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ver_young/

我希望在我自己的小小空間能夠記載和分享歡樂,悲傷,和希望。
正文

【網絡交響音樂廳】勃拉姆斯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海菲茲版)–附賞析 by 肖蕭

(2009-08-03 14:24:23) 下一個










回想過去在國內時曾多次地在上海音樂廳聆聽過這部勃拉姆斯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開始時不易接受和聽懂, 但以後便越來越喜歡了, 從總體上勃拉姆斯的交響樂特點是, 較為深刻, 晦澀, 耐聽, 難懂, 但一旦接受了, 便成為了難忘的, 非常耐聽的音樂珍品了.

勃拉姆斯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於1877-1878年,是勃拉姆斯一生中創作的唯一的小提琴協奏曲 然而,這首小提琴協奏曲不但是勃拉姆斯最偉大的作品之一,而且本曲連同貝多芬(D大調)和 門德爾鬆(e小調)、柴科夫斯基(D大調)等大師的小提琴協奏曲,並稱為四大協奏曲







這部宏大的樂曲具有濃厚的田園牧歌風味和匈牙利民歌情調,那種安詳與厚重相得益彰的感覺,正是勃拉姆斯所獨具的特色。在這部作品中,勃拉姆斯成功地將浪漫主義的激情與古典主義的嚴謹結合起來 並在曲式上有很多大膽創新.

自維瓦爾第以來的小提琴協奏曲這種形式,從來都是風光明媚而情感深度欠足的,從來還不曾有過令人如此回腸蕩氣的小提琴音樂.而勃拉姆斯在這首 協奏曲裏,將小提琴特有的婉轉、柔美的詩意,作出無比思緒化的細膩表達,其親切感和說服力都是不在貝多芬之下,甚至還勝出一籌的!

在此貼播的勃拉姆斯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是由小提琴演奏海菲茲(HEIFETZ)演奏,由芝加哥交響樂團協奏, FRITZ REINER指揮. 祝快遞的朋友們STAY COOL, 新周快樂, ENJOY LIFE! (肖蕭, 2009年8月2日)


謹以此貼特別問候久違的好朋友冰玫和遠芳闌珊, 希望你們依然常來這裏逗留小憩,擁有更多的快樂,祝福好友們永遠快樂, 幸福! (Xiao特注於2009年8月2日)









勃拉姆斯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三樂章) 聯播




第一樂章 不太快的快板 3/4拍子 奏鳴曲形式




第二樂章 慢板 F大調 2/4拍子 三段體



第三樂章 遊戲似的快板 D大調 2/4拍子 回旋奏鳴曲形式










勃拉姆斯小傳及他的古典傑作





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1897)德國作曲家、鋼琴家。


1833年5月7日,勃拉姆斯生於漢堡一個市民家庭。其父是職業樂師,能演奏多種樂器,也是勃拉姆斯學習音樂的啟蒙者。幼年,他從當地的一些音樂教師學習鋼琴作曲,其中E.馬克森的嚴格教導,特別是他對德國傳統古典音樂和德奧民間音樂的熱愛,給勃拉姆斯以深刻影響。由於家境貧寒,勃拉姆斯15歲就開始獨立生活。除在當地的小酒店演奏外,也編寫一些娛樂性小曲。1848年的資產階級革命引起勃拉姆斯的注意。1849年他寫了1首鋼琴四手聯彈《回憶俄羅斯》,引用了代表匈牙利革命的《拉科齊進行曲》的片斷,表達了他對革命的同情。1850年他結識了逃亡到漢堡的匈牙利小提琴家E.賴門伊,並與之旅行演奏。






