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望天

談天說地 古往今來 曆史人文 天下大勢
個人資料
正文

四麵楚歌之東亞篇 東亞模式之大結局之三

(2009-09-03 09:18:24) 下一個

 

小泉在20014月上台之後,本來號稱是要改革來解決日本的經濟低迷問題。

他的改革主要是三個方麵,一個就是繼續90年代後的日本金融係統的修複工作,解決銀行的壞帳問題。第二個就是減少政府財政支出,希望整合自民黨內部,將自民黨的主要票源從農村轉移到城市,從而減低政府對農村為基地的大型建築集團進行財政補貼。

第三個,也是主要爭議的經濟政策,就是日本郵政公社私有化。日本的郵政公社本來是政府企業,向人民提供郵件包裹服務,尤其是對農村人口,提供保險和銀行服務。作為日本政府最大的企業,大概三分之一的日本公務員(超過40萬人)在這裏工作。這個郵政公社也可以說是全球最大的私人存款銀行,大概是21千億美元的在儲蓄賬戶裏,12千億美元在保險賬戶裏,占了全日本的四分之一的存款。而且日本郵政還擁有140萬億日元,就是說五分之一的日本國債。

雖然小泉打的旗號,是通過私有化改善國有企業的經營問題,提供效率,不過反對者懷疑,小泉的真正目的在於打破這個全日本最大的儲蓄基金的保守投資管理方式,希望將裏麵的錢趕一部分進日本股市,來創造業績。而美國各大金融機構,也對這塊比日本所有私營金融機構的總存款額加起來還要多的大肥肉,自然垂涎欲滴,引起了美國整個政界對小泉政府的支持。

在這些方麵,小泉政府確實取得了一些成功,但因為他在外交和政治上的改變,包括修改日本和平憲法,強調日本自衛隊出海外參加軍事行動,還有參拜靖國神社,導致日本和其他東亞國家的關係惡化。這些行為恰恰和日本在經濟上,希望依賴亞洲周邊國家,來帶動日本經濟走出困境的目標,背道而馳。因此小泉呆了5年就下台了,而今天日本民主黨就開始要聲討小泉和布什對日本社會的損害。

在日本社會裏,出現了兩個現象。一個就是飛特族(Freeter,自由身人士)的出現。飛特族在日本指的是年齡在35歲以下,但隻有半工或者失業人士。這個族群不包括家務人士和學生,其特點主要是高中或者大學畢業後,不是去找份全職工作做,而是賴在父母家裏,隨便做些低技能和低收入工作,反正吃老爸老媽的,隨隨便便賺點零花錢。

這一族人在日本增加的很快,2002年數據是2百萬,占日本總就業人數的3%,而預計到2014,這個人群會增加到1千萬,占大概六分之一。這個人群的增長,引起了日本社會的擔憂,會對日本的未來產生不利的影響。

那麽這些人做的都是些什麽工作呢?大概就是服務業中的便利店、超級市場、餐館和快餐店之類。這些工作要求的技術低,人工低,很多工作沒有醫療保險和退休基金。當這些飛特族到了30多歲時候,基本上不可能再找到一份全職的專業工作,當然更沒有財力組織家庭。

這裏麵有些人是比較反感日本文化裏麵那種階級等級森嚴,年輕人工作環境充滿壓抑,希望能夠年輕時候自由享樂,而不願過早加入職業叢林搏殺。但更多的人卻是因為日本就業環境在1990年後,非常不理想,沒有其他選擇。

日本人居住條件惡劣,使一個住房單位裏,很難出現兩個獨立家庭,所以和父母同住的年齡大了,是沒辦法結婚組織家庭。當這一代人成長到中年的時候,對日本社會將會帶來一個較大的衝擊。

日本出現的另一個現象,就是日本人,尤其是家庭主婦,把日本中央銀行零利率寬鬆貨幣政策下,出現的低價信用貸款,用套利交易的方式,轉換成外幣收取利息。其實在日本的寬鬆貨幣政策下,銀行本身壞帳太多,而且還要繼續扔錢去挺住那些“大到不能垮”的僵屍大企業。而中小企業本來就依賴於消費者的需求,這一塊低迷,使他們本來就很難拿到貸款的情況,就更惡化。

這個導致了日本對海外投資的金額變得非常龐大,是這幾年世界資金到處泛濫的一個重要因素,但這些本來應該用於刺激日本內需增長的錢,就完全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圖一 日元對外投資猛漲

今天如果有人在日本談“內需”二字,大家都會用很怪的眼神看著你。可是出口已經明顯不是一個方向,日本的打破困境之路到底在哪裏?

這裏就要談到一個新的概念“準內需”。什麽叫做準內需?就是它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內需,但就是新條件下的內需。其實說穿了,就是在日本身邊那個龐大的中國市場,不能當作傳統意義的外國出口市場,而需要把中國和日本整合成一個相當於內部市場的“準”內需市場。

在歐洲,這個市場就加做歐洲共同體或者是歐盟,那麽在日本人的想法裏,就是要有一個東亞共同體。這個共同體往小裏說,就是東北亞,包括中國、南北韓、俄羅斯遠東和日本。往中裏說,就是在包括東南亞的東盟十國,甚至在南邊的澳洲和新西蘭。

當然如果往大裏說,就是把東亞共同體擴展到亞洲共同體,就包括印度等一係列南亞國家,再加上中亞和西亞。

但這個東亞共同體的出現,其中的主要關鍵,在於中日關係。就算是不用提到在曆史上,日本在亞洲尤其是中國的侵略戰爭造成的破壞,和後來的日本精英階層缺乏深刻反省和懺悔,導致中日關係一直坎坷不平。即使沒有這些曆史問題的障礙,日本仍然在如何決定中日關係在東亞共同體中的作用,一直定位不清。

而這個思維標誌了日本人從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長期想脫亞入歐,做榮譽白人的行為劃上了句號。以後日本的流行漫畫中的日本人形象的金頭發和藍眼睛,也得乖乖回到黑色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