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這個讀書把腦袋讀壞了的哈佛經濟學高材生的思路就是,因為你把錢放在地毯下麵不用,你的利潤率就是0%,當然不肯借錢出去,拿-5%的利潤率了。可是如果俺把你不用的利潤率,搞成-10%,你借出去的利潤率-5%,還是保值多一點啊。
曼昆和這些同樣想法的經濟學家,自然對人民的生活痛苦是沒有什麽感覺的。他們的想法就是,如果這麽一幹,大家就想,反正拿著錢就要貶值,不如還是拿去買東西好了,買房子,買地,買汽車。這樣一來,不就解決了需求不足的問題嗎?
當然光是曼昆這樣說,不是太有說服力,而且對美國人民來說,聽到你要把他們的鈔票作廢10分之一,結果就是有些人會趕緊出去買東西,也有些人就會把櫃子打開,把收藏了十來年的AK-47半自動步槍,拿出來把弄把弄,上些機油,練習練習瞄準。
而根據當年的凱恩斯以及德國經濟學家格塞爾(Silvio Gesell)的提議,不是用作廢鈔票的一部分(想一想當年國民黨在大陸搞金元劵的把戲)這種危險遊戲,而是用收管理稅的方法,把你銀行的存款趕出來。
其實一個更高明的做法,就是由中央銀行實行主動的通貨膨脹政策。大家知道,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之間的不同,就是通貨膨脹。那就是說,如果聯儲局可以將名義利率保持在0%,但是就通過主動的通貨膨脹政策,把實際的利率,就是大家真正的購買力,搞成-5%,那就大功告成了。
這個就要求美聯儲采取貨幣投放量加大(現在是2.2萬億美元)的方法,通過聯儲局自己印鈔票,來購買美國政府發行的國債以滿足越來越大的政府赤字,和美國政府擁有的兩房等房貸企業債券,來遏製住私人房屋市場房價的跌勢,同時減緩商業房產市場爆盤帶來的衝擊。
而要獲得一個目標值的通貨膨脹,美聯儲似乎還有好幾萬億美元的錢要印出來。
簡單歸納一句,就是靠通脹從老百姓手裏搶錢。
那麽這個政策對美國人民的生活直接影響是什麽?其實和2007年的聯儲局政策比較相似,就是美國實體經濟中的企業投資,基本上停滯,而由於普通人民債務負擔過重(所以才有奧巴馬的打殺信用卡公司的行為,來避免信用卡壞賬危機爆發),又沒有東西可以抵押,同時又要擔憂失業率的高企(美聯儲剛剛把失業率預期調高到10%),和銀行對危機的擔憂而自動減縮信用賬戶和額度,美國的實體經濟應該是繼續蕭條,而帶來民生的困苦。
而同時,聯儲局大量投放的貨幣,則會大量跑入短期的股市,匯市,和商品期貨市場,來推動石油(回到60美元這個關鍵點),黃金和各種礦產品,農產品等等,向高處走。結果就是2007年的漲價現象部分回歸,隻不過全世界人民比2007年,腰包要癟了許多,而大家的褲腰帶就要多勒緊點,需要多穿幾個孔了。
這種股市和期貨市場的繁榮,就是沒有基本麵的繁榮。除了讓俺們小老百姓在給汽車加油的時候,多付點錢之外,這個通脹政策的好處,是一點都沒有的。
回想當年,在美國的1970年代,高通貨膨脹率到了15%,但至少美國人民還可以從銀行裏拿貸款出來,買些實在的東西。可是現在銀行裏借錢又難,還要看著各種民生物品漲價,難怪大夥兒現在開始在後院裏種菜了。
許多人都把美國現在麵臨的金融和經濟危機,看成一個路障,認為隻要美國從危機裏恢複出來,就會更加強大,至少是和以前差不多。其實這些人都不知道,美國的好日子在1990年的最後一個互聯網高科技革命後,就玩完了。就是在高科技革命中,美國的GDP也是小部分因為科技進步,大部分是金融業披了件高科技的馬甲,玩的金融龐氏局。而從2000開始的金融衍生品,則是金融業用房地產的馬甲,搞出來的。
因此俺認為美國的真實GDP在那個階段,就是大概9萬億-10萬億美元之間,就到了頂了。之後的13萬億的水泡,都是靠金融業(占美國企業盈利的50%以上)吹水出來的。可是任何龐氏局,都要有下家來接手,等你的下家沒有了,你的遊戲就Game Over了。
中國會做這個下家嗎?這個就要看美國收買的接軌派和普世派們在中國的勢力如何了。
經濟學人雜誌最近發了一篇短文,關注了一下美國的潛在增長率,以及這次的經濟危機對其影響。
潛在增長率是用來預測一個國家的GDP增長中,不計算失業率和通脹率的增長趨勢,其考慮的主要是兩個因素,一個是勞動力供應的增加速度,另一個是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速度。
不幸的是,在這次金融危機發生之前,美國的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已經在高科技革命後,就是1999-2001年左右,差不多用完了。而美國勞動力的增加,則因為人口年齡老化,女性參加工作已經飽和等等因素,大幅減少。按照美國國會預算局(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的預測,美國自1991年來,勞動力增長年率是1.1%,以後的10年,則減少到0.6%。
根據西北大學的增長率著名學者高登(Robert Gordon)的估算,美國的潛在增長率趨勢在2008年是2.5%,大大低於幾年前的3-3.5%。在不算金融危機的因素,他對未來幾年的預測是2.35%。
這已經是比較差的未來情況了,如果再加上金融和經濟危機,造成的投資減少,從而導致技術創新疲軟;政府財政赤字飛漲,導致未來的高企利率;政府需要加稅來降低赤字,帶來的投資和工作意願降低;因為這次金融危機的因素,帶來更嚴格的產業管製,從而影響金融創新;因為高失業率帶來的長期失業,導致勞動力技術和經驗退化。
這些因素都會導致美國未來經濟的前景黯淡,不是靠金融龐氏局的大遊戲可以解決的。