1853年又結識了著名的匈牙利小提琴家J.約阿希姆,同年由約阿奇姆介紹,認識了R.舒曼夫婦。20歲的勃拉姆斯已是許多作品的作者,他的創作和演奏活動深受舒曼的器重和賞識。1853年,舒曼在他主編的《新音樂雜誌》上發表《新的道路》一文,熱情推薦這位後起之秀。勃拉姆斯和舒曼夫婦、約阿奇姆成為摯友,特別是和舒曼夫人克拉拉,保持了40多年的友誼,成為影響勃拉姆斯精神生活和創作的重要因素。1858~1859年勃拉姆斯在代特莫爾德擔任合唱指揮,接觸到不同曆史時期的合唱作品,對他後來寫作合唱曲有一定影響。他早期的創作主要受舒曼的影響,作品中常表現出當時青年人所特有的熱情、幻想、苦悶和抗爭,在風格和手法上顯露出舒曼的痕跡。1863年勃拉姆斯定居維也納。60、70年代,他除了演出和擔任指揮外,主要從事創作,他的一些重要作品都是這時完成的。

勃拉姆斯雖然有點索居寡言,但是他十分關心德國的命運,特別是德國的統一。1871年俾斯麥通過王朝戰爭統一了德國。勃拉姆斯欣喜萬分,立即寫了《凱旋之歌》(1871)獻給德皇威廉一世。在他著名的c小調《第一交響曲》中,也曲折地反映了這一重大事件。但是,德國統一後的嚴酷現實,使勃拉姆斯感到失望,加上生活圈子和視野的狹窄,特別是19世紀後半葉德奧知識分子思想中的深刻矛盾,使得勃拉姆斯某些作品中反映出的憂鬱孤獨的情緒,甚至是悲觀隱退的思想。1885年完成的《第四交響曲》是這種思想感情的集中體現。勃拉姆斯晚年漸趨消沉,創作力衰退,作品以室內樂和鋼琴小品為主,但其中象《b小調單簧管五重奏》(1891)和兩首單簧管奏鳴曲(1894)等仍是他的重要作品。由於勃拉姆斯在音樂創作上的成就,他曾被選為柏林藝術學院院士,被授予漢堡市“榮譽公民”劍橋大學和布雷斯勞大學博士等榮譽。1897年4月3日在維也納逝世。






創作 勃拉姆斯是一位熱愛民族文化,追求古典精神的作曲家。他在創作中力圖維護德奧的傳統,和同時代的作曲家相比,他在這方麵表現得更積極更自覺。在創作中他追求內在的感情的深刻表現,反對浮華的表麵效果,風格質樸、嚴峻,作品富有哲理性。

在勃拉姆斯的創作中,交響音樂占有重要地位,在這類作品中,結構的原則、調性的布局、主題發展的邏輯性、複調思維的深刻性以及宏偉的氣勢等,都明顯地看到J.S.巴赫、L.van貝多芬對他的影響。在他的4首交響曲中,以第1和第4最為著名。他的c小調《第一交響曲》(1862~1876)不象多數作曲家那樣帶有嚐試和模仿前人的性質,而是一部成熟之作。他從1862年寫出第1樂章到1876年最後完成,持續了14年之久。樂曲反映了德國統一前後的十多年中,勃拉姆斯對現實生活的感受從第1樂章的矛盾、掙紮,第2、3樂章的悲痛、幻想到終曲的歡呼、讚頌,顯示了他探求理想、擺脫痛苦、走向光明的哲理信念。1885年完成的《第四交響曲》雖然氣勢宏大卻缺乏樂觀戰鬥精神,特別是采用古老的帕薩卡裏亞變奏的終曲樂章,流露出命運主宰一切的悲觀情緒。除4首交響曲外,他寫的兩首鋼琴協奏曲(1858、1881),特別是《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1878),不論在思想和技巧方麵,都是同類作品中的優秀者。

