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望天

談天說地 古往今來 曆史人文 天下大勢
個人資料
正文

說文論武:農村建設(6)

(2011-09-16 01:27:37) 下一個

 

現在中國農村裏麵,各種宗教勢力也是比較盛行,其中包括海外背景的宗教組織,比如基督教裏麵的韓國人團體,或者說新疆南疆的瓦哈比教派等等。

這裏就談一下基督教團體的傳教特點。在基督教自身內部,是分成兩種派別的。一種就是見到你,就向你傳播教會的福音,這種通常叫做福音派。另一種就不一樣,有特別的儀式,然後突然之間,傳道人口吐白沫,一陣痙攣,說是上帝上身了。這種因為比較講究通靈,因此也叫做靈音派。而靈音派還喜歡玩聖靈治病,通常被福音派人士視為異端。

當年拜上帝會的東王楊秀清,就是上帝上身的高手,每次一上身,連他的老板,上帝的兒子,耶穌的弟弟,號稱天王的洪秀全,也隻好乖乖地跪下來聽令。

而在中國農村裏麵盛行的,有不少是這種薩滿教和基督教的混合體,是非常值得關注的。這樣的宗教團體,也不是個個都敢踩政府的底線的。不過這種以自然村落為組織的傳教方式,可不可以像洪秀全和馮雲山那樣,可以跳出地理界限,而成為廣西客家村落的統一組織,倒是值得情治部門多花一點心思。

中國當代研究農村問題和新農村建設的一個主要學者,曹錦清先生是我很敬佩的人物。曹先生曾經專門研究了宋朝的農村問題,發現和現在中國農村的現狀有某些相似之處。

那就是極度分散化的土地產權,和極度發達的工商業社會下的市場經濟,會形成一種極端不利於農民的衝突。

前麵說到宋朝出現的情況,相比於現在中國的市場經濟的規模,和2.5億農戶的小農分散經濟,完全是小巫見大巫了。但宋朝進行的新農村建設,卻經曆了元朝,直到明代中晚期才算是完成。

為此曹先生專門研究了宋朝儒家的脈絡,認為張載是第一個強調要進行新農村建設的學者,而他的新農村建設的重點,就是重建宗社。

當時不少人都意識到了宋朝的農村,出現的地主、富農、中農、貧農和佃戶,這樣我們在1950年都很熟悉的階層,如果不好好治理,會出大問題。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在貨幣經濟的衝擊下(當時中國已經進入白銀本位製),農村的問題會更加嚴重。而當時宋朝的外部危機重重,但是如果不解決內部問題,根本無力應付外部的挑戰,因此宋儒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內”的主張。

在張載的思想體係裏,建立鄉村組織,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恢複宗族體製。在這個體製之下,同宗的人們通過祖先崇拜,建立文化上的共同理念。而在經濟上,則通過部門田產集體所有,用來作為服務集體的公共產品,以防止集體內部的貧富分化過於激烈,相當於今天國家的福利和社會安全保險。

對傳統儒家的看法,張載進行了改良。一個就是族長不再按照血緣的嫡傳方式,而是和賢能才幹同時考慮。另一個就是取消士大夫才可以立祠堂的限製,讓庶民也可以為之。另外一個就是大家定期召開大會,搞批評和自我批評的宗親大會,獎善罰惡。

張載的這些想法,很大部分被他的弟子呂大鈞應用到了《呂氏鄉約》裏麵。而其他的大儒,從程頤、朱熹、陸九淵等等,都在這方麵做了不少理論和實踐。從政治的層麵上,王安石的保甲到朱元璋,都是試圖在家庭之上建立起一個社會組織,來提供公共品和維係次序。

這樣的理論和實踐,從《呂氏鄉約》,到清朝的樸學派,一直到民國的儒家梁漱溟,可謂是一脈相承。

我自己的看法,就是任何以土地地權細分,重視個人和家庭的小農經濟,最後都會走向貧富差距變大,無力維係集體經濟,導致農田、水利、農村基本建設,比如說道路、電力等等公共服務品維護上麵的困難。

而就是是在這種內部分子競爭中占有優勢的農民,或者說富農們,在貨幣經濟的市場大潮之下,也是同樣的弱勢群體,更不要說那些不占優勢,成為弱勢中的弱勢的貧農了。

從中國的現代曆史上來看,我們其實是經曆過了兩次土地改革。第一次是1950年開始的土地改革運動,將少量地主擁有的大量土地分給了無地的雇農,算是實現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第二次就是小崗村發起的分地運動,展開了包產到戶的聯產承包責任製。

在第一次的土地改革運動之後,短短幾年,農村經濟很快就出現了貧富兩極分化的局麵。於是以農民自己發起,政府積極支持的互助組和合作社,像雨後春筍一樣蓬勃發展。後來這種合作社,通過初級社和高級社的演進,最後就出現了人民公社這個非常特別的組織。

正如前麵描述過的,在家庭組成的共同體內部,必然存在著家庭與家庭之間的張力。而在小共同體組成的中共同體內部,也同樣存在著張力。因此人民公社,就是後來的鄉鎮這一個級別,和現在的行政村,就是以前的生產大隊,和現在的自然村,就是以前的生產小隊,這樣的三個層次之間,自然有著自己內部的各層的張力。

早期的人民公社,因為沒有顧及到自己內部的小圈子和中圈子的張力,就受到了不少挫折,最後在1962年的時候,回到了以小隊為基礎的三級所有。

但是人民公社最後運作失敗了,其中的主要原因,是雖然照顧到了農民需要有一些自留地這樣的個人和家庭利益的需求,但是整個結構的基調,是一大二公。

而最關鍵的是,當時人民公社的建立,是為了依賴農村的貢獻,來支持中國的工業化。那麽這種對農村的主要索取,自然就影響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通過工農業產品的剪刀差,農民的生活長時間得不到改進。這個也是導致聯產承包責任製出台的一個主要原因,而首先進行這個分集體行為的村莊,在淮河大地,也正是中國曆史上宗族體製重建北方不如南方的一個後果。

那麽在中國今天的農村組織的建設上,其實指明的一條路子,就是回歸人民公社的建製。當然為了避免很多人心髒加速太快,我們就改個名字,叫做農民自治協會好了。這樣的話,得罪了人就少些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真真國女兒 回複 悄悄話 井兄寫這個係列的用心,當得起張載對士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期許。
“鄉約”部分尤其值得當世借鑒。
Quarx 回複 悄悄話 interesting! nice article!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