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世界無常我習以為常

(2014-04-14 07:13:48) 下一個
對於死,每個人在我麵前都把話說到了必死無疑的地步,一抬頭聽見有佛在說生死無常。

《金剛經》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因為世間一切萬法無一是常住不變的,因此說“無常”。有誰能告訴我當他說無常的時候,他心裏的常的時間單位是什麽?一閃念,一瞬間,一秒鍾還是一生一世一輩子。測量單位很重要,不然我們永遠不知道量變什麽時候發生質變。

佛教說的無常是以刹那間為時間單位的。而人們感歎的無常則“通常”或“常常”是指人物事物在既定的時間裏沒有按照尋常的軌跡繼續下去。當我們試圖解析無常的時候,不得不用到“通常”“常常”“常住”,不然這事沒法說下去。這意味著必須有“常”才有可能說“無常”。

僧人和俗人都在說無常,可我看兩者內涵並不一樣,“無常”二字隻是被各家借來說自己的想法。“無常”以這麽高的頻率現身於這個世界,令我很想搞明白“無常”到底是什麽,無常真的存在嗎?

佛說的無常是刹那間瞬間的,可佛沒說當一件事在幾百刹那幾千刹那幾萬刹那間重複出現時,我們是不是可以把這事叫做通常,而不是無常。按佛家的規矩,無常是人人都要麵對的問題,但如果我們從無常中提煉出通常,這個問題是不是就顯得不那麽難了,不然真的好幾輩子不得要領,豈不是非常痛苦。這好比你餓了想吃一碗米飯,可是人家告訴你沒有一碗米飯隻有米或者飯。於是要你把每一粒米分開煮,再一粒一粒吃。是的,這樣可以保證你吃到的沒有夾生飯或者鍋巴飯,但也有可能你吃不到一碗飯的最後一粒就不行了。這個比喻可能不是太貼切,我需要再解釋一下。佛法把一切事物都放在刹那間去審視對待,這當然是精細的人生觀。但人生很多事情並不需要如此精細,也無法如此精細。

我認為一個人的上半輩子是用來實踐習以為不常的,而下半輩子則應該學會以如常對無常,對一切習以為常。至於一個人的上半輩子是多久下半輩子有多長這事不是我決定的,我隻是借一輩子這個並不確定的時間單位來表述。在我看來如果一個人無法學會習以為常麵對世界,一直卡在無常上,那就是他還沒有長大,孩子才會認為世界無常。

那些成佛了帶著前世今生的清醒來到這個世界的人我就不說了,因為我無幸成為向他們那樣的珍稀之人。一個人如果沒有前世記憶的體驗,當他來到這個世界他必然是驚奇好奇大驚小怪的,人通過體驗自身的變化多少也該習得一些無常啊,難道身體不是一直以來給我們不尋常的體驗嗎?難道腦袋裏不是坐一個主意站一個主意嗎?其實個體的本能就會帶領個體通過自身的變化認識無常,大家都不會忘記自己小時候是多麽敏感,多麽善於洞察天機的吧。

人的本能從外界習得的應該是無常,然而教化會把人的本能磨滅掉,讓人對一切習以為常。太陽升起是照常,吃喝拉撒是日常,月圓月缺春夏秋冬是常年累月,水火不容是常識,水是H2O的常態,地上走的是正常人,人生人死是無常。之前說過了,無常是以瞬間為時間單位描述世界的變,可我們並不需要對這個世界的千變萬化都做出反應。這就是所謂的世界變我們應變,且是以不變應萬變。如果這世界不變我們就用不著學應萬變,我們自己變著花樣玩好了。

換個說法,也就是說客體變,客體無常,作為主體可變可不變,這由主體自身決定。主體以其他客體的角度來看其實也是客體,客體也會變,但這種作為客體的變是個體自身無法控製的,因此作為主體對自身的變是無能為力的,無能為力意味著主體自身對此是無所作為的。無所作為就是習以為常。

“無常”寄生於常,我以為人的一輩子就是與這個世界常來常往。但如果世界無常,那麽我習以為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