勃拉姆斯的鋼琴作品從早期沿古典奏鳴曲、變奏曲原則到更多地寫作特性鋼琴小品如隨想曲、間奏曲、狂想曲以及民間歌曲、舞曲等,可以看出浪漫主義思潮對勃拉姆斯的影響。這類作品集中體現了作者的藝術風格:深沉、典雅、富於技巧、手法細膩、形象豐富,有些是作者內心體驗的獨白,有些是生活情景的描繪。如作者自稱是其“痛苦的搖籃曲”的《降E大調間奏曲》(1892)具有古老加沃特舞曲性質的《b小調隨想曲》(1878)以及富有戲劇性的《b小調狂想曲》(1879)等,都是這類作品的優秀之作。這些特性鋼琴小品是在F.舒伯特的瞬想曲、即興曲,F.門德爾鬆的《無詞歌》和R.舒曼鋼琴套曲的傳統上的繼承和發展。勃拉姆斯還寫了不少主題變奏鋼琴曲,其中《匈牙利民歌主題變奏曲》(1853)《帕格尼尼主題變奏曲》(1862)、《海頓主題變奏曲》(1873)和《舒曼主題變奏曲》(1854)等最有名。他寫的21首匈牙利舞曲(1852~1869),形象生動鮮明,真實地體現了匈牙利民族民間音樂的特點,在人民中廣為流傳。






勃拉姆斯的一生從未間斷藝術歌曲的創作。除大型合唱外,數量最多並有影響的是抒情歌曲和民歌改編曲。它們直接繼承了舒伯特和舒曼的藝術歌曲的傳統,感情真摯樸實,聲樂和鋼琴部分結合完美。有的纖細複雜,反映了19世紀下半葉德奧知識分子複雜而敏感的思緒,如《我的呻吟更形低微》(1886)、《我的愛情多青春》(1874)等,有的充滿生活情趣和富有幽默感,如《徒然的小夜曲》(1878)、《鐵匠》(1858)等。不少作品和德奧民間音樂有著內在聯係,有濃厚的民族風格,如著名的《搖籃曲》(1868)就幾乎被當作民歌傳唱。在大型作品中,他為合唱、獨唱和管弦樂隊寫的《德意誌追思曲》(1857~1868)是這類作品中最宏偉深沉的一部。此外《命運之歌》(1871)、《女低音狂想曲》(1869)等也占有一定地位。

勃拉姆斯從青年時代起就熱愛民歌並記錄整理,直到晚年。在L.van貝多芬之後象勃拉姆斯那樣專心收集並研究改編民歌的作曲家是不多見的。他曾在一封信中說:“民歌──是我的理想。”他晚年最後完成的7冊《德意誌民歌集》(1894),是他對德奧民間音樂文化研究的重大貢獻。

勃拉姆斯的創作和生活是與19世紀下半葉極其複雜矛盾的德奧現實相聯係的,盡管時代和階級給他的創作帶來局限,但他仍能在這種情況下繼承古典傳統,汲取浪漫主義精華,寫出有創造性的、有個性的、表達了強烈民族情感和愛國思想的優秀作品,並成為19世紀下半葉德國音樂文化中的一位傑出代表。










勃拉姆斯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賞析簡介





Brahms Violin Concerto in D,Op77
D大調小提琴協賽曲,op.77
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協奏曲,和貝多芬的那首並駕齊驅,作為世上最偉大的兩首小提琴協奏曲。正象他的前輩貝多芬和門德爾鬆一樣,勃拉姆斯寫小提琴協奏曲時,心中也考慮著一個特定的演奏能手。象他們那樣,他也要求他的演奏能手就技術方麵給予批評。勃拉姆斯心中的那個演奏能手就是他的老朋友約瑟夫8226;約阿希姆。

1878年8月22日,勃拉姆斯以他那特有的謙恭態度給約阿希姆寫信,信中說:“現在我已經為你把整首曲子抄了出來,但我幾乎說不出,我曾期望你單獨對這個獨奏分譜做些什麽(即,沒有管弦樂總譜),“自然,我想要你修改它??我不想聽你的任何借口:要麽是音樂好得無須再改,要麽是不值得為整首樂譜操這份心。但是即使你隻給我寫上一、二個字,或者在譜上這兒那兒寫些諸如‘困難’,‘別扭’,‘辦不到’之類的字,我也會滿意的。” 約阿希姆辛辛苦苦地看了獨奏部分,主要指出他感到應該改動的技術細節。勃拉姆斯極認真地聽了,但後來除了弓法和指法外,他幾乎什麽都沒改動。勃拉姆斯原來把他的小提琴協奏曲構思成四個樂章,正象他構思第二鋼琴協奏曲那樣。

