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望天

談天說地 古往今來 曆史人文 天下大勢
個人資料
正文

說文論武之主權在民(七)

(2009-11-20 08:52:36) 下一個

 

於是東南地區,這個中國最富裕的地方,不斷發生了抗稅的民變。比如說萬曆29年(公元1601年)蘇州出了一起群體事件,跑來收稅的朝廷欽命太監孫隆和手下7人,被人家說著吳儂軟語、溫溫柔柔的蘇州人,給扔到河裏去收龍王的稅去了。

當然其他的地方也不是吃素的,比如說湖北武昌、就有幾萬人包圍了稅務局,把人家政府的稅收官們16人扔到長江裏春泳。因為被這些春泳愛好者濺起的水花弄濕了衣裳,怕冷風一吹,感染了風寒,於是順手就把湖廣巡撫衙門拿來生火烤幹衣服。

不要以為是因為宦官才引發了大家不交稅的怒火,也不要以為如果你收稅時候不打斧頭,中間吃一筆就會受到大家擁護。在嘉靖26年(公元1547年),皇帝派下來解決倭寇問題,希望打擊海上走私行為,維持海禁政策的朱紈,就是響當當的文官,還身兼浙江巡撫和福建提督,就是今天的浙江省委書記,並擔任福建軍區司令員。

這位仁兄,因為打擊走私效果顯著,得罪了朝廷裏大批好處多多的閩浙官僚,最後結果就是被群起而攻之。朱紈的下場是被罷官和逮捕治罪,最後憤而自盡。

其實今天俺們都知道,所謂明朝的倭寇,其主力是福建、浙江和廣東沿海以海上走私貿易為主幹的中國海盜。隻不過當年日本的政治動蕩,不少武士謀生困難,被招募來做雇用兵而已。

而這些海盜的背後,則是當地富裕的士紳和他們家族裏產生     朝廷的官僚。後來一位最出名的海盜,就是從荷蘭人手裏收複台灣的鄭成功的老爸鄭芝龍。

其實這些外貿走私犯,就是賴昌星之類的前輩,但是必須武裝起來,不光是為了應付北京的朝廷想維護海禁政策的官員,主要是為了應付來自歐洲的國家,對當時中國與日本和東南亞這個非常有利潤的國際貿易的控製權之爭奪。

當時的國際貿易,還是以從中國出產的茶葉、絲綢、瓷器等等為主,和來自東南亞的香料、胡椒等等,以及從美洲來中國的白銀。而歐洲的海上貿易國家,如葡萄牙已經在馬來半島立足,占據了鄭和下西洋之後,由於明朝停止出海而讓出的勢力空間。

葡萄牙後來北上,死皮賴臉地在澳門開辟了一個立足點,而後來接踵而來的西班牙,也想插足。當時作為貿易中轉站的一個重要地方是呂宋,就是今天的菲律賓。但是要想搶這個地盤的肥缺,你首先得過福建、廣東,外加日本的海盜集團這一關。

因此當明朝派出了名將戚繼光,終於在嘉靖39-44年(公元1560-1565年)之間,把海盜們給幹掉之後,算是幫助西班牙清除了大對頭。於是西班牙人終於在公元1571年占領了菲律賓,並屠殺了幾萬華人,以清除中國人的勢力。

其實當時中國移民到菲律賓的人數已經不少,而呂宋又是中國的藩屬國。如果當年曆史可以改寫的話,明朝通過政府的力量,可以控製東南亞地區的貿易,就像當年鄭和的時代,大規模移民在菲律賓而導致這個島國漢化,從而成為台灣第二,不是完全沒有可能的。

而當時如果可以做到政府主導的話,不光是那些走私貿易的福建和廣東的假倭寇可以被朝廷招安,然後光明正大的做生意,其實連來自日本的真倭寇都可以被朝廷收編。甚至當年跑澳門-裏斯本航線和澳門-長崎航線的葡萄牙商人,都可能像唐朝定居廣州番禺的波斯和阿拉伯商人一樣漢化。

結果就是菲律賓的居民被天主教和西班牙化了,不願意放棄中華文化的華人就困守在唐人街,而願意改變的,就通過改名字,和與當地土著豪族通婚,變成了今天菲律賓的精英權勢家族。

西班牙掌控了菲律賓之後,就開通了福建月港菲律賓馬尼拉墨西哥阿卡普魯可這條橫跨太平洋的國際航線,靠著中國的商品穩定了美洲的殖民過程。當然來自美洲的白銀,也幫助明朝滿足了經濟發展之下貨幣缺乏的局麵。隻不過那時候的西班牙人,在美洲談起菲律賓的時候,還是把它當成中華帝國的一個省份而已。

後來緊緊跟隨的荷蘭,就搶占了台灣。如果不是鄭成功趕走荷蘭人,估計台灣也就成了菲律賓第二,而不會成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了。而菲律賓在東方貿易裏的重要地位,最後就隨著美國國力膨脹,挑起了和西班牙的美西戰爭,將西班牙的亞洲重鎮菲律賓和美洲重鎮古巴,全部變成了自己的殖民地。

可以想象的是,如果當時明朝可以意識到海外貿易的肥水,從而搶奪主導權的話,那麽估計靠工商和貿易的稅收,可以減輕在農業稅上的對自耕農的壓力。可惜的是,當時的整個知識界,要麽就是東南官僚集團的利益太大,不光在工商貿易稅收上不肯讓步,在開采礦產和礦產稅收方麵,同樣也是暴力衝突和朝廷對撼。

於是農民成了遼東軍費的主要承擔者,而由於軍費的負擔,在陝西、四川等地發生災荒之後,災民流離失所,可是政府救援乏力,那不出亂子才怪呢。

政府不光是救援無力,因為朝廷官僚的內鬥,這些災區很多地方,可是連官員都沒有,又不能拯救忍饑挨餓的良民,又不能阻嚇鋌而走險的刁民,於是明朝滅亡的日子,就真的在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陝北饑民的大規模暴動的情況下到來了。

有一個常被人忽略的情況是,那個時期的全球氣候明顯惡化,導致各類災害頻繁發生,不光是中國,連歐洲也未能幸免。但如果不是因為政府在各派勢力的惡鬥之下差不多完全癱瘓,也不會導致這麽多的流民起來造反。而當時中國經濟的二元化,沿海地區在參與著國際貿易和經濟的大循環,西部地區可是在這些發展中間,連個剩下的盤子都沒得舔,因此自然就成了國家內亂的起源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賣國不分先後 回複 悄悄話
日本版主有什麽證據:

"其實今天俺們都知道,所謂明朝的倭寇,其主力是福建、浙江和廣東沿海以海上走私貿易為主幹的中國海盜。隻不過當年日本的政治動蕩,不少武士謀生困難,被招募來做雇用兵而已。"
加菲鯨 回複 悄悄話 這段明史寫得一針見血啊。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