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很多人越來越不能單獨的麵對自己,自己一個人在家就要看電視、上網、聼音樂、玩電玩,縂得要找樣事情做一做,運動、讀書、寫字、繪畫、縫紉、園藝、打掃房間也可以,實在沒事做或懶得做,吃、喝就是最好的方法,讓自己由外境的幫忙得到一時的滿足,所以很多體重超重的人都是因爲心靈常感空虛,拿吃來填塞空虛得到一時的滿足感所造成的結果。連吃也懶得做的人,幪頭大睡是最後的選擇。
在家待不住的人就去開車兜風,或者逛街買東西,心靈空虛的人也很容易變成購物狂,找藉口買一堆不需要的東西。這種外境帶來的刺激,還可能需要一次次加強,否則就會生不起滿足快樂的感覺。這也就是爲什麽有錢的人越玩越瘋狂,不夠瘋狂那夠刺激?最後走向酗酒、吸毒,即使明知有害身體,也覺得比心靈空虛所帶來的痛苦好,厳重者就有燥灪症或憂鬱症的傾向。
有人就選擇做個工作狂,以工作上的成就來掩飾自己不能單獨麵對自己的事實,真是寧願累死也不願悶死。
不能獨處,就去找別人陪自己,可是 ,除非努力融入那個互動中,達到一時的忘失自己,否則細細品味,即使在一堆的人群裏,還是會有孤獨的感覺,從人群中離開時,失落的覺受又重新升起,回到原點。
更嚴重的,甚至覺得有人跟自己吵架,都好過自己一個人獨處,我有一個朋友,與前夫是一對標準的怨偶,每天都上演文武場,離婚之後我去看她,以爲她應該是大獲解放,沒想到她一個人在家落落寡歡,説是整個人有被掏空的感覺。他的前夫也不甘寂寞,又再度速速綁入另一個婚姻,他開玩笑地對我說,這次就是做牛做馬也不做喪家之犬了,他告訴我他終於領會了爲什麽男人的太太是「第一個殃,第二個香,第三個做娘娘!」。
爲什麽會這樣呢?因爲人們把覺受或情緒誤認爲是自己,要靠有覺受來肯定自我的存在,內心裏好像有一個深不見底的黑洞,這個黑洞可以極快地吞噬所有的覺受,人們就不停地供應各種喜、怒、哀、樂、悲、恐、憂的覺受或情緒來餵養這個黑洞,沒有這些覺受或情緒來堵住這個黑洞,寂寞失落的感覺就生起了。
現代人的感覺與情緒都習慣靠外力刺激,而覺受對這些刺激也會逐漸麻木,刺激必須不斷的升級,覺受才會升起,就像吃辣椒,越吃要越辣,這也就是爲什麽現代人可以身體不忙,心卻要不停地忙的原因,事實上大多數人身體上之所以要那麽忙,都是為了用身體的忙來帶動心裏的忙,心裏的忙帶動覺受的升起,覺受的升起可以堵上那個黑洞,感到自己很真實,「真實感」肯定了自己的存在。
因為覺受沒有「實體」的存在,是會消失的,所以人們就要努力地「維持」這個覺受,維持不下去就用「轉換」的手法,轉換成另類的覺受來「延長」覺受的存在,然後在覺受最終消失之前趕緊「獵取」下一個目標。
有人以爲自己可以享受孤獨,可是他在「所謂的」享受孤獨的時候,如果仍然是「少不了」香茶一杯,「外加」好書一本,或是美樂一首,美景一幅……,還是沒有「真的」單獨麵對自己,與聊天購物異曲同工,隻是方式脫俗了一點,這種「享受脫俗的感覺」的附加價值,會遮掩了仍在餵養那個黑洞的事實。
人不能「沒有外境而隻是單獨地麵對自己」,是因爲我們錯誤地把情緒與覺受與自己的存在混成一體,潛意識地以爲情緒與覺受就是自己的本身,沒有看清楚情緒與覺受的「真實幻象」,如果能花功夫靜靜地看這些情緒與覺受幻象的「升起」與「消失」,情緒與覺受就會與我們自己分離,像虛空中的雲,永遠不會與虛空混爲一談,虛空不會因爲沒了雲就失落,同樣地我們也不會沒了情緒與覺受就整個人「空」了。
這好像說起來很容易,其實是很難的修行功夫,現在很多「心靈工作」的層麵,都隻是停留在「用一個覺受或情緒去替代另一個覺受或情緒」,這個相對的來説是容易得多,因爲還是在情緒與覺受的圈子裏打轉,無法超脫。隻有看透覺受或情緒的虛幻,從而在那裏「提升」並且「超越」,讓「雲歸於雲、虛空歸於虛空」,才是修行人真實下硬底子功夫的地方。
如果真的做到雲歸於雲、虛空歸於虛空,那個讓自己失魂落魄填不滿的黑洞就會逐漸自動消失,我們自己本有的「自給自足」的能力就會像撥雲見日一樣地發出光芒與溫暖,這時候的自己才能深切體會到內心的「充實與自由、寂靜與靈動」,屆時就是「外境於我何有哉」地徹底鬆綁灑脫了。與他人相處時會輕鬆自在,不需要別人的陪伴與肯定,獨處時,靜靜地麵對自己即使什麽也不做,也不會孤獨無聊惶恐不安,因爲自己終於不需要情緒與覺受所做成的「安慰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