但是他最後刪掉了他原先計劃好的諧謔曲,並將原來的慢樂章作了修改。“中間的兩個樂章沒有了,”勃拉姆斯寫道: “當然它們原是最好的!但我寫了一首糟糕的adagio來代替。”勃拉姆斯在形容他所寫的某一最熱情、最有思想性的慢樂章時,習慣於這樣貶低自己。

浪漫派的協奏曲傳統上含有強烈的炫技部分。勃拉姆斯象他受益匪淺的舒曼夫婦(羅伯特和克拉拉)那樣,並不讚成單純地表現技巧。對於寫那些演奏難度很高的音樂,他從不猶豫,他的鋼琴協奏曲和這首小提琴協奏曲都是如此。但他從未陷入為表現而表現。






1878年夏秋之際,這部協奏曲完成於奧地利一個迷人構偏僻 。小村莊??沃思湖畔的珀恰赫村。它是獻給約阿希姆的。1879年元旦在萊比錫布業大廳首次演出時,約阿希姆是小提琴獨奏者,指揮是勃拉姆斯。首演後,在當年十月此協奏曲出版前,約阿希 姆勸說勃拉姆斯在總譜中進一步作了些修改。


I、Allegro non troppo開頭部分洋溢著有節製的熱情。在這開頭部分,勃拉姆斯回到了古典模式,寫了一段長長的管弦樂引子,幾乎是最初的呈示,就在這最初數小節中低聲部弦樂器和大管奏出了這一樂章的正主題。而圓號馬上又為這一主題增加了溫暖的氣氛。

獨奏小提琴進入,演奏著華麗炫技的樂段,長達四十小節以上,然後平靜下來開始了獨奏的呈示部。在第二組抒情主題中,該主題特別動人,它是浪漫主義柔情的精華。

II、 Adagio 雙簧管中的安詳的開始主題,同第一開始主題有聯係。這一樂章以獨奏小提琴中的大量的精致描繪及其對主旋律材料富於想象力的裝飾而著稱。
Ⅲ、Allegro giocoso,ma non troppo vivace

一首華麗的回旋曲,迭句有匈牙利情調;有些音樂家認為,在這個迭句中,他們聽得出勃拉姆斯對出生於匈牙利的約阿希姆所表示的加倍敬意。它富於雙音和其它輝煌效果,但都不是為了單純的炫技。

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協奏曲配器是:長笛二、雙簧管管二,大管二,圓號四,小號二,定音鼓,以及傳統的弦樂組。









全曲共分三樂章:


第一樂章 不太快的快板 3/4拍子 奏鳴曲形式



樂曲開始直接由中提琴、大提琴與單簧管悠然地奏出第一主題,之後主奏小提奏以d小調熱情而華麗地登場;由主奏小提琴演奏的主題速度減慢,充滿牧歌風格;接下來的是美妙的發展及變奏,使整個樂章從頭至尾都具有濃重的匈牙利民間音樂特征。



第二樂章 慢板 F大調 2/4拍子 三段體


首先由管樂器緩慢地開始,之後由雙簧管奏出徐緩優美的田園風格旋律,稍稍帶有一絲荒涼的感覺,這無疑是整個樂章中最動人之所在。



第三樂章 遊戲似的快板 D大調 2/4拍子 回旋奏鳴曲形式


。這是整部作品中最富創造性的樂章。旋律輕快活潑,抒情優美,又不乏震撼人心的氣勢。因約.阿希姆是匈牙利籍,其中的疊句帶匈牙利情調,以表達對阿希姆的敬意。勃拉姆斯這首協奏曲也被稱作“帶小提琴獨奏聲部的協奏曲”。









