贏、貢獻與和諧的核心價值取向貫徹到各個領域,使其在各個領域中得以實現,那麽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就能得到切實的提高。
     賈旭東:是啊,如果到2020年,我國硬實力的友好度、內外關係的融洽度、文化發展的匹配度和社會生活的和諧度都達到相當高的水平,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中國屹立於東方,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就一定會得到顯著提高。國內實踐、國際合作、交流對話,是共贏、貢獻與和諧價值取向的三個主要領域,應該成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三大戰略路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