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4)
2012 (1)
2019 (319)
媽媽常跟我說起我小時候那些讓她哭笑不得的事情。我還沒上幼兒園的時候她帶著我去看電影,因為廠裏發的票子,所以休息天就帶上我。當時看得那部電影是香港鳳凰影業公司出品的《屈原》,媽媽說散場時我一個勁兒地說“那個阿姨不好死掉的呀!”這算是電影跟我結的最早的緣吧。
八十年代中期家裏有了台黑白電視機,後來又換成了一台更大一些的進口電視機。小小的屏幕裏有我和妹妹愛看的動畫片,有爸爸媽媽每日必看的新聞聯播。但電影院對我的吸引力更強,可能因為家裏那台進口電視機也是黑白的緣故吧。
淮海路茂名路口的國泰電影院,複興中路上的上海電影院,斜土路上的盧灣電影院是我初中,高中經常光顧的電影院。記得張國榮有部電影《鼓手》,上海電影譯製片廠翻譯配音的英國電影《簡愛》,日本電影《追捕》,《原山的呼喚》等等陪著我走過青少年。
電影作為一門綜合藝術,從編劇,導演,演員到攝影,服道化,音樂,剪輯等一係列人員各司其職並將努力做出來的作品呈現在人們眼前,希望打動觀眾引起共鳴。去年回上海在影城趕上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正片前他特意製作的那小段片花特別讓人動容。
今年的奧斯卡我應該在回上海的飛機上,雖然看了幾部入圍電影,但真沒想到居然會在這天回上海。以前每年的這個夜晚我都會給自己泡上一壺濃茶,窩在沙發上看現場直播。電影,作為對生活的二次檢驗,不論喜怒哀樂,歡喜悲傷總能讓人在兩個小時曲總人散後有點感歎和反思,挺好的,不是嗎?
以上文字版權屬丹麥有我所有,未經許可,嚴禁轉發!
最後一句應該是“嚴禁轉發”,“謹”是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