勃拉姆斯的大事年表 - 作品成就及愛情故事





約翰奈斯8226;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 ,一般簡譯為勃拉姆斯。1833.5.7 - 1897.4.3),德國作曲家。1833年5月7日出生於德國漢堡的一個一個職業樂師的家庭裏。他童年生活十分貧困,7歲隨父親學鋼琴,13歲便在酒店裏為舞會彈伴奏,在劇院幫助父親演奏。與此同時,為了多得報酬,他還寫了不少沙龍音樂作品,包括多種舞曲、進行曲和管弦樂曲改編曲等。


早年師從戈賽爾、馬克遜(Eduard Marxsen)學習鋼琴。一生中交遊頗廣,1853年在魏瑪與Remenyi、約8226;阿希姆(Joseph Joachim)結交,並被介紹給舒曼夫婦,得到賞識與支持。







1862年到維也納。在充分準備後才開始寫交響曲,1876年完成C小調第1交響曲, 1877年完成D大調第2交響曲, 1883年完成F大調第3交響曲, 1885年完成E小調第4交響曲.

19世紀60年代,他定居維也納,把當時歐洲的這個音樂中心作為他的第二故鄉。1897年4月3日逝世於維也納。



成就地位



勃拉姆斯是德國音樂史上最後一個有重大影響的古典作曲家,被視為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時期的“複古”者。他是創作與演奏並重的作曲家。但他沒有進過音樂學校,靠他自己的勤奮好學、他的卓越才能和對自己所獻身的事業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覺悟。他的成熟的作品證明了他掌握著登峰造極的藝術技巧和才華。他的作品兼有古典法和浪漫精神,極少采用標題,交響作品中模仿貝多芬的氣勢宏大,然而筆法工細,情緒變化多端,時有牧歌氣息的流露,仍帶有自己特點。

勃拉姆斯的音樂既反映出他德國北部故鄉的樸實無華,又反映出維也納的嫵媚動人。在他的最大型作品《德意誌安魂曲》中表現出了這兩個方麵。他出自對人類善良的信念和對德國人民的愛,緊緊依靠德國古典音樂大師——自巴赫、莫紮特、貝多芬到舒伯特和舒曼的傳統,創作出足以同十九世紀末德國音樂中開始出現的一些頹廢現象相對抗的包羅萬象的作品來。這正是他創作的主要曆史功績所在。在德國音樂中,人們常把勃拉姆斯同巴赫、貝多芬姓名的第一個字母總稱為“三B”原因概在於此。







勃拉姆斯繼承貝多芬交響樂的傳統,以深刻的人道主義和熱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出發,著力表現時代精神風貌和鬥爭生活,作品成為貝多芬之後西歐交響音樂的傑出典範。難怪人們把他的《第一交響曲》譽為“貝多芬第十交響曲”。勃拉姆斯自己也曾記敘說:“在我背後不斷地聽到巨人(指貝多芬)的腳步聲。”勃拉姆斯寫作交響曲並不追求色彩和光輝的表現,但他的樂隊表現卻格外精致而富有表情。在繼承古典樂派交響樂的結構形式的同時,勃拉姆斯又賦予作品浪漫主義的色彩和氣質。作品結構嚴謹,情思蘊藉,規模龐大。他還將德國古典作曲家嚴密的複調技術和動機發展手法運用到交響曲的創作中。重要作品還有《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匈牙利舞曲》第五、第六,管弦樂《學院典禮序曲》及樂作品《搖籃曲》等優秀曲目。



愛情故事



1896年,63歲的勃拉姆斯拖著病危之軀,絕望而痛苦的行駛在歐洲大陸。從瑞士急匆匆地趕往法蘭克福參加一場葬禮。由於行色匆忙,他踏上了相反方向的列車,車載著他離他要去的地方越來越遠。 當他趕到法蘭克福的時候,那場葬禮已經結束。十字架後麵睡著他永遠無法再看到的人。

天蒼蒼,野茫茫,他一個人孤獨的站在墓前。他把小提琴架在肩上,拉了一首無人知曉名字的小提琴曲,傾訴著43年的情愫與40年的思念。


聽眾唯有墓中人。

這位墓主的名字叫克拉拉,一位鋼琴演奏家,音樂家舒曼的妻子,勃拉姆斯的師母。

1853年,20歲的勃拉姆斯初次見到大他14歲,並且已是幾個孩子母親的克拉拉。

勃拉姆斯對克拉拉一見鍾情。在此後幾年內,勃拉姆斯一直同克拉拉一起照顧生病的舒曼以及他和克拉拉的孩子,直到1856年,舒曼在精神病醫院裏死去。

幾年的朝夕相處加深了勃拉姆斯對克拉拉的愛意。但是,克拉拉是自己的師母,是他始終尊重如同父兄的老師舒曼的妻子。理智壓製住了勃拉姆斯的感情,他用空間隔絕的方式把自己的愛也隔絕在絕望的思念裏。所以,他選擇離開,永遠不相見。







那一年,1856年。

勃拉姆斯身體離開了克拉拉,但他的心是不是也離開了,無人知道。離開克拉拉的勃拉姆斯,曾經資助克拉拉全國巡回演奏舒曼的所有作品;他曾經無數次寫給克拉拉情書,卻始終沒有寄出去;他一直和克拉拉保持聯係,時刻關心著對方的生活;1875年,他完成獻給克拉拉的《C小調鋼琴四重奏》,前後用了20年;他一生所創作的每一份樂譜手稿,都寄給克拉拉;他一生未婚。

愛情爆發時如同洪水猛獸,勢不可擋。但是,勃拉姆斯始終沒有讓自己愛欲浪濤漫過理智的大壩。他把這種思念全部用音樂表現。他說:“我最美好的旋律都來自克拉拉。”



主要作品



勃拉姆斯重視奧地利民歌,曾作有九十餘首改編曲。所作形式繁多的重奏曲,提高了室內樂的地位。此外,他還作有二百餘首歌曲、四部交響曲、一批鋼琴小品與主題變奏曲、協奏曲,其中以《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a小調小提琴、大提琴雙協奏曲》最為著名。







(1)管弦樂曲:小夜曲2首,交響曲4部,鋼琴協奏曲2首,小提琴協奏曲,小提琴與大提琴協奏曲,《聖安東尼眾讚歌主題變奏曲》、《學院節慶序曲》、《悲劇序曲》。

(2)合唱作品:《德意誌安魂曲》、《裏納爾多》、《狂想曲》(女獨、男合及樂隊),《命運之歌》,《勝利之歌》。

(3)室內樂:弦樂六重奏2首,弦樂五重奏2首,弦樂四重奏3首,單簧管五重奏,鋼琴五重奏,鋼琴四重奏3首,鋼琴三重奏三首,單簧管、大提琴、鋼琴三重奏,小提琴、圓號、鋼琴三重奏,小提琴奏鳴曲3首,大提琴奏鳴曲3首,單簧管奏鳴曲2首。







(4)鋼琴獨奏曲:奏鳴曲3首,變奏曲:(a)舒曼主題,(b)自作主題,(c)匈牙利主題,(d)帕格尼尼主題(兩套);《亨德爾主題變奏與賦格曲》;狂想曲3首;間奏曲;隨想曲;敘事曲。

(5)鋼琴二重奏:變奏曲: (a)舒曼主題,(b)海頓主題(兩架鋼琴);兩架鋼琴的奏鳴曲(即鋼琴五重奏);《愛之歌圓舞曲》;《親愛之歌圓舞曲》,《匈牙利舞曲》。

(6)管風琴曲:眾讚歌前奏曲11首。

(7)歌曲:獨唱歌曲近二百首,二重唱,民歌改編曲。

(8)代表作:第一、三交響曲(Op.68、90),小提琴協奏曲,#c小調鋼琴連彈曲《匈牙利舞曲》第5號。 (XIAO根據網絡資料編輯)









本貼屬八月古典交響特播, 祝您快樂聆聽,Enjoy Life!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